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 隋侯片羽,瑰意琦行: 2015-2016的那些物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长途漫漫无心睡眠,喝酒散步数羊发呆试了一遍都不行。干脆----洗了把脸,上网码字。别的我也不会说,就聊聊去年和今年春拍的一些小物件。

本篇文字只代表个人观点,大量照片拍摄角度也是建立在个人鉴定习惯基础上,器物发色不一定准确体现,所以本篇谢绝转载到任何其他网站、微博、微信,只限文学城论坛内部神侃。

简单说下去年感觉,2015与其说是萎缩的一年,不如说是在挤水分。低保真、无传承的那些都被挤掉了。再看好东西,不但没便宜,明清瓷器、书画、杂项、现代艺术板块中间价位更是稳中有升,千万元以上成交很多,而且第一次出现亿元以上网拍成交,这是市场进一步冷静和成熟的标志。少些炒作,多些共识,让知识的认同来主导这个特殊的文化产业,这对真正的文博爱好者是好事。

言归正传,先说2015年。

去年春拍时在苏黎世看到这个青花盖罐,这种画风首先一眼可以定位在崇祯至康熙。罐口盖沿尺寸不一,两者发色、版面内容均有差异,所以盖子非原配。看罐底,足高、胎松、青中泛灰;石子青发色暗淡,通体晕散,双手盘过整器却摸不到尖锐积料;画风少皴点多单线平涂,这是画风上最区别于康熙之处;图样有山石蕉叶、高仕书僮以外,更有云气纹回旋、合欢草点缀,已经是很明显的崇祯时代器物。《养生论》提到过:“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明代晚期天启朝以后的社会动荡,民间渴望太平,物映人心,瓷器上的相关表达也就多了起来。盖子时代特征也很明显,与罐子是同一时期的东西,发色比罐子略好,胎质相同,尤以菊草画工为明末典型,有崇祯年间成册南京胡氏《十竹斋画谱》的《菊竹谱》可证。

这两个巴黎的崇祯外销烛台品相较差,但因器形罕见,还是引来包括国内省级文博机构在内的众多投标者。胎质、发色、画工与上面罐子没有太多出入。左侧烛台为《加官进爵》,右侧画面有棋谱棋盘,为《对弈图》,都是比较明显的明晚题材。唯独烛床下多了一圈儿青花郁金香,是崇祯年间专销西欧器物所特有。


波尔蒂尔春拍时的一组康熙外销,冰梅、博古、教子、太狮、西厢记等传统图案和克拉克布局,发色不一,年份不一,分水较少但仍明显区别于明末清初,左侧花觚器形为康晚,右侧成对花觚为康早,花口少见,克拉克盘子和冰梅开光多为康中晚器物。

波尔蒂尔春拍时的一组乾隆外销,山水、草叶画法纹路区别于康熙,画面繁复而色彩单一,最明显的是在画卷外缘或整个画面都加入了很多西洋花草藤蔓元素,轮廓为西洋画风,但填色仍旧是传统平涂和白描,没有透视表达。

布莱斯春拍的两组康熙五彩瓷板,用色浓淡不一,人物花鸟形态纤细,布局紧凑,是比较典型康晚时期作品。这两组瓷板都是白地五彩,所有彩均为釉上加彩,而传统瓷学认为康熙五彩上品为青花加彩,即五彩中的蓝色纹饰以青花体现。此外现在常有“老康浓艳小康清淡“一说,不知出处。这说法并不准确,康中晚的青花、三彩、五彩、珐琅彩、釉里红、各色单色釉器,均趋淡雅,逐渐向雍正软彩布色风格过渡。

这件是故宫藏康熙青花五彩。

 

伦敦SOTHEBY’S春拍出了这件康熙青花釉里红龙缸。这东西国内公开展出的有几件,一尊北京故宫传世并展出;一尊颐和园(清漪园)传世,在国家博物馆借展;另一尊在中国三峡博物馆,是80年代初回流捐赠品。

青花大家都知道,与青花比肩的另一大类釉下彩为红釉器,成熟的红釉器出现在元朝,到明代宣德烧制出的宝石红最为珍贵。元末还开创了将釉下青花和红彩一起烧制成功的技术,现代俗称青花釉里红。这种工艺,道光年间《浮梁陶事录》有载:“宣成登顶,正德艺绝,康熙复烧”,说的是明朝宣德、成化年间这种技艺最高,明朝中期正德年间技艺失传,康熙复窑成功。清末《陶雅》记载“釉里红一种以康熙朝为独擅胜场”。

