渔夫谈读书就从当前风靡正旺的小说家王朔说起。
最近看了一篇对王朔尖酸刻薄的评论。文章是这样说的:“王朔和他同时代作家比起来,起点不算高。在刘索拉写出《你别无选择》,徐星写出《无主题变奏》,莫言写出《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马原写出《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的时候,他在写什么呢?在写《空中小姐》。这是什么东西?通俗言情故事而已,无论是立意、结构和贯穿其中的情调,都是对西格尔那本风靡七十年代的流行小说《爱情故事》的模仿。”
因此我马上翻开了西格尔《爱情故事》的主页,一通猛读。发现这位评论家说的有些靠谱,也就是说王朔的《空中小姐》和西格尔《爱情故事》简直是异曲同工。《爱情故事》是以主人翁在图书馆遇见小妞为开始的,王朔是以他在军舰回码头时,借着望远镜看到后来成为他的心上人为开端的。在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上虽然两本书在描述细节不一样,但它们的框架和模式简直一模一样。
就是这样我还是佩服王朔的勇敢和努力。毕竟《空中小姐》一书文字生动,清纯温心,有王朔自己的创造和想像。也就是说,尽管《爱情故事》和《空中小姐》两本书同归于一类花,但这两棵花的颜色和花形还是不一样,还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空中小姐》如果说是模仿,也应该是创造发挥加模仿,是标新立异的模仿。不应该在评论中只骂不赞,往实里讲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更何况《空中小姐》一书还招惹了那么多读者喜爱。
我又读了王朔十年前的作品《过把瘾就死》。从王朔的文笔上讲,没说的,进步很大,该作品中充满与时俱进的特点。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把王朔比作余华第二(尽管王朔比余华年长几岁),因为在此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余华的文风文彩。不同的是,在《过把瘾就死》中王朔把接地气的城市语言用的淋漓尽致,让人看了上句就想看下句。如果非让我挑点什么毛病,那就是《过把瘾就死》的故事结构有些散乱,在某种程度上有东打一耙西打一棒硬凑的感觉。至于王朔是不是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好的作家我不敢断言。寄以他的作品产量高和多样化,以及这么多有名的导演为了电影的经济效益争着抢着把巨金砸在他的作品上来看,王朔至少可以称之为反派小说派的旗手,至少他的反派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深入人心。
另一位当今红的发紫的中国名作家就是莫言。其实莫言的散文和小说我看的并不多。迄今为止读过《丰乳肥臀》的上半部,感觉文笔生动,富有奇想。就是故事情节少,描述偏多。还读过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他的多篇短篇小说,以及他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中的数篇。自己感觉莫言和许多作家一样善于挖掘过去苦难中的祸难,悲痛中的惨痛,并且浓缩升华,用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比如他的散文《美丽的自杀》。虽然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读者同情的眼泪,却很少能给读者带来快乐,这也是我没有畅读他的文章的原因。在这一点上,三毛,张爱玲,王安忆和严歌苓等名作家做得更好,给读者带来的愉快往往多于悲伤。
尽管如此,莫言仍不亏为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他文笔流畅,文底雄厚,读书万卷,特会讲故事,情节连惯破绽少。他在他的作品里用了许多山东农村的俚语,对我来讲通俗易懂,是优点,也是缺点,使许多南方或北方城市里的读者抓头皮不解。
就莫言的大作《丰乳肥臀》来讲,用的手法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里用的非常相似。《丰乳肥臀》是把孩子的出生时的悲剧和鬼子进村为开篇,而《白鹿原》则以小说主人公娶回的6个老婆奇异的死亡经过为开端。都是企图在第一时间把读者的眼球吸成即将爆破的灯泡。
其实既便是最有名的作家也会败笔百出,真正精华的作品对一位伟大的作家来说一生中也就是那么2-3部。想想我们读过的中国4大名著和口头上常提及的唐詩宋词就知道要写出一部传世的经典有多么难。
中国的作家太多,光小小的台湾和香港就有琼瑶和金庸。这两位大家的作品有许多都被拍成了电影,在这里先不提。
咱先说说贾平凹。此人比莫言大几岁人称怪才。我企图把他的长篇小说一网打尽,其中包括秦腔,废都,怀念狼,浮躁等,但都因为故事情节对我来讲略显单调,换句话说大而空或散,不得不半途而废。看来我还是没有抓主这些文章的妙处,有待提高自己的欣赏或鉴赏水平,有时间回头再重新拜读他的那些长篇。不过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几乎个个都短小精悍,我基本上都读过,其中许多坎称上品,散文或短篇小说中的佼佼者。
读贾平凹的作品,时间长了就品尝出了他的文字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许多文章,字里行间游浮着古代通俗章回小说的气息和节奏。他写作上的另一特点就是用一个事物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形成明显的反差,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说山高马上又谈起谷低,说跑的快立刻用慢来修饰。当然了,语言充满幽默感也是他的写作特点之一。
你们说怪不怪,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竟然是上世纪20年代出生的作家,陆文夫的杰作《美食家》。要真正品出这本书的妙处,必须要在江浙地区住上几年。这本中篇小说所涉及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以作者回忆的口吻述出了一位苏州吃客,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经过文化大革命又到打倒四人帮。就这么一部听起来不惹耳的讨论吃的书,陆大侠把文字语言的幽默感发挥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书中几乎每一段让人读后都涕笑不止,每一个章节都让人看得心花怒放。妙啊!真真地妙绝了!
