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分为圣巴巴拉之一、圣巴巴拉之二、索尔万、象海豹、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蒙特雷等六个小节。
1 圣巴巴拉之一
2015年12月27日,小牧带着我们踏上去往旧金山的旅途。
在此之前的22日,我们去了圣巴巴拉。圣巴巴拉是一个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镇,距离洛杉矶约95英里(153公里)。圣巴巴拉依山旁海、风景优美,是海岸一号公路线上的著名旅游景点。我们早晨9点钟出发,经过圣莫妮卡、马里布、奥克斯纳德、文图拉,于十点半到达圣巴巴拉。在一个僻静的小街泊车后,走向市中心。
小城整洁、清秀、宁静、美丽,洋溢着淑女般的典雅。有城市的商业布局,也有乡村的原始风情。我们徜徉在棋盘格的大街上,一边观赏栋栋式样别致的建筑,一边注意观察民生民情,即便是僻静的小街也没落下。我们对邮局这栋建筑特感兴趣,他的式样很特别,有特色的建筑是历史的标签,易获永存。但最感兴趣的是法院,我们在这里留恋许久,石雕像、拱门、回廊,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组合,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留影纪念。这日是星期二,街上游客较少,时而可见对对老夫妻扶持共进,相互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我悄悄地对老伴说:“将来小牧有条件,在这儿给我们买一处小房子,我们就在这儿养老。来世在这儿青梅竹马,永远轮回。”后来,我将此话说给小牧听,小牧说:“你这么喜欢那个地方呀!我努力吧!”
圣巴巴拉之所以能够在太平洋沿岸诸多小镇中久负盛名,除去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宜人的气候外,更主要是金钱推动的结果。这儿汇聚了许多高尚的休闲运动,形成了一些交际圈,其中以成立于1910年的马球与交际俱乐部最为著名。这儿的马球运动的兴起差不多和美国的兴旺发达同步,这项看似高雅的竞技活动,其实是金钱堆起来的,它伴随着美国的国强和民富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个俱乐部被誉为“全美最古老的马球俱乐部”和“全美夏季马球之都”。富商和政要被繁忙的商业活动和政治博弈纠缠日久,总得找个地方消闲一下,解除身心的疲劳。因此,他们选择了一般人经济上不能承受的“高尚”运动——马球,即显示了身份,又健康了身心。当然,小镇的市政也从中获益匪浅,因为豪门权贵知道,没有一个体面的小镇托举,再高尚的活动也会黯然失色。
街景 山坡上的民宅
海滨 (此图摘自网络) 圣芭芭拉教堂
上面的四幅图照,其中一幅是(Mission Santa Barbara)圣芭芭拉教堂,这是太平洋东岸的21座教堂之一,是国家历史地标。十六世纪的加利福尼亚,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为了传播福音,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劳苦来到新大陆。1769年,天主教圣方济教会的传教士们,想在印第安部落传播福音,就从圣迭戈一路向北兴建道路,他们基本上沿着太平洋修建了一条道路和21个天主教堂,这条道路就成为加州的第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当时称为El Camino Real(西班牙语),英譯The Royal Road或The King's Highway皇家道路,现在部分改建成为U.S. Route 101公路。这也是沿太平洋的城市多有戴圣字的地名的原因,比如圣弗兰迪斯科、圣克鲁兹、圣路易斯奥比思博、圣莫尼卡、圣迭戈等等,都是以圣女圣徒命名的。加利福尼亚起先属西班牙,墨西哥独立后属墨西哥,美墨战争后属美国。但这些地名都延续下来了,教堂也得以完好保护,足见西方人对历史的尊重。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唐朝的高僧玄奘。玄奘的事迹几乎是家喻户晓,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佛教和基督教、西人和国人的区别。
佛教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有2500历史,现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五亿信徒。佛教在印度已经式微,现在流行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一直蓬勃发展。后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相继传入中国,但终究取代不了佛教是中国第一大教的地位。
佛教是什么?其主要的教义有哪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却很难。因为佛教典籍多如瀚海,有许多门派,他们对佛教的解释不尽相同,同一个问题会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我比较相信赵朴初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赵朴初认为: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赵朴初认为其主要教义就是: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qri-ariya-saccq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awiccasamuppqda)。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而缘起论的基本含义,赵朴初作如此说:“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由此可见,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是以追求智慧、慈悲为最高目标,是大哲学。佛陀为大智慧,佛陀不是神,但后人将其神化。关于慈悲的最明确解释,《大智度论》说“慈名爱念众生,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之。悲名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还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我个人理解为慈就是爱,悲就是怜悯。人若是以慈悲心态待世,即为圣人。