这种东西烧造至今仍旧是难题,最高成品率“十之一二”。简而言之,铜元素为红色呈色剂、钴元素为青花蓝色呈色剂,两者成色温度相差500摄氏度,如果直接烧制,窑内成就青花发色时,铜红呈色成分已经全部蒸发;青花纹样“鲜翠如生”时,红色纹样部分已经“淌如化烛”。宣德以后300年各朝代所用配方均不同,也只有康熙一朝能达到最接近宣德的效果。就是在瓷业最盛的雍正乾隆,青花釉里红的质量也是直线下落,没有任何反复,乾隆一朝的釉里红龙纹,半数以上看不到清晰龙脸,糊做一团,但仍算进贡精品。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仿乾隆釉里红龙纹,烧成者面目清晰不在少数,因为龙的画工本身已经不及乾隆细节,稍有晕染也可辨认,如下面这件嘉庆-道光年间抱月瓶。

这一组是巴黎2016年春拍的,这里提前借用一下。最右边青花釉里红的截口瓶子为典型嘉庆晚期-道光年之物,青花发色淡雅,如意云头肥厚,龙纹整体显粗糙,龙鬃集束较少、较短,不显飘逸,龙角和面部细节已经大量淡化,大片留白,只略施点染,所以可以区分五官,可龙颈回旋处由于龙鳞密集,就出现了混沌晕染,已经有要烧飞了的趋势。这组图左边青花釉里红花草盖罐是康熙,左上角露一半的事康熙青花百子将军罐,上边中间是清初五彩穿花凤将军罐。

说远了。继续回来说这个龙缸,最明显的有几点,龙态凶狠,爪利鳞锋,“山字”焰火珠,十字如意云,海浪没有像清代那样的自成一体、轮廓留白,而是佛手浪花沿山石斜描勾勒浑然一体,这些细节都是仿宣德制作,再看釉下红略有晕染,侧看釉面,红料纹样表面凝重下陷,与留白处釉面对比,有如刀刻一般,是典型的康熙釉里红特征。早期康熙釉里红发色偏粉,晚期偏紫,中期最正,但釉面形态始终清晰而深沉。康熙龙缸底部处理有两种: 素胎、上釉。露胎的修足粗糙,没有底款。底部上釉的有青花双圈和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两种不同底款。故宫博物院那一尊为露胎无款,国家博物馆借展颐和园的那一尊和重庆展出的底部有釉,并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底款。这种底部处理和分布也有渊源,清代内务府订制宫廷用具一般都是一器多造,因为同样的东西要分布到冬宫和夏宫两处,清早期国力尚弱时,粗糙的那套一般都在故宫,细致的一般都划拨到新建的清漪园,静宜园以及后来的圆明园和承德等处。

伦敦春拍时的这只康熙黄地绿彩云龙碗,黄绿彩浓重而色泽分明,康熙绿彩没有明代的绿中黄。龙纹细腻,龙鳞立体,类似上一个釉里红龙缸,现在很多人把康熙的这种特色的龙称为“秃尾龙”,比较形象也容易记忆。底款青花发色青翠,字体古朴。注意这个碗口,并不水平,碗倒扣纸上画出的轮廓也不是完美的圆。不能因为官窑就以为这东西必须是完美的,事实并非如此。

 

坎城春拍时一组玛瑙鼻烟壶,大都是素面,盖子都是粉水晶。

米兰春拍时的一个清中期翡翠鼻烟壶,上品碧玺帽,白玉护片。壶身材质是典型的老翠,没有任何优化处理,翠性是显而易见的,晶体交错的自然表面肯定会显出凹凸的橘皮结构,瓶口和瓶身都很明显。

一般瓶口大而持平的年份早些,瓶口小而下陷的靠近清晚。勺是象牙材质。

苏黎世春拍时两个苏作黑白玉料巧雕鼻烟壶,一个苏武牧羊,一个昭君出塞。盖子都是琉璃料。有纹路的绿料仿孔雀石,没纹路的仿翡翠,两个顶盖红料都仿珊瑚。苏作对应京作,早在明末《天工开物》就有“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美誉。苏作以琢玉为主,咸聚雕金、镂木、刻竹、治犀、髹漆、针绣等几大类,诸工均以“精,灵,巧,小” 著称。苏作鼻烟壶基本承袭于玉雕作,多阳刻,多诗文,多民间典故,融世俗意趣于文人书卷气中。

 

法兰克福秋拍时的一个苏作福禄寿翡翠鼻烟壶,錾花铜鎏金盖。翡翠料子较粗,画面层次略少,但雕工一流,福(蝙蝠)纹饱满,翅尖圆润委婉,禄(禄星)衣衫飘逸,比例协调,寿(松树)纹挺拔,松针罗叠,通篇古意盎然,是清乾隆晚期至道光早期典型作品。