在我的眼睛里,《美食家》里用词句的巧妙和文字的幽默感已经无人能比了。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小说太短了。陆文夫应该写续集。遗憾!遗憾啊!
虽然不同的作家写作的风格各异,作品中流溢着自己独特的DNA的印迹,大体上讲,好的作品大都是以故事情节忽上忽下错综复杂为特点,加上文笔流畅,语言上具有刻骨铭心的描述性和难以抵抗的吸引力。像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外国的作品包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私生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凡尔纳的《神秘岛》《海底两万里》,马克吐恩的《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等等。当然包括我从小就看了如迷的民间作品《一千零一夜》了。
不过有一类作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换一句话说相对简单,主要描述着身边的锁事,宫廷里或家里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讲,倒成了许多读者注意的焦点,爱不择手的器物。为什么哪?就因为这些作品中的故事看得见,摸得着,和自个儿身边发生的事情相似,共呼吸。最主要的是那些作者都有一双一目千里的眼睛,能挖出生活深层的精髓或闪光的黄金,并且有一只会诵诗说话的笔。
最典型的代表作不外乎古代小说《红楼梦》了(当然也应该包括我上面提到的《红与黑》和《茶花女》了)。我小时后就见过这本书,是我奶奶的,清末出版的古装本,黄的老掉牙又看上去公公正正,天天在我爸爸的书架上显着机灵。是因为文化大革命中不知道什么原因,革命小将竟然漏掉了到我家抄家才幸免的许多书之一,包括《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还有几部解放前出版的外国名著,其中包括《荷马史诗》。
在文化大革命时,当外面敲锣打鼓牵着走资派地富反坏右游街示众时,我就躲在家里读这些让我高兴到心灵里的小说,但除了《红楼梦》外。大家闺秀年青时漂亮的可以和西施相比美的奶奶,把老花镜退到鼻尖上,语重心长地说:“魂儿,你为什么不读《红楼梦》哩?那里面就跟演大戏似地可有意思了。”我把眉毛硬硬地挤出了个王字,朝奶奶虎了几下眼睛,还不满地哼着鼻子,心想:“里面不是黛玉就是宝玉,平平淡淡的有什么好看的,浪费时间。”
五年前,在一次回中国探亲访友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奶奶对我说的话,便不知道为什么两眼就涌满了泪花,扭头就往新华书店里跑,当机立断买下了《红楼梦》一书。当时我就在想:“我奶奶那几本古装小说到底存放在那里了?”
说实在的,那次回到美国后,我才听了奶奶的话,把《红楼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不过不是一口气看完的,读完它用了我两个月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呢?就是因为那些平平淡淡婆婆妈妈的事儿提不起我的兴趣。不过《红楼梦》中也有我喜欢的故事,比如刘佬佬逛大观园和王熙凤戏耍贾府的花痴。
奇怪的是,随着我自个儿在读书上用的时间不断地增加,和不同作品带灵魂的东西在自个儿心里的积累,我慢慢体会和发现到《红楼梦》小说的字里行间中竟然隐藏着奇美。这可以比喻成一类女子。像范冰冰那样的,一看就亮丽,但多看了竟然像妖精。但有一类女子,看上去十分平凡,没想到竟然越看越耐看。《红楼梦》就是属于后面这一类女子。所以,我准备在不远的未来,至少再细读《红楼梦》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