所以,无神论的佛教是宽容的,它基于社会,引导(超度)人们解除人生之苦。
有神论的基督教基本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传统的基督徒认为圣经是神谕。旧约记载了从耶和华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犹太民族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摩西五经,记载了神给犹太民族的律法,另外还有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和亚兰语写成。成书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新约《新约圣经》是耶稣去世以后由他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使徒行传(天主教中文译为宗徒大事录)、使徒书信、启示录等几部分共27卷书,原文以希腊语和部分亚兰语在第一世纪写成,从公元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为相信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真神(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万物,并按照神自己的形象造人,后来人犯罪堕落,带来了死亡;圣父派遣其子耶稣降世为人,其在世33年后,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赎价,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并在神内有永远的生命。基督教认为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如果没有神的救赎,都要走上灭亡之路,不仅肉体要死亡,其灵魂也要永受火湖折磨。复活后的耶稣上升到天上,与天父同在,但圣灵住在信他的人心中,他告诉信他的人说他将要再来。他再来时,所有的人都要复活,都得接受最后的审判。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而下地狱,与神永远隔绝。
由此可见,基督教具有排他性。信仰他的人罪得赦免,不信仰他的,会因罪下地狱。圣经有亚当和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而犯罪的论述,认为此罪一直传至所有后代,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这个故事告诉人:必须信我,不信则会下地狱,因为这是原罪,与生俱来的,必须靠神来救赎。因此,佛教和基督教相比,佛教宽容,他不强迫人们信佛,信与不信,全在自愿。历史上,也从未见佛徒组织起来攻打异教徒的事例。而基督教传播至全世界的期间,发生不少帝国主义及暴力成分,如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及殖民主义等。
上面所说的殖民主义,指的就是发现新大陆后西方世界开疆拓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血腥,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灭亡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战争的先行官,则是一些传教士。他们有的以传教为借口,行间谍之实,为后续而来的将军摸清地理地貌和社会风气。传教士之后,大兵压境,是殖民主义开疆拓土的典型做法。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殖民主义者开拓疆土的前期费用,多数来自教廷的资助。教廷为什么会资助近似强盗的殖民主义者,意图显而易见,无非是为了传播基督教。这无可厚非,任何一个宗教,都希望自己的教义得到广泛传播。
佛徒在这方面可谓是沟通文化交流的使者,无论东来的天竺高僧还是西去取经的和尚,他们只是弘扬佛法,绝无劝人皈依之行,可谓光明磊落。玄奘和尚就是典型。玄奘苦于当时的佛经翻译杂乱,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解释,于是决议西天取得真经,以厘清杂乱。他西行5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又学显扬、婆沙、俱舍、顺正理、对法、因明、声明、集量、中、百等论,钻研诸部,凡经五年。其后,遍游五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寻求梵本。他游学十二年后,还那烂陀寺。依戒贤之命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此时的玄奘,已满腹经纶,几场辩论下来,其学识才智名震五天竺。此后决意返回祖国,带回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玄奘东归后,唐太宗、高宗非常尊重他,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唐太宗且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他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唐太宗唯从其志,助其译经工作,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经过十九年的努力,共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他于印度所学得的佛经由此尽传至中国。为佛教在中华传播做出伟大的贡献。
佛教宽容,来去自由;基督教因追求纯洁而排他。这是两教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