法兰克福秋拍时的一个茶晶鼻烟壶,琉璃仿珊瑚和孔雀石盖。凡透明料类鼻烟壶,大致有水晶、碧玺、蜜蜡、琥珀、琉璃、玻璃、玛瑙等类,精品都要注重掏膛工艺,以“壁薄膛阔、余料等齐”为上品,前后左右壁厚整齐划一为最佳。掏膛工艺中只有一个特例,就是这块料子太贵重,本身已经是宝,过度加工则已属浪费,这种料子一般掏膛都小,形态不一,有些顶级翡翠和蜜蜡鼻烟壶,只掏一个浅浅的竖井,囊括勺子即可,不再旁扩。

举个例子,翎管是插花翎的饰品,一般都是掏膛到底方可将花翎插入束紧。可这件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荣禄墓出土顶级翡翠翎管,整块翡翠透彻如冰,透过翎管可以毫无阻碍看到翡翠下面的展示布料。这个翎管掏膛只不到一半即停止了,是物主惜料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成色的料子,出了故宫,基本就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传说中了。看到实物前,更多的人是根本不相信这种东西的存在。

一品夏凉冠、白玉翎管、单眼花翎。

苏黎世春拍一个清晚苏作“麒麟献瑞”玛瑙鼻烟壶,这个盖子和垫片就是真料子了,红顶为珊瑚雕盘螭,垫片为翡翠,图案为一麒麟口含灵芝。

瑞士春拍的一个荷叶佩,料子一般,清晚雕工。

英国利物浦春拍俩翡翠盖瓶和一个清中期茶晶壶。鼻烟壶盖与瓶严丝合缝,立壁端齐,做工非常规矩,盖子为天然珊瑚,有纹路,有一白斑为天然珊瑚孔。

巴黎春拍一个民国琥珀鼻烟壶,料子一般,可见开片,瓶盖为仿翡翠琉璃。上手极轻。琥珀和蜜蜡料子都很轻,发飘,互相磕碰有凝胶质感,比玻璃声钝,比塑料清脆。200年以上开片老琥珀,剥离颗粒用手电一照,仍旧粒粒宝光,酷似金砂。古时还以血珀高于金珀,红琥珀贵于黄琥珀。

苏黎世秋拍108颗清晚期血珀佛珠。

美国旧金山春拍一组水晶扳指。

扳指做工粗细不一,价值以原料贵重为主。一个没有附加工艺、没有其他价值参考因素的素料扳指本身工艺是否细腻,可根据扳指口沿判断,一般最细致做工,都会在口沿处浅雕一个过渡斜面或者二层台。下面这个水晶有个二层台。

美国芝加哥春拍一个碧玺扳指,有个明显的过渡斜面。

美国波士顿春拍一个碧玺扳指。

美国旧金山春拍一个素面琥珀扳指,一个煤根石扳指,一个松鼠葡萄纹珊瑚扳指。珊瑚料子较低等。珊瑚上品为红,下品为粉。

波士顿春拍一套碧玺挂件。

英国布利福特春拍一对手佩。翡翠碧玺互为装饰,另有米珠若干,雕工为民国。

伦敦佳士得瓜瓞绵绵挂件,料子一般,民国雕工。

香港佳士得一个紫碧玺手佩,成色上好,50年代以后雕工。

美国纽约春拍一个铜鎏金编钟。与过去出现的康熙、乾隆历代编钟不同的是,这种编钟为明制。我国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10月,八国联军驻天坛的英军从该处盗走在册的中国境内最后一组16口明代铜鎏金编钟。93年后,印度政府发表声明,公布光绪庚子年在北京指挥编钟掠夺行为的是英军远东派遣军第一锡克军团少校军官James. R. Douglas,被盗编钟的其中一只始终陈列于印度第一骑兵俱乐部,印度政府于1994年将其送还中国,其他15口至今下落不明。现在位于天坛北神厨的博物馆内展出的即是这口归国编钟。

从形制、规格、纹路,尤其是锤錾工艺上看,纽约这口编钟和天坛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如出一辙,只有个别龙爪、行龟尾部、如意云头和须弥座的细节錾工较软,略欠饱满。

美国纽约秋拍一清晚像生瓷。乾隆一朝在瓷器形态上最善推陈出新,仿生瓷较多,瓜果梨桃、鱼蟹螺虾,都可以造的栩栩如生,多取吉祥之意。花生又名长生果,这个22厘米的大花生自然也寄寓意于长生长有,富贵绵长。“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底款为较典型的清晚字体,花生外偏淡雅的矾红彩和内部松石绿釉的发色也是典型的清晚色彩。这件瓷器内部松石绿釉明显是涂彩。

 

清代瓷器内部、底部的松石绿釉一般都是吹釉,只有晚期和民国以后才是大量涂抹上彩,但吹釉仍旧是高档瓷器松石绿釉首选工艺。下图是民国吹釉匠人在给一个刚出窑的塑胎天球瓶铺地。

