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耳”的六大习惯
一、掏耳朵
掏耳朵是生活中很多人的习惯,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作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由于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丧失。
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外耳道内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而且,耵聍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其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种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而且耳屎的特殊味道,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二、用耳机听音乐
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戴耳机听音乐应参照“6060”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60分钟)以内。
三、擤鼻涕
有的人甚至用力擤鼻涕到耳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很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四、过量饮酒
在中国人聚会的餐桌上历来少不了美酒相伴,很多人都知道喝酒伤肝,然而饮酒过量还会对耳朵成伤害!对于受到长期、过量酒精刺激后耳部主要会出现耳朵发闷发胀、突发性耳聋等情况,导致听力受损。所以,小酌怡情,过量伤身。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
五、负面情绪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六、打喷嚏
感冒了会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人更是喷嚏不断,有的打喷嚏下意识的捂住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
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护耳的“七句箴言”
1、少用耳机,每日使用耳机欣赏音乐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控制适中。
2、年轻人不宜经常在酒吧、游戏机房停留太多时间。
3、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早起早睡,避免工作压力过大和熬夜过多。
4、戒除不良掏耳习惯,尤其不要在人多、走动的地方掏耳。
5、逢年过节燃放炮仗时要避免距离太近,防止爆炸声所导致的爆震伤。
6、积极防治中耳炎及其邻近器官炎症,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防止演变成慢性中耳炎。
7、适当补充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可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