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20

第二小节:世纪之谜-近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到底是怎么平衡的?
1.侨汇真是平衡巨额贸易逆差的主力军吗?

这样说下来,你对外债赔款所引起的白银周转和外汇平衡问题基本就明白了。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专款专用的样子。外债进来的外汇正好用来支付中国的还本付息,旧债本息以白银形式存库,再以新债名义发放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即使年年进行,到底还是特案。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之外,还有因为贸易逆差而产生的白银周转和外汇平衡问题,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外国银行放弃了“拆票”这个债务工具,当时是个临时措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再也没恢复过。从此白银大量流入外国银行。这就带出了下一个问题:汇丰在日常营业中是怎么来保证白银周转和外汇平衡的呢?
中国日常的对外支出巨大,1890年到1930年光贸易逆差就29.17亿关两,年均7300万关两。那还有服务项下呢?经常项下的对外支付怎么也得年均1亿关两,40年下来就是40亿关两白银的流出。可是单就海关纪录上说,这40年来不但没有白银流出,反而净流入了8.1亿关两。怎么回事?难道真有年均1亿多的白银流入来平衡这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完了还多收入了年均2025万关两?一般学界认为是的!否则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至于项目嘛,就是外人在华花销,外资和侨汇。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研究1904年海关造册处马士(Morse)开始。他老人家做了第一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这张表里面,贸易数据自然准确无误,外债赔款的进出金额也是公开的数据,二相一轧,中国净支出数据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净收入方数据。这张表之所以能做平,自然收方数据要等于支方,于是你就看到了所有收方项目:出口金额,外国人在华费用,政府外债,外资,侨汇加起来就是支方的数据,偶有差距,用金银流出流入数据来平衡就是了。这个模式为后来的研究者所遵循,直到1930年代。收方中用来平衡贸易逆差和外债赔款的主要项目就是外人在华开销,外资和侨汇。三者相加还真能抵消支方。到了30年代外资下降了,侨汇就上升了,最高达到2.7亿关两,成为中国国际收入中权重最大的一笔,是中国国际收支得以保持平衡的功臣。面对这张表,我总是充满狐疑。
比如侨汇数据,你哪里来的?对一项汇入款,你怎么来区分它是侨汇还是外资?汇款人是华人就一定是侨汇?华人汇入款项中有华工返家的历年积蓄,有华资海外投资的盈利汇回,有华人海外投资的撤回,有华侨回国投资,有华侨定期向亲属的汇款。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国际收支属性,严格来说,只有华侨对亲属的定期汇款才真正具有平衡中国国际收支的功能。因为中国的国际收支出超是长期持续的,因此与之抗衡的汇入也必须是持续稳定的。华工积蓄汇回是一次性的,海外投资盈利也是有时段的,而且既然是华人的海外投资,那就先得汇出外汇不是?这不是二相冲抵了吗?还怎么平衡出超?至于说到华侨将海外赚取的财富投资到国内。这个要具体分析。比如郭家的永安公司。他租地造房的款项如果确系海外汇入,那当年的确可以用来抗衡国际收支的出超。然后呢?第二年,郭家就不是汇钱进来了嘛,他是在香港直接购买洋货运进来的。这种形式的所谓侨汇,根本没用。我的观点:侨汇还是要严格限定在华侨对亲属定期汇款这单一项目上。其他项目上的华人汇入即使能抗衡收支出超,那也是短期的,不能指望它们来平衡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出超。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在庚子赔款之前基本无人过问。赔款后才成为中外人士关心的话题。因为明摆着中国在国际收支上有巨大的出超。但是中国的白银却没有向海外流动。这个奇怪的现象影响了赫德的声誉。因为他是赔款谈判中各国的财务顾问,正是由于赫德坚持认为中国的财力不足以应付各国过高的索赔要求,赔款才最终定为4亿两。如今赫德要维护自己的信誉,自然要对这个账面出超,但是白银实际没有流出的现象做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任务他交给了他的统计局长马士。所以马士做这张中国国际收支表格不完全是出于学术兴趣,他有事业上的压力,有点像政治任务。这个背景决定了马士先生的解释未必具有学术上的可信性。当然作为学者,他是有基本的学术涵养的。在确定侨汇就是这个解释之前,马士尝试过其他各种解释,包括香港的影响,外资的投入,都放弃了,因为不能令人信服。最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侨汇上。他认识里的侨汇和我一致,仅指海外华人的亲属汇款。然后按华侨人头估算汇款金额。这和后来的侨汇研究,特别是30年代初,将汹涌而来的华人汇入都算作侨汇是不同的。
侨汇的数据最初来自马士。那马士的数据哪里来的?老先生说是银行的资深人士提供的,所以可信。他又以美加为例,列出了这位匿名资深人士的计算公式。原来这位人士提供的不是汇丰的内部账目,而是根据美加华侨人数估算的侨汇数额。这哪里还需要匿名?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公式。简单得很,从美加人口统计报告中调出华侨人数,101263人。然后估计人均年汇出50镑,得每年北美地区侨汇数500万镑。其他地区大致也是照此办理的。好,现在的关键是华侨人均每年50镑,合230-240美元这个估计的依据是什么?上面说华工的章节里我们提及过华工的工资,再来复习一下:
2014年2月27日多伦多51网站上有篇介绍1900年左右BC省的华人被压榨人头税的文章。里面的数据说当时华人的一般工资年224元,全年可剩余43元。
这是加拿大,美加之间边境开放,经济相接,料想工资情况差不了许多,就算美国华侨年收入300美元吧。1904年那个时代,女人一般不干活的。平常帮个佣什么的,算是一半工钱,全年家庭收入450元。就算都是现钞收入,不缴税。50%的储蓄率,年剩余225美元可以了吧!哪里有人均汇出230美元的可能性? 一家五口吧,平均每个家庭要汇出1150美元?还每年?发痴啊!现在我有点明白了那位资深银行人士为什么要匿名了,忽悠啊。他忽悠的还不止马士一个。据马士讲那时的另一位学者写“Foreign Trade of China”的Mr. Jamieson也得出了同样的数据,所以老先生对自己的数据信心满满。侨汇数据每年1.3亿关两,最少也不会低于5500万关两。以后诸位没有一个敢于质疑马士的数据的,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增加。我真怀疑到底有没有人认真读过他的 An Inquiry Into the Liabilities and Assets of China ,才薄薄的27页,我是认真读了,[1]里面有不少疑惑。我的结论,这个由马士老先生开创的,被后人继承并且复述至今的中国1900-1930年代国际收支是靠侨汇平衡的这种流行了一个世纪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


