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片语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 姜夔《续书谱》说:“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王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

(一个字有数十种写法,原因就在于“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不同空间位置产生出不同的连接方式,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收或放,最后导致了不同的造形。另一类是因形的对比而变形,一件作品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字,为避免雷同,必须变形。)

2. 王羲之《书论》说:“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3. 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实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 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4. 阮元《北碑南帖论》说:“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南北书派论》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宜于启牍“。

5. 董其昌 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书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斩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划沙是也”。
(他认为帖学的点画要干净利索,起笔和收笔不能含糊,不能刊落锋颖,要“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
这八个字非常要紧,怎么落实?董其昌一再表述“作书须提得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
又说:”转笔处,放笔处精神气血易于放过,此正书家精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足也“。
 
6. 南宋姜夔 在《续书谱》中说:“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笔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横斜曲直,钩还盘行,皆以势为主”。
(对于这种势,他又有具体的阐述,一方面强调要有轻重快慢变化,)
如“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另一方面强调要有离合断续变化,)
如:“一点者,欲与画相应;两点者,欲自相应;三点者,要有一点起,一点带,一点应;四点者,一起,两带,一应”。
 
7. 明代费瀛的《大书长语》说:“匾额横字,书稍宜瘦长,不宜扁阔”。
 
8. 晋代卫夫人的《笔阵图》在论点画写法时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
(写一点要像石,这是形,而它必须具备高峰坠落之势;写一横要像云,这是形,而它必须具备千里摛展之势……。古人论基本点画的写法,每一种比喻都既包括形,又包括这种形所具有的强大的势,以形势合一的方法来表现自然万物的生命状态。)
成公绥的《隶书体》在论结体写法时说:“或若虬龙盘游,蜿蝉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
(其中虬龙、鸾凤、良马是形,盘游的蜿蝉轩翥,翱翔的矫翼欲去,将击的并体抑怒,腾骧的奔放向路都是势,也是用形势合一的方法来描述各种生命形象的。古人论点画和结体都强调形势合一,因此)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