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琵琶历程
林石城
前 言
我的一生并不顺畅平稳,起起落落。但在这不安定的生活中,竭尽所能,著作编写出版了二十多种书谱,说明我对琵琶事业是热爱而执着的。
我是中国医学院毕业并不是父传的医生,开业行医了十五年。由于沈浩初老师要我把浦东派琵琶传下去,也由于自己热爱琵琶,就决定走上了音乐教学岗位。
接到检举材料,不当面了解,就给予判定,在我的一生中竟遭受了两次。后虽一再申诉,最后得到书面平反(1988年9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给平反信),但由于我 一度离开了琵琶教学岗位,使我个人在精神上,生活上,经济上蒙受了損失,对整个琵琶事业也受到了相当损害。如使四、五十岁以下学习琵琶的人,多少会受到假 冒伪劣的侵袭而不自知。例如基本指法轮、滚的演奏方法改了,轮滚的音响效果不对了。首创者现在已不能在乐曲中演奏轮、滚了。把传统乐曲任意篡改,搞得不伦不类,听后使人啼笑皆非。否认原有的各个流派(喊出“打倒流派”),原来妄想自成自己的一个流派。可惜在琵琶曲中常用的轮、滚已不能演奏,自成流派只能是 矇骗人,知情后应该不再盲从。
对琵琶界前辈、同辈以及学生们的有关情况,也有一些介绍。为了说明问题,把事实经过都写了出来。其中或有不利于某人,但为了让读者明确经过细节,还是应该作一定的叙述。
我对琵琶教学经历了六十多年。在具体教学与演奏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在这里也有一些交代
我的琵琶历程
我于1935年起开始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后又进中国医学院学习(西医与中医)。毕业后从父学习中医,自己在上海市内开业行医15年。1956年9月应 调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任教琵琶至今。父亲林玉如是位名医。治病之余,喜爱中国乐器。父亲家中备有各种中国乐器。父亲也会演奏。当地各位爱好中国乐器的乐 友们常来我家合奏。我在多看多听之中,引发了对中国音乐的喜爱。1935年起先学二胡、三弦,后学琵琶、阮、笛、箫、杨琴等。后又专攻琵琶,并向浦东派琵 琶传人、《养正轩琵琶谱》编著者沈浩初先生请教并学习琵琶。
1953 年暑假期间,沈浩初先生来信告我:“中央音乐学院杨蔭浏、曹安和先生要来浦东我家看我,上海到浦东我家怎么走,他们不知道,他们会到上海市马当路306弄 30号你家找你,请你陪他们来浦东我家”。就这样,我与杨蔭浏、曹安和先生开始认识,并陪曹安和先生去浦东拜访了沈浩初先生。曹要沈演奏并录音。沈因有病 不能演奏,并让我代为演奏与录音。是年冬,沈浩初先生病逝。但在病重时把重新编辑书写的《养正轩琵琶谱》修订本(此谱第一版曾于1926年脱稿,1929 年刊行,共三册。系工尺字谱)用挂号寄给我,要我译成简谱、五线谱介绍给琵琶界。沈先生病逝后,杨、曹要我演奏录音。在上海由沈仲章先生用钢丝录音机录了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等四首乐曲。1955年起,杨、曹来信希望我弃医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56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成立之 时,我就应调来院工作。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还在天津市十一经路。
琵 琶
我自1956年以后,一直从事琵琶教学、演奏、创作、科研工作,其间也编写了江南丝竹合奏分谱与江南丝竹教学工作。我的早期琵琶学生如邝宇忠、刘德海、吴俊 生等,早已被评为教授职称。除在中央音乐学院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副科生、进修生辅导琵琶专业外,也曾为其他音乐学院校、艺术学院以及海外各院校、艺术 团体讲课。文化部主办的南方片、北方片的专家示范音乐会都曾被要求作专家示范独奏表演;海外如香港、新加坡、美国、台湾、日本、法国、德国、瑞士、荷兰、 意大利等也曾多次前往演出;为中国唱片社及各音响出版社、电视台等演奏录制唱片、磁带、CD、VCD共几十种。
在 创作改编方面,先后编写了琵琶练习曲200余首;把民间乐曲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如《三六》、《出水莲》、《靠山》、《陈杏元和番、落院》、《一枝梅》、《到 春来》、《彩云追月》、《迎春舞曲》、《光明行》等于1957年配用西洋和弦作初步尝试;创作如《青春之舞》、《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秋 胡行》等。
