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是中国中国人的特长,全世界当作洪水猛兽,国内自己却是家常便饭。举个例子,新闻媒体网站几乎完全互相“转载”,一般不指出原网站、作者,提到的,也不提供接链。此举连国家级的网站也难以避免。相比之下,提起原作者算是不错了,可是甲抄乙,乙抄丙,几轮下来没人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
有此风气,大家怎能不剽窃?
文章如此,产品更不用说了,海外的人回国,都以买到最新进的山寨产品为自豪,加上淘宝圣地,啥都能见到,而百度莆田魏则西,道德实在不知到哪去了。
吴晓波在信用在中国为什么不值钱?一文里把这归咎为“信用成本”,他举了温州假货的例子。
“二十多年前温州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臭名昭著”,然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信用居然非常之好,两个同村人借钱是不用打借条的,几万元的现金,有借有还,仅凭口据”。
原因?
“把假货卖给一个杭州人或鞍山人,大不了从此永不再见,反正,中国那么大,一辈子也骗不完,信用违约的成本几乎为零。可是如果失信于一个同村人,那么,他可能此生在温州地区再也借不到一块钱了”。
后来,“一位法国汽配商宁愿以较高的价格从德国制造商那里进货,也不愿意跟价廉物美的中国供应商打交道。”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的爷爷和我的爸爸都跟那家德国商人的爷爷和爸爸做生意,我的儿子也许也会同他的儿子打交道,可是,中国人呐,这笔生意之后,他又会在哪里?”
山寨、剽窃(两者是对版权的侵犯),失信、诈骗(商业违约)不仅仅是让社会失去价值,人和商业道德,在实际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近来已经有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了: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信用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一批独立、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主体”,实事求是。
在讲到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之间商业风气败坏,吴晓波的例子让人直发毛: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间——尤其是平台级企业之间,互相抹黑、造谣的风气十分猖獗,有的甚至以起诉和反起诉的方式,遏制对手的发展,某几家企业一年打十多场官司,场场落败,却一点不妨碍企业壮大、上市,它的创始人像乔布斯一样地四处布道
信誉能用腐败的手段达到,那信用也不值几个钱了。
《财经》记者宋玮
李彦宏对魏则西事件并无歉意,只觉得这是个操作失误的例子。吴晓波的想法是这一切主要是信用的成本太低。给信用成本定价,是合同社会最直接、最易操作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要让社会给信用成本顶个合理的价,除了吴晓波说的加强几个相关法律是不够的。
政府失信是更严重。我觉得政府一定得牵头,目前只能看李克强了,其他人都都难以意识到这多关键,也无执行到底的恒心。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俗话说做得晚总比不做强,第一部是政府意识到这是害人害己,损失远远超过产权合约等之上的,因为当大家觉得做了多半儿白做时,创业的动力就大打折扣了,社会也失去了保持发展速度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