哥本哈根春拍一康熙青花山水茶壶。画面上一书僮携一器物紧随长者,是明显的携琴访友图。如意云朵、山石分水层次不多,勾线流畅,点染犀利,有几处斧劈皴,短披麻皴,精巧地以色彩布局、留白来弥补狭小版面分水不足的缺陷。康熙青花山水上承黄公望,中承董其昌,画师融笔墨修养于绘画之中,多皴擦、点划,因此康熙山水青花均柔中有骨,转折灵变,墨色分明。对宋元画风运用如此娴熟普遍,用色构图层次如此灵巧者也唯有康熙一朝,此类外销品亦不例外。

美国旧金山春拍两个铜胎画珐琅玉堂富贵大盘。顾名思义,铜胎画珐琅即在铜胎骨表面涂一层白釉,入窑烧结使胎平滑,再绘以西洋珐琅材料,再经焙烧而成。清宫在北京内务府造办处和广东专设两处珐琅作坊。因佳器色泽颇为瑰丽,康熙在紫禁城武英殿外专设珐琅作,亲自督烧,为历朝所未有。画珐琅者,以瓷胎画珐琅最为珍贵,铜胎次之。这两件玉堂富贵铜胎画珐琅大盘,画工和发色均为典型的十八世纪作品。

巴黎春拍鼻烟壶之最,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

巴黎雍正画珐琅大盘。

故宫的雍正画珐琅

哥本哈根春拍的一件仿青铜饕餮纹狮钮掐丝珐琅鼎炉。铜胎珐琅有两种,一种画珐琅,一种掐丝珐琅。掐丝即用铜丝起线,再填入釉料。元代末期《格古要论》已经有记载“大食窑,以铜作身,药烧五色。”大食大致就是现在的中东。铜胎掐丝珐琅元朝末期传入中国,很快演变成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奢侈工艺品。铜胎珐琅的稀有罕见和釉料细腻、发色程度,均以元末明初为最佳,时间轴基本与青花瓷器相符。明朝末年,因本来就流通极少的掐丝珐琅器物又大都刻有“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等底款,因此铜胎掐丝珐琅器又被称为“景泰蓝”。孙承泽《天府广记》中说到故宫玄武门(现在的神武门)外每月初四开市,名为内市,专门交易奇珍异宝:“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天下好之者,重价购之”。实际上民国时期已有研究,明朝景泰底款器物,釉色上佳者大多为宣德、永乐时期的珐琅器,只是景泰年间在原有器物的素底上加刻底款。后世雍正乾隆的上好景泰蓝,也喜欢寄托景泰年制,而不用其他年号。

景泰蓝除了看形制,最主要的是纹路和釉色。缠枝莲、葡萄纹、菊花、龙凤、蝙蝠这些掐丝图案,明清区别很明显,和瓷器一样较容易识别。釉色透明程度,元末>明>清,蓝、绿、紫釉料细腻程度,元<明<清。这件鼎炉的红釉、绿釉、黄釉发色均是典型清中期,色泽偏灰暗,不如明代晶莹。

前面说到乾隆好古,所以仿古器也多,这件景泰蓝就是仿商代青铜方鼎。乾隆本人艺术造诣略逊于他的祖父和父亲,追求古味多修其表而少内蕴,尤其是在器物造型上,以繁琐堆砌物华,雍容有余,灵动不足。这件景泰蓝满工满彩,饕餮纹比商代原物还要密集,炉盖也是镂空錾花和掐丝相结合,顶部又置有锤錾细节极密的绣球大狮钮一个。一般看到这种景泰蓝,基本都是乾隆或更晚的。

 

明代景泰蓝基本没有狮耳,狮钮之类的附件,如果看到一件明代景泰蓝两边镶有鬃毛毕现的兽首,或者盖着一个繁琐的云龙镂空盖子,这些90%都是康熙以后附加的,有的是为了掩盖脱落的釉面缺陷,有的纯碎是皇帝个人喜好。下面几个都是明代的器物,清初的铺首和炉耳。

元代掐丝珐琅香炉,清初象耳。

巴黎春拍一个景泰蓝香筒。纹路,发色都是比较典型乾隆,顶部有红蝠捧寿,顶盖四周浅刻缠枝莲,主体图案也是红白黄缠枝西番莲,景泰的寄托底款。

巴黎春拍一件康熙秋香色妆花平金“寿与天齐”五爪九蟒蟒袍。亲王、郡王爵吉服。第一幅正蟒的细节图中可见,团蟒妆花缎上运用了盘金、织金、捻金、堆金、打籽、刺绣、垫绣、平针、套针、戗针、钉线这几种工艺。《内务府奏销档》记该类蟒袍从画样到呈送需绣工20人、150日,较最高等的丝质龙袍少200日左右,穿戴者平均使用日期在20日左右,一有破损或污渍即封存。一直到清末,江宁织造署下辖熟练绣工始终在2500-3000人。

