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国防工业中的“大国工匠”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发“大国工匠”系列专题片,介绍了在国防工业领域高级技工的事迹。

      新华网发表《陈虎点兵》专稿文章称,专题片播出后,网友反应相当热烈。有些网友为这些大国工匠们的技艺和精神所感叹,也有人提出了许多不解的问题。网友问的最多的是:现在机械加工已高度自动化精密化,人工、手工制作的必要性还有多大?手工精密组装加工和精密机械加工相比,优势和劣势都在哪里?手工精密组装加工说明了我们的机械加工组装工艺是先进还是落后?

      手工制作是国防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制作相比,单从精度来说,确实不好说谁的精度更高。但是手工制作是不可缺少的。

      笔者大学学的是潜艇建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焊接,尤其是潜艇耐压壳体的焊接。耐压壳体壳板很厚,你想一道给他焊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要开出一个V型的坡口,然后一道一道的填焊,一直把这个坡口填满为止,不能有任何的气泡。

      当年笔者学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手工焊接。对焊工的要求相当高。到今天,自动焊已经开始普及运用了,今天潜艇耐压壳体的焊接80%—90%的部分都可以使用自动焊。

      自动焊的品质是稳定的、有保障的,但是特别复杂构件的焊接,依然需要手工完成。比如潜艇的压载水舱,也就是为潜艇的沉浮提供配载的耐压水舱,它的焊接就需要手工进行。还有鱼雷发射管和耐压壳体连接的部分,也需要手工焊接。类似这样一些复杂的焊接构件,自动焊是无法完成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尽管精密机械加工组装制造的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是手工制作依然不可或缺。

      手工制造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机械的精密加工制造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优势相当明显。但是一型装备的研发,比如样机样炮样车的研制,是一个不断试验、不断迭代的过程,这个时候的生产是单车、小批量,手工制造就不可避免。

      比如说,我们的新型战斗机在研制过程中出样机的时候,大量的工作是无法用自动机械完成的。因为是单机,或者是小批量的制造,并且需要不断的试验修正和迭代。这时手工的精密制作的意义就凸现出来了。

      精密导弹、战术导弹或空空导弹的研制过程中,样弹的制作也需要精密的手工制造加工。也有一些特殊的复杂构件,单凭精密的机加工无法完成,依然需要手工制造。

      所以,不管精密机械加工组装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高技艺的手工加工制作组装依然是不可缺少的。

      笔者在过去的采访中也接触过许多可以被称为“大国工匠”的高级技工。他们的技艺确实相当惊人。

      比如某研究院,就有一个班组,叫“鲁宏勋班”。鲁宏勋,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高级技工。他是开数控铣床的,数控铣床在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给它编制软件,而鲁宏勋的专长就在这里。当年曾经有地方的老板用百万年薪去挖他,他依然坚持在我们国防工业的战线上。

      另外在某工厂,笔者也曾经见过一个开镗床的高级技工。当年我们主战坦克的整套工艺出口到国外,外方提要求让我们使用德国的加工模具夹具。但是当时用了德国模具之后,废品率却始终居高不下。这位高级技工就拿出一套自己研制的夹具模具,结果成品率大大的提升。

      这位高级技工还有一个绝活,就是修正加工错误失误造成的废品炮管。

      所以,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手艺高超。

      大国工匠,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

      但是今天我们的“大国工匠”,恐怕不仅要看到他们的手艺,我们需要他们技艺的同时,我们军工行业甚至整个制造业,更需要一种工匠精神。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过了从不能制造到可以以低廉成本批量制造装备的过程,但是依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关口要跨越,那就是,能否以低廉的成本大批量制造出高品质产品。这就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需要有一种严苛认真的工匠精神。

      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宣传大国工匠的目的。我们不仅需要技艺,我们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网友可能还会提出新的问题,比如怎么样从体制上保证更多的人去走工匠道路?工程师可以评高级工程师,教师可以评教授,那么有没有一种国家工人的技术标准是适用于工人、技工呢?

      笔者认为,技术的认证标准应该更实用更直接——任务你能不能完成,能完成到什么程度。而建立起这样一套认证体制,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沿着这条路去发展下去,让学生们有多种渠道和追求,不至于高考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建立一种有利于工匠产生成长生存的环境,对于我们打造更多的“大国工匠”,对于我们树立起“大国工匠”的精神,或许会提供更大的帮助和助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