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中秋节是一块圆圆的月饼
我在家门口
月亮在榕树梢头
长大后
中秋节是一枚方方的邮票
我在闽江口
先生在太平洋那头
后来啊
中秋节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夫妻在这头
父母孩子在那头
现在呢
中秋节是一汪浓浓的乡情
家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情深意长,读过之后念念不忘。今日中秋,念着故乡,想着往事,感慨万千。篡改涂鸦了诗人的美文,虽大为不敬,却是出于内心情感的抒发。月华如流,宛然其中。
八十年代后期,闽水岸边,许许多多年轻的丈夫告别妻儿父母远涉重洋,一路风霜雨露历尽艰辛赴美谋生。一枚小小的邮票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愁。
三、五年后,许许多多的妻子也不辞辛劳追随夫君甘苦与共。八月中秋,那夕何夕?手执电话,无语凝噎。一根长长的电话线系着一家人的殷殷期盼。
五年,十五年,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中秋月,心中明月,一轮皎洁。流淌过闽水江头,跋涉过万壑千山。滟滟随波万万里,不变的清清朗朗。
“摆塔”、“烧塔”、“找月华” 这些过节的习俗,年少时的乐趣。回想起,一切都恍如昨天,还那么的历历在目。点点滴滴存于脑海,存于心间。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 当年耳熟能详的老家方言民谣。歌词的意境,优美的韵律,皆是记忆的珍藏。
今夕月圆,相思故里。不知村口的那棵大榕树是否还在?树梢上的那轮明月是否依然还是旧时的模样?还有那香香的,甜甜的月饼是否还是儿时的味道?
月色悠悠,蒹葭水岸。牵挂漂洋过海,万水迢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乡明月,天涯可见,海角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