所谓的“龙吞口”袖口,石青包边内部少了一圈片金。

片金袖口

 

这件康熙晚期蟒袍的蟒形与康熙中早期及以前不同,已经完全脱离了明代蟒形。简单说一下背景,清初因国力不济,南方动荡,典章不全,所以顺治到康熙早期的蟒袍大都是用明代宫廷剩余绸料,故宫现存皇太极的龙袍甚至是拼接料,就差打补丁了。所以那时蟒袍、龙袍除裁剪和附加图案略有不同外,龙蟒形态就是明代原物。清代龙形在康中晚期开始初具雏形。龙的一切细节更加具象,形态也更丰富,仔细看这件蟒袍胸前正蟒,清瘦矫健、筋骨毕露,龙角修长,恶眉低悬,蟒眼留白,龙睛垫绣,右爪不是盘爪,而是握爪,极富生猛。垫绣龙睛的妙处在光芒下,无论日光还是烛光,只要略有相对移动,龙眼即有转动效果。乾隆年最好的龙袍点睛一般都是两颗蓝宝石或红宝石,其次刚玉,再次矽线石之类的,俗称猫眼儿。乾隆三十五年秋八月己亥,木兰秋狝,乾隆皇帝穿着一件嵌有两颗滇南红宝的绣黄实地纱五彩满云金龙袍,无论怎样侧身,胸前金光过万鳞的正龙始终“盯着”对面的数百群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道, “绣技之奇,锦工之妙,至乾隆已极”。

 

伦敦秋拍,一件清中期石青绣八团十二章纹衮服。十二章纹自西周起为天子龙袍专用,一件有龙的衣服有12章纹就是皇帝穿的龙袍,没有12章就是其他人穿的蟒袍。在众多存世的清代宫廷衣冠中,只有偶尔几个例外,故宫有一件普通的乾隆年赭色妃子服有十二章。另外就是礼崩乐坏的清末,慈禧、慈安、摄政王载沣穿过十二章。

日章正龙补,龙上方有三足乌图案

月章正龙补,龙上方有玉兔图案

星章正龙补,龙上方有星辰图案

山章正龙补,龙上方有山形图案

行龙补。

 

清朝未亡时、康熙、乾隆已经是公认圣君,一般没有明文规定的等级用度,习惯上不会超过这二位。乾隆龙袍最多达到60条龙,乾隆自己的龙袍后世皇帝都不能用,哪怕是崭新的,1是表示心存敬畏,2是有自知之明。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慈禧六十大寿新做的龙褂,里外120条龙,另外镶嵌翡翠、东珠、红宝、蓝宝、珊瑚数量和种类也全部超过所有前朝。那时慈禧权倾一世,已经没人能阻拦。90年代初听溥佺(惇亲王奕誴的孙子)老先生回忆过两件晚清重臣看不惯慈禧的事儿,一件是慈安突然病逝,当时军机处左宗棠听闻后立刻跺脚吼起来:“昨天早对时还很好,上边思路清晰周密,怎么突然就病了?就算疾病,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殡天了?!”随后左宗棠、宝鋆、惇亲王奕誴等军机大臣被叫到长春宫告知,左宗棠不信这邪,要当面上前发问慈禧,被奕誴死死踩住朝服衣角挪动不得。另一件就是李鸿章在慈禧六十大寿质疑龙褂超等级、祸乱典章,《走向共和》中有关于这段史实的描述,基本是溥佺回忆的原始内容。

十二章有几种表现形式,朝服、吉服上,十二章是独立图案,衮服上永远是团龙图案的一部分,但无论怎样表现,前后左右位置永远是固定的。肩挑日月,怀抱星辰,负驮江山。衮服一般只有十二章中的前四章,日(左肩)、月(右肩)、辰(前胸)、山(后背)。其余八章在满绣工的朝服和吉服上才会在肋部,腰部,下襟处体现出来。

十二章也是中国第一代国徽,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使用。

西班牙马德里春拍清晚、民国蝈蝈葫芦一组。葫芦和其他手捻儿略有不同,葫芦本身不称奇,讲究规矩。形态必须规整,皮子厚,没疤痕。葫芦盖儿讲究料子和工艺,一般有象牙、玳瑁、玉、翠、木等等与葫芦质感不违和的软料子。下面九个葫芦,白料都是象牙,黑料有玳瑁和玛瑙。

下面两个是需要说一下,第一个绿色顶子的,口儿和盖子外缘都是賽璐珞,一种民国仿象牙合成树脂制品,发黄,没有X纹路的。盖子顶部镂空满地星和阳刻染绿色暗八仙部分为象牙。第二个葫芦口黄色部分为賽璐珞,白色顶盖为象牙,两种料子呈现很好的对比效果。

