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叙述下来可以引出两个问题。一,中国永远被债务套牢了,成了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的提款机,你不想当这个提款机还不行。当经济和国际接轨,成了那个体制里的一分子之后,想退都退不回去。政府成了经济的人质,必须借债。不然自有别人来做这个政府。庚子赔款后,中国士大夫心里很怕,怕这个债子子孙孙都还不清。所以拒绝再借债,咬着牙自己还,一年5500万两地失血,最终还是撑不下去了,1910年要和美国商量着来一笔“币制改革大借款”。 钱还没到,国已亡了。袁世凯被迫接盘,来了笔2500万镑的“善后大借款”,折合2亿两白银。那你把历年庚子赔款数加起来到1911年就是2.18亿。这2.18亿积聚在银行团的库房里,不放出去怎么了得![1]而且还有2700万镑的外汇空仓, 不借款,如何收拾?到了这个份上,债务变成了自我循环,不断疯长的利维坦,它最终会吸掉你每一分收入,你还不能甩了它,不是因为炮舰,那上海对内地也没有炮舰,不也形成了永久债权?关键还是贸易不平衡,逆差方不靠债务根本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天长日久,债务慢慢地植入你的身体,成了你的血液,你的心脏,你经济的发动机,一刻都不能停止。到了这时,你拥抱债务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想到摆脱它?那,的确有一些天生的舍我其谁的异类,比如俄国,日本曾经努力想挣脱外债的束缚,搞得世界遍地苦难,至今还没成功。世界上成功摆脱了外债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嗯?或许还有中国??
我一直说中国近代史里充满了神奇,外债就是一个。当中国民族主义者痛心疾首于债务缠身,国格沦丧时,外国的债权人对中国的违约同样气愤不已,叫嚣不止。这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看数据好了。历年的外债和我们还本付息的数据就不罗列了。只说总账吧,从1895年开始到1936年为止,中国外债实收共15亿两。[2]还本付息共15亿两。抗战后,中国止付了外债,从此再也没续付过,当初担心子子孙孙还不清的债,事实上两厢结清,中国只付还了个本金。嗯?谁占便宜谁吃亏了?那些占了便宜还要卖乖的出来说说!中国真正吃亏的是二次大的赔款,马关条约赔款和庚子赔款。
马关条约2.4亿两转成了债务。庚子赔款从1902年到1936年一共赔出6.36亿关平两,8.83亿元。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1917年前的16年是第一部分。这段时间内各国都是赔足的。一共赔出5亿元。这笔钱各国是实收的。中国参战后,德,俄,奥三国就不再支付了。这三家是大头,占50%的赔款。1917年中国参战,列国与中国有约,愿意让中国缓赔。所以1918年到1924年这7年里只赔了3540万元。这笔钱各国政府也是实收的,新情况是美国认为多收了,从1909年起每年退出原来应收本息的一半,举办清华,1909-1917,9年间共退还600万美元左右,折合银元1175万元。所以1924年之前实际支付出去的庚款本息总额大概5.23亿元。1925年到1936年这12年里,中国政府共赔出3.48亿元。这段时间内各国改变了接收这笔款项的方式,不再将钱汇出中国,而是留在中国,建立基金会控制它的使用。其使用方向主要是向各自本国购买教育,及为中国的工矿,铁路建设提供出口信贷。所谓庚子退款,大多就是指着最后的3.48亿元。这个并不是各国放弃了债权,而是将赔偿所得用于中国,但是也不是做慈善,是做有利于本国的战略投资,如留学生。或者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同时又重新确立起干净的,不被指责的债权。中国近代史上被千夫所指,丧权辱国的外债赔款问题,最终丧失的大头就是庚子的5.23亿元,合3.76亿关平两,加上马关条约的2.4亿两,总共6.16亿两。不妨将它视为12.6亿外债的利息,[3]1895年到1936年41年,平均年息1.19%, 这样好的deal.哪里去找?这个债使中国建成了几条大的铁路干线,建成了一些工业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支半现代化的军队,一个半现代化的政府。使中国有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基本的物质基础。至于中国是怎么做到借钱只付本金不付利息,或者付息不足的,这个要去问日本人了。我再扯下去就离题太远了。我还是这个观点,中国在20世纪初的30年里实际上是吃了外部世界的补助的。把它解释成丧权辱国,起码在学术上有视角偏颇之失。
马关条约2.4亿两转成了债务。庚子赔款从1902年到1936年一共赔出6.36亿关平两,8.83亿元。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1917年前的16年是第一部分。这段时间内各国都是赔足的。一共赔出5亿元。这笔钱各国是实收的。中国参战后,德,俄,奥三国就不再支付了。这三家是大头,占50%的赔款。1917年中国参战,列国与中国有约,愿意让中国缓赔。所以1918年到1924年这7年里只赔了3540万元。这笔钱各国政府也是实收的,新情况是美国认为多收了,从1909年起每年退出原来应收本息的一半,举办清华,1909-1917,9年间共退还600万美元左右,折合银元1175万元。所以1924年之前实际支付出去的庚款本息总额大概5.23亿元。1925年到1936年这12年里,中国政府共赔出3.48亿元。这段时间内各国改变了接收这笔款项的方式,不再将钱汇出中国,而是留在中国,建立基金会控制它的使用。其使用方向主要是向各自本国购买教育,及为中国的工矿,铁路建设提供出口信贷。所谓庚子退款,大多就是指着最后的3.48亿元。这个并不是各国放弃了债权,而是将赔偿所得用于中国,但是也不是做慈善,是做有利于本国的战略投资,如留学生。或者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同时又重新确立起干净的,不被指责的债权。中国近代史上被千夫所指,丧权辱国的外债赔款问题,最终丧失的大头就是庚子的5.23亿元,合3.76亿关平两,加上马关条约的2.4亿两,总共6.16亿两。不妨将它视为12.6亿外债的利息,[3]1895年到1936年41年,平均年息1.19%, 这样好的deal.哪里去找?这个债使中国建成了几条大的铁路干线,建成了一些工业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支半现代化的军队,一个半现代化的政府。使中国有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基本的物质基础。至于中国是怎么做到借钱只付本金不付利息,或者付息不足的,这个要去问日本人了。我再扯下去就离题太远了。我还是这个观点,中国在20世纪初的30年里实际上是吃了外部世界的补助的。把它解释成丧权辱国,起码在学术上有视角偏颇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