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皇帝与瓷器
△康熙帝读书像轴,故宫博物院收藏
康熙(1654-1722,1662-1722年在位)一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王朝,在经历了顺治时期的经营后,清王朝从康熙时期逐渐强盛起来。
他擅长骑射,精通满语、蒙古语、汉语,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自幼怡情翰墨,勤于学书,由王羲之到颜真卿,从米芾到董其昌,无不反复临仿,笔迹潇洒秀丽,苍劲率真,深受董书影响。他提倡科学,涉猎广泛,不局限于书本,还组织人员开展实验工作。
作为一国之君,康熙皇帝在其当朝的瓷器发展历程中,处处可见这位皇帝倾注的关注与喜爱。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丰富和提高了瓷器的品种与品味,融汇了传统与创新,显现出万千姿态。
△清 玄烨 行书临董其昌书轴 故宫博物院收藏
康熙帝为振兴御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本人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修养及其对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的浓厚兴趣,成就了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尽展风华,彰显于中国陶瓷史册。
2、康熙御窑及瓷器品种
△清康熙 清华地白牡丹图筒式瓶 △清康熙 青花山水任务图瓶
故宫博物院收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
御窑是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宫廷烧造瓷器的场所,是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生产与管理机构,设立在江西景德镇珠山;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
御窑是官窑的一种特殊形式,《饮流斋说瓷》中这样记载:“清代于官窑之中更有‘御窑’,而专备御用而下不敢僭。若官窑则达官亦得用之,设专官以监督其工,发内帑以支销其用。故所制物品日益精美,御窑画龙必作五爪,尤其显著之识别欤。”
△康熙帝 青花人物图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 器身通景以青花绘三国故事铜雀台比武图。曹操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层,手缕胡须,观看众将比武。周围有文武官员观看。杨树上挂一战袍,徐晃与许褚轮番为此比 射。画师依故事情节虽仅描绘十四人,但以少胜多,场面热闹生动。人物的描绘细腻、写实,接近于当时的工笔画。器底白釉。无款。
釉下彩--青花
康 熙御窑釉下彩以青花为代表,在承袭前朝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青花瓷器选用上等的浙料绘画,胎质坚硬细腻,釉面光亮莹润,色泽青翠艳丽。工匠们在吸取中国 画和版画中某些创作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瓷器本身材质加以改进,发展并熟练掌握了分水技法(亦称“混水”),有人称之为“分水皴”。以分水法绘彩,仅用一种 青料,便可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相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青花所呈现的多色阶,层次分明,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有“青花五彩”的美称,被誉为清 代青花瓷器之冠。《陶雅》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清康熙 青花雉鸡牡丹图花瓢 故宫博物院藏
器身通体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宗曾绘锦鸡芙蓉,称锦鸡有“五德”之全。此尊一称“凤尾”,造型大气,纹饰工细精丽,尤以青花呈色最佳,堪称康熙青花上乘之色---“翠毛蓝”。
康 熙青花将文人绘画以工艺的方式,巧妙而生动地移植在瓷器上,使我国瓷器装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以宫廷画师刘源、焦秉贞等人的画稿作为蓝本,再由工匠依样绘 出。康熙中期的瓷器绘画,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华岩、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以山水为背景的人 物画面颇多。
颜色釉
在青花之外,康熙御窑成就非常显著的釉色品种就是颜色釉了。颜色釉,又称单色釉。康熙御窑的陶瓷工匠熟练地掌握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烧成气氛下的变化规律,烧造出色彩缤纷的各种颜色釉器物,并以其多样而富于变化的色彩及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清康熙 黄釉寿字暗划云龙纹莲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康 熙颜色釉瓷器品种丰富,标志着清代制瓷工艺的精进。不论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铜红釉中的豇豆红、祭红、郎窑红釉,或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天青、冬青、 粉青釉,还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天蓝釉,以及低温黄釉、绿釉等,都达到了釉色纯正、色调稳定的水准,或晶莹明丽,或莹润含蓄。
△清康熙 郎窑红釉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红 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北宋初年红釉已出现,而纯正的红釉在元代烧造成功。明、清两代,红釉的烧造已十分成熟,对于器物的使用也有了 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由于铜红釉烧造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至晚明几乎停烧。直到清康熙晚期,铜红釉才再度兴盛并有所突破,著名代表为郎窑红、豇豆 红、祭红以及珊瑚红、胭脂水等。它们或浓艳,或淡雅,或沉稳,风格各异,反映出当时烧造技术的高度成熟,为世人所珍爱。