法国布瑞斯特春拍一个象牙镂雕葫芦香囊。

英国伦敦春拍一个象牙斋戒牌子。

巴黎小拍这柄1200万欧元的嘉庆御制和田玉如意应是2015年全球玉器纪录。

 

坎城秋拍,二品武官头盔。这种品相、这个品级的清代铠甲,中国境内只有一套,在湖南省博物馆。1952年英国出现过一套头品锦甲,现存大英博物馆。坎城这件是时隔63年第一次出现的高规格全品相甲胄。单看盔甲,可见完整的描金冲天翎、粉琉璃二品朝冠顶、掐银丝抹金点翠升龙、铜鎏金錾花顶、正中嵌红宝石一颗、珠帘罩貂尾、珊瑚点芯缀、翡翠挂缨角、镂空錾双龙、嵌碧玺一颗,盔正中又嵌红刚玉一颗,是典型的清代提督大阅盔。

伦敦春拍两套玉件

苏黎士春拍一块明晚期龙带板排方

南非藏家的几组头饰,基本都是点翠镶宝。

 

下面说说2016春拍。

新年伊始,欧美小拍市场强劲,元旦刚过两星期便有北卡64万美元成交23厘米高乾隆粉青釉珐琅绘西洋人物瓶,国内外一片哗然,尤其国内苦熬半夜等着捡漏的,更是一片哀嚎。

这件小瓶主体纹路仍旧是仿青铜饕餮纹,刀工娴熟;口、耳、乳钉、开窗足金,开光粉彩淡雅、人物修长,草木渲染过色细腻,树杆笔直,是拥有雍正遗风的乾隆早期特征,乾隆中后期,西洋图案的树杆也开始出现弯曲,这也是受了乾隆好古的影响,追求古树盘根错节的风格。

 

 

纹样细节可与下面的故宫藏乾隆金地缠枝莲开光粉彩人物纹燧囊对比,这个纹燧囊是乾隆中晚期作品。

英国春拍的几个翡翠扁方、带钩。扁方是镂空凤戏牡丹图,带钩是素面或者螭龙。

有雕工的带钩除了看料子成色外,还看雕工是否精细,下面两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东京春拍的一个海藻玛瑙鼻烟壶,翡翠盖,盖子和瓶口不能对齐,为后配。这件几年以前出现过。

纽约春拍一个螭龙碧玺鼻烟壶,清晚期。

波士顿春拍一件乾隆青花大六方瓶。简单说下,古时方器不同圆器,不能拉坯,只能手工堆砌、接合、打磨,《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 前面说过乾隆本人好古,乾隆朝早期至中期,瓷器纹样采古博今。在传统画谱中追求永宣色彩、点染特征、及纹样主旨的同时,也尝试融入了纯装饰作用的西洋风格画面,譬如这件瓶子的巴洛克卷草,枝蔓修长,叶饱草满,与中国传统灵芝纹、万寿纹和回纹贯穿充实于“福禄寿”主题之间,雍容之余,古趣未夺。

这类六方瓶在60年的乾隆朝中多次烧制,发色和画工在一甲子的岁月中也呈现了众多状态。简而言之,乾隆中早期的青花发色可以说是明快清丽,晚期则是厚重沉闷;中早期略有晕染,晚期罕见;乾隆一朝官窑罕见火石红,民窑还是很常见的。早期青料入骨,似康熙,手摸上去能明显区分温润釉面和下沉青料交界,中晚期则更加平滑。画工上,又要说到乾隆好古,枝干勾线有力,苍劲古朴中蕴含明暗交接,给人是再弯即折的感觉,与饱满果实相映成趣,这种画法承袭自雍正朝宫廷画师对西洋画法的探索,到乾隆已经成熟。画面还大量运用重墨点染以追求永宣青料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工不厌精,一件东西的任何一个微妙细节都不会被省略。这里只举一例,就是肩部和腹部西洋缠枝图案中烘托的西番莲中的莲心,布局、勾线、分色、涂色、点染一丝不苟,但不注意根本就不会被看到,这种细枝末节,是《古今瓷器源流考》总结的“乾隆器,繁缛已极,几近神工”的最好写照。

乾隆花果全卷铺开,这种集工艺与“中体西用”审美两者大成于一时的造瓷盛世,乾隆后不复见,一直到清朝结束,也未曾再有任何创新与进取。

苏黎士春拍的康熙螺钿套碗。螺钿即用贝壳镶嵌于漆器上的一种工艺,东周时期已经流行,一般认为清代螺钿工艺为顶级。《髹饰录》中描述道:“螺钿者百般文图,点、抹、钩、条,以细致如画为妙。又分壳色,随彩而施缀,光华可赏。”经过明末动乱,康熙中期工业复苏,这一时期螺钿工艺也以精密著称,内容追求繁复也注重布局,层次有条不紊。色彩之丰富、图案之细腻,历代少有。

