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国是被对外贸易推拉着走进近代史的。研究中国近代史首要的就是研究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中国对外贸易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贸易逆差的平衡。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就出现逆差,而且逐年增大,导致了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出超。这个出超最终是如何平衡的?历代都有学者关注,讨论。1904年,海关造册处马士先生(Morse)制做了中国第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到30年代,很多中外学者加入了讨论。著名的有:雷麦,耿爱德,谷春帆,土屋计左右,郑友揆等。30年代研究对外贸易,国际收支蔚然成风,中,日,美学者叠出,其著作至今奠定着这一领域的学术基础。当代研究国际贸易的不少,专门研究国际收支的,陈争平先生是比较著名的一位。陈先生的“1895-1936中国国际收支研究”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没有陈先生的这部书,就没有我这篇文章。
本文从白银流入开始,计算了各个时期中国白银的存量和它的来源,由白银转向对外贸易,发现贸易逆差和白银流入同时发生之奇观,始而迷惑,进而释然。其解惑手段:因袭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剔除了过大的侨汇数据,从而使1900-1930年间的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无法自行平衡的出超。然后再仔细说明这个出超是被以汇丰为首的外商银行利用白银-外汇双循环的技术手段平衡的。全文以金融技术问题为孔径,从中一窥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阐述了一切中国近代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都是金融问题的观点,明确了以汇丰为首的外商银行在处理中国近代金融问题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民族主义对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危害。
一切历史都是假说。这个判断由二个意义构成。证据学上来说,历史证据的效力完全依赖证据的话语寿命。而话语寿命完全是随机的。哲学上来说,即使有完整的证据链,也无法在逻辑上到达真相。这个不独历史学,社会科学都这样。和科学不同的是,社会科学不能够单凭逻辑到达目的地。在证据,逻辑和真相之间存在着一条无知之河,你必须完成最后一跃才能到达彼岸。这一跃依靠信仰。所以通俗地说,历史就是你愿意相信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