著作、整 理出版的书谱如:《琵琶演奏法》、《琵琶曲谱》、《工尺谱常识》、《民族乐队乐器法》(琵琶部分)、《琵琶教材》、《琵琶三十课》、《鞠士林琵琶谱》(整 理)、《养正轩琵琶谱》(译成五线谱)、《琵琶基本指法练习》、《琵琶练习教材》、《琵琶制作》(与高占春合写)、《林石城琵琶曲选》、《琵琶教学法》、 《琵琶练习曲选》、《林石城琵琶曲选集第二册》、《嘈切杂谈.林石城琵琶文录》、《江南丝竹名曲合奏总谱》、《琵琶教材》、《琵琶名曲选浅说》、《琵琶 初、中、高级教材》、《琵琶考级曲目详解》等。
浦东派琵琶是琵琶四大流派之一。浦东派琵琶在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青泉、沈浩初、林石城世代相传中,留下了很多精华技法与有名的传统乐曲。它们记载在 《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各代琵琶家记写的琵琶谱稿之中。浦东派琵琶至今仍能保存有富有特色的传统精华的指法。例如“并四 条弦”、“并三条弦”、“并二条弦”。这种在并弦动作中能使弦音发出不同音高、音色的指法,虽然技巧难度稍高,但能发出其他指法或其他乐器所不能替代的音 响效果来,尤其在半秒钟内把张力很大的四条弦相并在一起,既产生了特有的音响效果,也是浦东派琵琶的绝技。这些并弦指法,在浦东派传统曲谱《海青拿天鹅》 (并四弦与并二弦)、《霸王卸甲》(并三弦)、《十面埋伏》(并两弦)、《水军操演》(并四弦)等乐曲中都曾见用,极富特色。又如“吟”这个指法,各派都 用,但浦东派要求有:大、小、快、慢之分,又须有:慢而大、慢而小、快而小、快而大、音头吟、音尾吟等种种不同奏法。每首乐曲注有吟的符号之处,在实际演 奏时变化较多,决不能用一种吟法来代替其他各种吟法。还常用极快极小的吟(谱上一般不注吟的符号),以使乐音非常纯净优润。再如讲究音色要有变化而不单 一;有的要求音色很坚实;有的则要求音色非常柔和优美。又如“轮滚三四条弦”,在四条弦上作“大摭分”、“扫撇”等指法,都是浦东派还能保存下来的特有指 法。又如“弦数变化”,这是在轮或滚四条弦时,在乐音的整个时值长度中,并不都在四条弦上作轮或滚,而是在弦的数目上须有变化(须根据不同定弦而作不同的 变化奏法),这样,可使这个轮或滚四条弦时值长度的音响效果不会很单一而相当复杂。浦东派在表演艺术方面要求对每首乐曲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如何去表 达?要求先作专研并了解,然后根剧乐曲的时代与内容,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各个不同时代内容,真实地、恰到好处地演奏出来,使听的人产生共鸣,得到美的 享受。为此,如要把浦东派的乐曲演奏好,必先学好浦东派的各种特有技法与艺术处理才行。
例如1982年3月,在武汉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南方片的专家示范音乐会上,林石城已年逾花甲,演出了《十面埋伏》,那严谨有力的指法,细微 的音色变化以及演奏武套的磅礴气势,把人们带入了古代战场的意境之中,深受行家们的敬佩。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乐团团长李焕之同志,在大会的报 告中也提到石城的演奏:要不是人们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这样精湛的演奏竟出自一位年过花甲之人。同时,在文革中听惯“四人帮”篡改的《十面》的听众,至此 才知真正的流派的《十面》就是不一样。音乐界的同行包括未弹过浦东派乐曲的琵琶同行们,对《十面》的每段内容、用什么指法去表演等不一定了解,不听音响效 果,易被矇蔽,现在经过比较,可以真伪立辩。
我于年青时也曾向民间学习,曾参加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的合奏。还经常参加社会上的一些音乐活动,是“春秋集国乐社”、“浦东电气公司国乐队”的辅 导老师;又是“上海国乐社研究会”、“建声国乐社”的顾问,也是广慈医院国乐队、上海第一医学院国乐队的音乐指导。每星期六和星期日晚上还经常在广播电台 为听众们作现场演奏。曾在上海原跑马厅、现在的人民广场原址,有十万人出席的上海市政公会成立大会上,带领浦东电气公司国乐队作合奏演出,并琵琶独奏了新 创作的琵琶曲《学生操》,在那振奋人心的乐曲声中表达了学生们茁壮成长的音乐行象,演出非常成功,受到热烈欢迎和称赞。第二天,当地各报作了专题报道。编 写的琵琶曲《龙船》,纪念了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每逢端午节,上海电台总要播放我演奏的《龙船》录音。