 

德国一扇康熙螺钿挂屏。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题外话,堪称我国螺钿工艺神品的,是一具孤品传世的唐代皇室御用玳瑁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大家都知道琵琶是曲项四弦器,而唐代这只是直项五弦器,琴轸与相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这种乐器是从西凉、龟兹、疏勒等西域传到大唐的,敦煌飞天壁画中的类琵琶器都是这种乐器,宋代时已完全失传。日本这具是唐玄宗李隆基赐给日本圣武天皇的圣物,圣武天皇去世前将生前宝物进献给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供奉,自此尘封1000多年无人惊扰。世间仅此一具。

布里斯托春拍一件明代法华彩韦陀像。法华彩于山西烧制,明代最盛,虽然是民窑,但最佳成品仍旧会作为贡品送到北京和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有几件法华彩馆藏。

哥本哈根春拍一个养心殿款《汉宫春晓图》剔红钵。《髹饰录·雕镂·剔红记载》记载:“剔红即雕红漆。”。元明至清中期为剔红最盛期,清晚国力衰退,剔红众多流派也逐步消失。工艺流程大致是在金属或木胎外刷红漆,一层干到某个程度,再刷,每层厚度匀称单一,层层罗叠,最多可至200多层,再用“片”“起”“刺”“铲”“勾”等刀工成画。制胎、作地、光漆、画面、雕刻、烘烤、抛光等近30道工艺。明万历《遵生八笺》记明代早期、中期剔红“精妙清朗、种种克肖”,从唐代到乾隆时期,有些剔红底层为黄色,上层为红色,剔后色彩对比鲜明,称为“陷地黄锦”,乾隆后绝迹。手感上,铜胎剔红厚重,而木胎上手非常轻盈。这件双狮耳剔红钵即为铜胎,周身雕刻的《汉宫春晓图》来自明代仇英手卷,描述的是春时节宫廷生活,包括插花、折枝、弹唱、围炉、琴棋书画、对镜斗草等传统画面。工艺为清晚至民国初期的1920年。大规模剔红生产在溥仪出宫后的1924年至1958年间完全中断,1958年国家搜集民间艺人重新恢复生产,发现完整的工艺流程已经失传,拼凑的工艺流程也难以达到清晚水平。

 

万历御制双龙“陷地黄锦”剔红宝盒

 

除剔红外,还有剔犀、剔黑等剔漆工艺,由于时代节奏步伐加快,这些流程繁琐、工期长、上手慢的工艺,目前均面临传承困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剔犀盖盒

苏黎士春拍一个紫檀嵌宝如意。如意的材质很多,镶宝木如意比较常见。这柄如意顶部镶嵌西番莲蜜蜡瓦,其余八仙形态分别为白玉、珊瑚、琥珀、松石、象牙。

苏黎士春拍一个玛瑙鼻烟壶。

苏黎世春拍一个康熙官窑全黄釉云龙碗,比较标准的康熙物件。

米兰两只清晚仿康熙斗彩十二花神杯。浅谈斗彩,从“斗”字即可理解,两种争相斗艳的色彩分绘于釉上与釉下。釉下为青花,釉上为其他色彩。明朝宣德初创,成化斗彩最高。《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皇帝,“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斗彩鸡缸杯的新闻,估计这几年文学城首页就不下20条,不再复述。这俩仿康熙杯,顾名思义,十二花神杯是一套十二只,这两只的左边是一月迎春杯,右边为十一月梅花杯。一面为斗彩花样,一面为青花诗词。青花发色灰暗浅淡,胎质较松,矾红、赭色、松石色均偏灰暗,是典型光绪时期仿品。

一月迎春杯有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选自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十一月梅花杯有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节选自唐代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纽约春拍一个铜鎏金编钟。前面聊过明代编钟,除了纹路以外,工艺是一样的。

