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上海发布
两甲子栉风沐雨,跨越三世纪弦歌不辍。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新老校友欢聚交大闵行校区,共话上海交通大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
杨雄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上海交通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120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文明进步为使命,坚持“求实学、务实业”,薪火相传,育人不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杨雄说,两甲子风雨偕行,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这座城市命运相联,共同成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弘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率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发展。
杜占元代表教育部向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跨越三个世纪的上海交通大学,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的历史使命无尚光荣、历史责任无比重大。希望上海交大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科研自主创新水平,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交大智慧、提供有力支撑。希望上海交大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将改革的先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并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希望上海交大继续发扬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优良办学传统,努力率先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贡献重要力量。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主持纪念大会。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魏小鹏、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等出席。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作主题演讲。国内大学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海外大学代表、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主席David Greenaway致辞。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教师代表、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如竹,青年学子代表、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任清宇分别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交大精神”。
中国九校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世界顶尖大学联盟的代表,数十位全球大学校长,社会各界代表,海内外交大校友,与交大师生及医务员工参加纪念大会。会上还颁发了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校长奖、杰出校友思源贡献奖。海峡两岸共根同源的五所交通大学共同发布了《交通大学赋》。
在纪念大会开始前,市领导与部分嘉宾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专题展示馆。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在上海诞生的南洋公学。120年来,上海交大秉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培养了30余万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人的心血和智慧。
(摄影:张春海)
作为校友的你,有没有回校感受喜悦?从1896年到2016年,哪些感人的瞬间铭记了交大的历史?哪些动人的细节影响至今?来看上海交大历史上的16个瞬间↓
1、南洋公学成立
1896 年,由盛宣怀精心筹备的南洋公学在上海诞生。拟定新式学校章程,采用分年级按班级的授课制度,分设上院、中院、外院,开创我国三级分层设学先河。
2、唐文治掌校14年
早期的交通大学之所以能够在芸芸众校中脱颖而出,掌校长达 14 年之久、被后世誉为“国学大师、工科先驱”的教育家、校长唐文治功不可没。
3、定名交通大学
1921年 5 月,交通大学正式合组成立。从此,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就在这一时期求学于交通大学。
4、民族危亡弦歌不辍
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交大师生校友在大西南后方的荒郊土坡上重铸了交通大学的辉煌。
5、建设新型的交通大学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交通大学跨入了“建设新型的人民交大”的历史阶段,学校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输送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6、院系调整
1952 年前后学校迎来大规模院系调整。1949 年下半年到1956 年,学校前后经历过大大小小8 次调整。
7、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
50 年代交大西迁是一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战略行动,也是继院系调整后交通大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做出的又一次贡献。
8、新中国第一个高校访美代表团
1978年9月29日,也就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夕,上海交大组成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校访美代表团――“上海交大赴美访问团”。
9、管理体制改革写入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交大率先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0、率先建设闵行新校区
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
11、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
1999年9月原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大。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联合。
12、英才辈出
上海交通大学人才辈出。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
13、创造了众多“第一”
一推动中国进步的科技成就,很多都蕴含着交大人的心血和智慧,如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等。
14、追踪世界科技前沿
近年来,上海交大拥有“暗物质探索研究”、“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量子信息存储”、“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15、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学校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发展路线图”,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出17个领域的109个重要科学技术问题,明确了学校未来10年学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16、培养第一等人才
上海交大青年学生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学生中的佼佼者。曾三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冠军,连续三届获得“挑战杯”冠军。
(16个瞬间素材来源:@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