[1]差了最后二页无法阅读。不过已经无伤大局了。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资本主义是个奢侈品,全世界也只有西北欧出了。老是有人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出资本主义?其实问题应该这样问:为什么西北欧会出资本主义。搞清了资本主义确立的条件,中国为什么不能就一目了然了。不过晚清是个畸形儿,和之前之后的大一统皇权社会都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二套系统同时工作的。一套旧系统用在旧社会,旧生产力,旧意识形态。主要针对农民和封建士大夫。一套新系统作用于口岸城市,针对的是新生产力,城市平民,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你去看历史,只要涉及旧系统的,就是贪污腐败落后愚昧,无路可走,无法可施,一旦到了新系统,则万事兴旺,有无穷的办法。 二套系统一旦冲突,总是新系统占上风。这就为中国社会,至少是中国部分社会走向自由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这就是我说的机会。这也是刘晓波说的殖民三百年的意思。如今都做云烟飘散了。有人说中共不如国民党,国民党不如北洋,北洋不如晚清。一蟹不如一蟹。诚哉斯言!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好像还有人说如果没有满清,可能早就资本主义制度了:)
但是地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基因是大一统官本位皇权专制,
地理人文因素是北武南文北强南弱北贫南富,能出资本主义吗,最多是官僚资本主义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中国当时是有过机会的。这个机会就是小政府。既然是小政府,那么经济上就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手法。而且意识上,理念上都是放任的。这个无意之中和自由经济合了拍。所以晚清的经济发展是飞速的。现在一说晚清就是战败,老是打不过人家,其实看看贸易税收数据,晚清的经济增长是惊人的。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是惊人的。如果当初老太婆死得早,就不会有庚子赔款,没赔款就不会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出现这么强烈的民族意识,没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未必会转向日本模式。因为有英国人在,可以制衡的。中国是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以致今日。天意如此啊!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对,传统上的中国政府是小政府,一个官加几个吏再加上自己请的师爷,其他的要靠民间的士绅和行会。现在的科处局部的现代体制是在晚清开始变革的,到现在也一百多年了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这份报告应该由汇丰来写。白银,外汇的进出账在他那里,别人写不好。问题是汇丰决不会出这样的报告的。当时不会,现在也不会。统治之术,可秘不可宣。这一点是英国人的本事,什么东西都可以烂在肚子里。赫德难道不知道这事应该找汇丰?他找到自己的统计局也是出于无奈,那马士领受了任务还不是要找汇丰帮忙?结果被汇丰误导到歧路上去了。所以海关出这份报道是不得已。
不过呢,晚清中国海关地位特殊。他是中国当时唯一的现代化政府管理组织。其他的现代社会的管理功能无处安排,都归类给海关统领。加上赫德的野心,导致中国海关成为了中国现代政府管理的母体。他执行的功能要比现在的海关宽广的多。港务局,河道疏浚,灯塔航标;邮局通信;财政部,金库出纳;统计局,资料收集,不光是货物, 还有各地物价,商业行情,全国各地海关向总关一年一报,十年一总结。看海关报告是种享受,他包括了全国各地全方位的资料,细到在任官员名册。这个就像社会科学院了。另外海关还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对外情报机构,海关的伦敦办事处每天传来大量英国及欧洲的政经情报,供总理衙门参考。类似现在的外交部情报司。因此海关出这份报告也不意外, 但凡有一点现代管理的成分的,除了海关,当时中国没有任何机构可以担当的。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如果这份报告放到今天,该由哪个部门来写呢?央行,商务部?
海关只有实物贷易数据,服务贸易和热钱投资只能找汇丰了吧?
由此可见在大英体系中的地位
海关在米国主导的全球体系里地位似乎下降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