巴黎春拍一组康熙,早期特征明显,人物“顶天立地”。

布里斯托一件崇祯外销葫芦瓶,比前面介绍的几件2015年崇祯器的发色要更加艳丽,可惜被做成台灯,已经是残器。

纽约春拍一件明代弘治黄釉青花祭盘。这盘子北京故宫有一只,和成化斗彩一样,从一出窑就是皇室身份的象征。道光二十年(1840)北京琉璃厂开了一间古玩铺子,掌柜祝晋藩,原姓朱,明代宗室,世代书香但是祖上就有不许做清朝官员的家训。他家里有一只嘉靖皇帝朱厚熜赐给他先祖用来祭祀的黄盘子,就是这种弘治黄釉青花花果大祭盘。与纽约这件青花不同的是,那只盘子的浇黄釉和青花融在一起了,天缘凑巧,所有花果纹都变成了一种罕见的果绿色,异常青翠可人。祝晋藩的徒孙直到90年代初还住在北京,说起祝家曾有两件东西,一份族谱、一份弘治官窑黄釉青花大盘,这两件是祝家明代宗室的物证。祝家到民国后又改回“朱”姓。民国三十一年(1942),朱家后人因抽大烟,这盘子以极低价格被卖到了北京珠市口一普通旧货铺子,被人发现后又辗转流落到衡致中老先生家里,解放后下落不明。
黄釉瓷器从明初起就是皇室专用,严格控制,明代私烧黄釉是忤逆,乾隆年连黄瓷碎片都运往北京统一处理。弘治黄釉被公认为明清之最,施釉法为浇釉,弘治黄瓷也俗称“浇黄”,“鸡油黄”。弘治黄釉比前期、包括成化在内的黄釉色泽都要更深厚、浓郁,不像前期那样黄中泛白。弘治釉面光亮纯净,如“一泓清水”般。纽约这件盘子修胎规整,底款纤巧,器足有双边线,这些是比较明显弘治特征。胎质略白,修足不够细致,黄釉表面粗糙,尤其是平等青料的青花发色较为灰暗,这些特征在明中期黄釉中较少见。

 

 

 

 

 

 

 

 

 

 
故宫藏明代弘治黄釉青花花果纹祭盘,标准器。

 

 

 

 

 

 
更为罕见的成化黄釉青花花果纹祭盘,出土拼接,典型成化色彩:黄釉掺白,青花发色透彻。

 

 


今年春拍重头戏,无疑是香港春拍的Pilkington Collection。 Roger Pilkington是上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收藏家之一,并藏有世界顶级博物馆都无缘入藏的一些瓷器门类,这里只选择几个讨论。

一件是成化青花瓜瓞纹宫碗。略述成化瓷,成化瓷器素以小巧精致著称。胎质细密,胎体轻薄,釉水肺润,器形上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因为成化皇帝朱见深娇宠万贵妃,而万贵妃最钟爱瓷器,尤其是小瓷,最著名就是斗彩鸡缸杯了。事实上是这个说法比较笼统,成化珍玩瓷器确实小器居多,而20厘米以上的瓶瓶罐罐也不在少数。成化青料大致有两种,前朝剩下的苏料和新采办的平等青料。前者发色浓重,后者淡雅,青中闪灰。两者与成化特有的白皙温润胎釉结合,意趣各有千秋,或若浓淡相宜、艳雅脱俗,或若云间雾霭,忽隐忽现。不上款的成化晚期和弘治器非常容易混淆,有“成、弘不分”之说。成化胎、釉、纹、彩、型无不精,瓷物各要素同臻其妙。所有官窑底款神髓更似出自一人之手。

这件宫碗是属于典型的平等青料,蓝中闪灰,青料入骨。从釉面反光看釉水莹腴,底足胎质紧密。底款中,“成”字末笔点在肩头;“制”字上丰下敛,下部“衣”横未出上部“制”字立刀,这些是典型的成化底款特征。“大”字出头过高,“明”字“日”边下部略宽,则是比较罕见或草率的成化写法。瓜叶花纹布局均匀,单线平涂,叶瓣略显肥硕,碗沿青花双弦间距在成化碗类瓷器中算是比较大的了。

这件罕见的永乐青花佛教容器,大概是世界现存第二只,另一只在北京故宫。这个物件叫做“藏草壶”,皇家寺院用品,但如果你搜索这次春拍的中文新闻,截至到现在,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媒体使用这个名称,都把它叫做“圣水容器”。现场照片中可见永乐青花几大特点,釉极厚,有堆积、莹润、没有橘皮纹、虾壳青、青料强晕染、锡光、结晶斑,底部为细沙底、薄釉处泛黄。缠枝线条流畅、叶蔓清秀,布局不疏不密,最明显的是缠枝一侧有麦粒纹,为永乐独创。

 

最后贴些和猴年有关的东西。与猴子有关的吉祥图案比较单一,大都是献瑞,蜂猴(封侯)之类的。

民国初期的景泰蓝灵猴献瑞。寿桃上的云纹在清乾隆后才出现,蓝褂上的花叶果实,填色较为单一,不及清晚。

带皮子的青玉灵猴献瑞。

民国苏作灵猴鼻烟壶,琉璃。

清中期粉彩封侯鼻烟壶

民国“马上封侯”玛瑙佩。

清晚灵猴献瑞碧玺鼻烟壶,翡翠盖子。

东拉西扯一大堆,写完天也亮了。

最后贴一件乾隆剔红大春寿盒,祝大家猴年红红火火,财源茂盛,新春大吉。

 

海洋蓝 发表评论于
和田玉如意真漂亮
yeyang 发表评论于
教科书!
皇家英才 发表评论于
高人口误,那两个花神杯,应为青花五彩,不是斗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