郎窑红因烧成于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期而闻名,又称郎红。郎窑红虽以仿宣德宝石红釉为名,但又与之有很多不同,形成了康熙红釉的独特之处。“脱口垂足郎不流”、牛血红、牛毛纹开片是郎窑红釉的三大特点。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泥盒 故宫博物院藏
豇 豆红釉瓷器,因釉色酷似成熟豇豆的红色而得名,其上的绿色斑点,将柔和淡雅的红釉点缀得更为幽雅悦目。豇豆红釉瓷器呈色多变而难于把握,故烧成不易,在淡 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豇豆红釉器皿多为各类小瓶及文房用品,常见器形主要有莱菔尊、菊瓣瓶、柳叶尊、太白 尊、苹果尊、镗锣洗、印泥盒及塑贴蟠螭瓶等。
△清康熙 康熙款天蓝釉凸耳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蓝 釉的呈色剂为氧化钴,可分为低温蓝釉和高温蓝釉。康熙朝蓝釉瓷器的烧造,继承了元明两代的工艺并不断发展,无论数量、质量、品种,均远远超越了前代,以祭 蓝釉、洒蓝釉、天蓝釉最为著名。此时蓝釉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除描金、蓝釉白花之外,又出现了刻花、印花等多样的装饰手法。
天蓝釉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与普通祭蓝釉不同的是其氧化钴的含量较低,不足1%,因而烧成后釉色浅淡匀净,似蔚蓝的天空,呈色稳定。天蓝釉的烧造以康熙御窑的器物为上乘,工艺技术好,质量水平高。
△ 清康熙 孔雀绿釉方瓶 故宫博物院藏
绿 釉为中国古代传统陶瓷釉色之一,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同时又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在低温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美丽色釉品种。清代绿釉在明代基础上大为发展, 从康熙御窑时期开始,绿釉的烧造臻于鼎盛,烧造的品种逐渐丰富。虽然都称作绿釉,却有湖水绿、松石绿、郎窑绿、秋葵绿、鱼子绿等诸多品种。
孔 雀绿属绿釉的一种,又称法翠。始于元代,以氧化铜为着色剂,以硝酸钾为主要助熔剂,在氧化气氛中以低温烧成,呈现出透明的蓝绿色。因其色泽酷似孔雀羽毛之 色,鲜艳亮丽,故名。康熙孔雀绿釉色泽或浓重翠亮,或淡雅鲜丽,器物以觚、鼎、尊等仿古造型为多。康熙时期将孔雀绿釉成功的运用到瓷器上,成为亮丽之作。
△ 清康熙 绿哥釉摇铃尊 故宫博物院藏
彩瓷-釉上彩、斗彩
康 熙时期釉上彩中最知名的就是五彩。康熙五彩采用单线平涂的画法,设色对比强烈,强调线的笔力,故有一种坚硬的感觉,称之为“硬彩”。五彩始烧于明代,康熙 五彩在继承明代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取代了传统的釉下青花;同时大量使用金彩和墨彩,使所绘图案色彩斑斓、富丽堂 皇。△ 清康熙 斗彩雉鸡牡丹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工艺。康熙斗彩继承了明代永宣时期特别是成化时期的斗彩做法。它最重要的发展在于大面积地使用釉下青花,并且进一步丰富了斗彩的表现力和手法。
珐琅彩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在皇宫内完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做法受到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俗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专为皇家烧造,成品极少,均秘藏宫苑。珐琅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
△ 清康熙 粉彩花卉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由于粉彩具有柔和的视觉感受,与相对有坚硬感的五彩而言,也称之为“软彩”。康熙御窑粉彩瓷器烧制数量较少,因而传世品极少。
杂釉彩
杂 釉彩是指在各种单一色地上绘单一色釉彩的瓷器,康熙朝的杂釉彩品种丰富,以各种色地绘以各种彩色,相互组合,形成了黄地绿、黄地红、黄地紫、黄地青花、绿 地紫、蓝地黄、蓝地绿、蓝地白、金地蓝、红地金等等彩瓷品种。这些品种在色彩的搭配上并非任意而为,而是与宫廷对于皇帝后宫身份人员使用色地彩瓷的严格规 定相关的。
△ 清康熙 洒蓝描金小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藏
素三彩是从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给人以肃穆优雅的视觉感受,这也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康熙素三彩在明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色彩在黄、绿、紫色之外,增加了当时发明的蓝彩。
3、康熙御窑瓷器的造型
△ 清康熙 茄皮紫釉牺耳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康 熙御窑瓷器的造型既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创新的品种,日用器物以沿用传统的式样为多,而仿古的样式以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和宋、明瓷器造型为常见;如仿明代永 乐、宣德的鸡心碗、玉壶春瓶、天球瓶、脱胎杯、扁瓶等,仿成化时期的鸡缸杯、天字罐等。从器物造型的种类上看,除了传统的碗、盘、碟、杯、缸、罐、壶、 炉、尊、瓶等样式外,还出现了帽筒、帽架、灯罩、鼻烟壶和用于镶嵌的瓷板等新的造型品种。器物造型上众多的创新样式是康熙御窑对于后世瓷业的一大贡献,影 响着以后陶瓷造型的艺术创作。
4、康熙御窑瓷器的纹饰
康熙御窑瓷器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多姿多彩,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手法,以平面手法为主,立体手法为辅,主要有绘、刻、印、划、塑、堆贴、镂雕等各种工艺,而以绘的手法最为常用。