这首《龙船》中还配有各种锣鼓音响和几首民间乐 曲,易俗易懂,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五十年代在中央音乐学院编订的“教学大纲”中,鉴于现代新作品太少,写上了鼓励琵琶主科生改编或创作琵琶独奏曲,因此,当时的几位琵琶主科生,后来都写了很多琵琶乐曲。五十年为了了解西洋音乐,编写了十二个调号的技巧与基础练习150条,包括和音、和弦练习,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油印后分发给同学们。 1957年试将西洋三和弦等移编在琵琶上演奏,编写了《彩云追月》、《迎春舞曲》等乐曲的琵琶谱。七十年代又移编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白毛女》舞剧 第一场、《红色娘子军》舞剧中的《黎族舞曲》、《军民联欢》、《女战士射击舞》以及《快乐的女战士》等。
1987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首界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由林石城辅导的中央音乐学院江南丝竹组又获得了演奏奖的第一名。
我对琵琶制作数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在研究与实践。六十年代第一次全国评比琵琶制作时获得第一名的那把琵琶(高占春制作),它的有效弦长的尺寸就是根据我的一把清代琵琶的尺寸,比民国的要长一些,当时高占春在向我学习琵琶演奏,我让高占春用安徽学生送来的桐木板为清代琵琶换米面板,发现音响效果特别好。高占春也按此尺寸来制作新琴,获得成功并得奖。为此,当时有人把琵琶的山口天牌处的背部加了长度的。对复手的改革(加条),面板不同部位的厚度,横梁的位置与宽度厚度,音柱的安装等都不断做了实际试验。也曾为金属弦、尼龙钢绳弦不断地做过鉴定并提过诸多建议。也曾与高占春合作,撰写了《琵琶制作》专著。
林石城先后曾受聘为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大委员,中国老年人物研究会音乐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中国音协琵琶研究会会长,中国南音学 会理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北京民族乐器厂、中国珠海金声乐器厂、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香港宏光国乐团等的顾问,浙江江南丝竹社也聘请为艺术顾问。
我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园丁奖”、“表彰证书”、“荣誉奖”、“教书育人先进”、“发扬文化奖”、“表彰五十年积极贡献奖”、“杰出贡献奖”等。1991年10月1日国务院授予首批“特殊津贴”。
我改编创作的琵琶曲主要的如:
1948年整理《婆媳相争》,改编《秋思》。
1949年创作《青春之舞》、《学生操》、《空战歼敌》,编写《龙船》、《三六》、《旱天雷》。
1952年整理《洛神曲》。
1957年改编《迎春舞曲》、《彩云追月》、《光明行》、《老六板十段变奏曲》。
1959年创作《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
1963年改编《出水莲》、《靠山》、《新编夕阳箫鼓》、《陈杏元和番.落院》。
1964年改编《山丹丹红艳艳》、《白毛女舞剧》第一场、红色娘子军舞剧选曲《黎族舞曲》、《军民联欢》、《女战士射击舞》以及《快乐的女战士》。
1986年编写《春江花月夜》琵琶、古筝二重奏谱。
1990年编写《到春来》二部曲谱。
1994年创作《秋胡行》。
1996年编写《行街四合》二部曲谱。创作《天福颂》琵琶独奏曲谱(后由王甫建写成民乐合奏曲)。
我录制唱片、磁带、CD、 VCD主要的专辑如:
1980年中国唱片社录制唱片四张:BM-10611, 10612, BM-01031, M-2737。
1981年香港南国唱片公司出版《思春》唱片,片号:BM-01031, M-2937,百利唱片公司出版《思春》磁带NS-90。
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录制《琵琶三十课》(与林嘉庆合录)磁带二盒,华彩8026-J002,《养正轩琵琶谱》磁带二盒:黄河8026-L002,华彩8026-L008。
1983年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磁带一盒。
1984年香港丽风唱片公司录制磁带一盒。
1984年北京音响出版社录制磁带《月儿高》:AK1512-NT>120。
1985年新加坡亿元录音公司录制《林石城琵琶独奏》:3-01STEREO。
1989年上海音像公司录制磁带二盒:YA1-3,YA1-4。