△ 清康熙 五彩开光人物图带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从 纹饰的表现题材上来看,改变了以往以图案为主的表现形式,而是以写实形式为主,举凡人物、动物、花卉、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都作为描绘的内容。但在实际 的应用中,往往是几种题材相互结合、相互配合来完成构图的。人物题材的内容将传统吉祥寓意的内容、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内容都作为装饰题材来 使用,大大扩展了以往人物题材的表现范围。
从表现的手法来看,康熙瓷器纹饰构图饱满,用色大胆,线条爽利,体现出皇家的精致、大气与雄浑,特别是绘画手法上深受当时文人画家的影响,如董其昌、陈洪绶、刘源、华岩、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等,匠师们在显露娴熟手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
△ 五彩山水图笔筒
在绘画之外,刻、印、划、塑、堆贴、镂雕等手法同样是一丝不苟,精致细微,能够很好地相互配合,或刻、印结合,或先刻、划后描绘,或先镂雕再堆贴最后描绘,各种手法运用娴熟自然而能紧扣主题。
5、康熙御窑瓷器的款识
在 瓷器上写款是从明代以来御窑瓷器的传统,以此来表明瓷器的“身份”。康熙御窑瓷器早期年款较少,有的写有干支纪年款,中、晚期大量使用楷书款,在晚期出现 了少量的篆书款。并不是所有的康熙御窑瓷器都写有康熙年款,因此不能把没有年款的康熙瓷器都看做民窑器。民窑器物在当时是被禁止写皇帝年款的。而在御窑瓷 器上则大部分有年号款、堂名款或是寄托款。
总体上来看,康熙御窑款识的字体特色鲜明,从字体上看是楷书和篆书。楷书为仿宋椠体,即使用版刻 印刷字体,波磔分明,棱角鲜明,笔道硬挺;珐琅彩款为书法体,可以明显看到用笔的提按、使转、停顿,用笔书写的痕迹突出。由于康熙一朝历时既久,御窑厂书 写年款虽然是专人负责,但并非是一人完成,这样造成了字体风格前后各有不同:前期字体宽肥,笔道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清秀,笔道稍细而劲挺。
年号款
年号款以书写康熙本朝年号为内容,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和“康熙御制”两种。
△康熙瓷器底款
堂名款
堂名款是以书斋厅堂的名字写在订烧的瓷器上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的标记,康熙御窑中的堂名款来自于皇帝和王侯,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堂名款器物,应与御窑瓷器同等对待。
寄托款
寄托款是本朝书写以前朝代年号的款识,又叫做仿写款。康熙朝的寄托款以仿写明代各朝的为多,尤其是仿写成化、嘉靖、万历的最好,几乎可以乱真,但大多数寄托款还是较明显地反映出康熙本朝的款字书写风格。
6、康熙御窑瓷器的鉴识
按照从左到右顺序
△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折枝牡丹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 清康熙 白底暗刻海水绿彩云龙纹青花边碗 故宫博物院藏
△ 清康熙 虎皮三彩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黄釉紫绿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蓝地黄云龙纹大盘 故宫博物院藏
△ 清康熙 素三彩暗云龙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御 窑的烧造不同于民窑,其宗旨是要为皇帝及朝廷服务,而不是为了满足一般的日常应用,因而对于品质的要求就很高,制度极为严格。康熙一朝御窑瓷器,无论从胎 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是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炼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
从胎体上看,质地细密而纯净,胎色白净度较明朝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当时陶瓷原料淘洗和提炼的不断精进有很直接的关系。当时瓷胎中的高岭土含量比明代要高,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比以往更为讲究,同时繁密的工序和严格的控制也保证了器物胎体的细密与坚致。
从釉彩上看,釉料配制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紧密,釉在致密的胎体上显示出足够的硬度,表面光亮润洁。
康 熙时期不仅延续以往传统品种的烧造,而且更多地进行了创造和发明,开发出很多新的品种。传统的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素三彩、祭红、祭蓝、黄釉 等颜色釉品种外,又创烧成功了郎窑红、天蓝釉、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胭脂红、珊瑚红等新品种,还发明了釉上蓝彩,进一步发展了豇 豆红、洒蓝等品种。
从造型上看,康熙朝器物挺拔雄浑,线条刚劲瘦硬,品种样式繁多,创新品种迭出。常见的盘、碗、壶、瓶、洗、炉等自不必 说,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葫芦瓶等照常烧造,而观音瓶、棒槌瓶、橄榄瓶、棒槌瓶、柳叶尊、凤尾尊、太白尊、莱菔尊、茄形壶、双陆尊等新造型层出不穷, 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瓷器的造型品种。
从纹饰上看,康熙朝瓷器以绘画为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人物故事、历史典故、戏曲传说、花鸟走兽、山 水风景、博古文玩等都有反映,无论是大件器物还是小件物品,纹饰描绘或细腻传神,或大气恢宏;在构图上按照圆器、琢器的不同来设计摆布,都能因物施画,或 按照器物形状的方圆变化来设计图案,或依照器物不同部位的特点描摹场景;整体反映出题材广泛、构图讲究、描绘精细、笔法生动、色彩绚丽、意境不凡的特色。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