1990年台湾摇篮公司出版《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磁带、CD各一种。
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录制教学录相片《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左手指法吟》约三小时。
1993年法国国家电台录制CD-115:OCORA、0560046CD,并获得金奖。
199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电视片,由中央电视台等播放。
1996年中央电视台“纵艺走廊”录制《一代琵琶宗师林石城谈琵琶》一小时,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2年1996年为中国龙音公司录制CD二盒:《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
1998年为环球音像出版社录制《林石城先生讲解示范琵琶十八首名曲》VCD五张。
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用年华谱成美妙的琴声》专题一小时。
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录制《琵琶三十课教学》VCD五张(与林嘉庆合录)。
我著作、整理出版的书谱如:
1、《琵琶曲谱》(五线谱)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1974年香港信成书局盗版发行,64面。
2、《琵琶演奏法》1959年音乐出版社出版,16万字。
3、《工尺谱常识》1959年音乐出版社出版,4万字。
4、《民乐队乐器法》(琵琶部分)1963年音乐出版社出版。
5、《琵琶教材》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96面。
6、《琵琶三十课》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37面。
7、《鞠士林琵琶谱》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55面。
8、《琵琶基本指法练习》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61面。
9、《养正轩琵琶谱》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24面,五线谱,林石城整理。
10、《琵琶练习教材》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61面。
11、《琵琶制作》1982年起由《乐器》杂志连载发表(与高占春合写),27面。
12、《林石城琵琶曲选》1986年香港上海书局出版,199面。
13、《琵琶教学法》1989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37面。
14、《琵琶练习曲选》200首,199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18面。
15、《琵琶初、中、高级教材》1992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五线谱)203面。
16、《林石城琵琶曲选集第二册》,台湾摇篮公司出版,206面。
17、《嘈切杂谈.林石城教授琵琶文录》学艺出版社出版,286面。
18、《江南丝竹名曲合奏总谱》1998年香港上海书局出版,234面。
19、《琵琶教材》199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64面。
20、《琵琶名曲浅说》199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75面。
21、《琵琶考级曲目祥解》1999年起《小演奏家》连载出版。
================================================================
唐代流入日本的五弦琵琶,稀世珍宝,藏于日本宫内厅正仓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明代琵琶与现代琵琶无异,但北面镶嵌有百多片六角象牙雕刻:
古装琵琶女:
http://sns.91ddcc.com/t/66699
儿童琵琶:http://www.123aiyue.com/thread-113558-1-1.html
琵琶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