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舞蹈刀郎舞与赛乃姆的对比研究(论文)

维吾尔族舞蹈刀郎舞与赛乃姆的对比研究

(张帆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兰州 730030)

【摘 要】:刀郎舞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种类中具有特殊风格的礼俗性民间舞蹈;赛乃姆为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的、一种喜庆节日或众人欢聚时表演的自娱性民间舞 蹈。不论是从民族舞蹈特点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还是从民族舞蹈本身风格特点分析,都可以看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已 成为与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多源的融合,兼收并蓄长期发展的结果。刀郎舞和赛乃姆是在相同文化、相同地域环境中的两种不同的舞蹈类型,更是在风格特征方面 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不同。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  刀郎舞  赛乃姆  对比研究 

 

一、同一环境下的不同舞蹈类别

(一)、刀郎舞之特点

    刀 郎,被音译为“多郎、多浪、多兰”等,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源的叶儿姜河、塔里木两岸乃至罗布泊一带,也是生活在这一特定地区的一部分维 吾尔人的自称。直到今天,麦盖提一带的维吾尔族,仍坚持自己是刀郎人。他们勤劳朴实、勇敢剽悍,用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玛 干边缘的塔里木绿洲上生活着、劳动着、创造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文化。长久以来,刀郎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生活财富,而且在劳动生活中创作提炼出了动 作剽悍,具有生活劳动气息的刀郎舞。表演刀郎舞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突出于群舞演员当中的那一位白胡子的老人,动作刚劲有力、手臂动作幅度较大、微 颤的步伐、并配合音乐有节奏的摇晃着头部,这是由年轻演员装扮的老人角色。表现的形象逼真,使人欢乐,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具有浓郁的边塞气息。

(二)、赛乃姆之特点

赛 乃姆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是一种喜庆节日或众人欢聚时表演的自娱性民间舞蹈。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起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 的南疆各绿洲。赛乃姆是一种极为自由活泼的舞蹈,舞者的激情投入,经常是即兴表演的,和音乐节奏相当吻合。可以一人独舞、两人对舞,或三、五人同舞,均在 赛乃姆的音乐节奏中统一进行。赛乃姆在维吾尔语中是美人、美女、神象、偶象的意思,也可以是女人的名字。赛乃姆主要以女子舞蹈为主,舞姿柔美轻快、刚柔并 济,手部细腻的动作,比如:翻腕、绕腕、弹指、翘兰花指等等,再加上最有特点的移颈、挑眉的情绪表演,将维吾尔族少女的形象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她们那充 满自信,高傲挺拔的气质,体现了一种热烈奔放的柔和之美。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女子用灵活柔美,轻盈迷人的肢体语言,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感恩与热爱之情。

 

二、刀郎舞与赛乃姆风格特点的外部形成因素之对比

(一)、音乐对风格特色的影响

刀郎舞的伴奏音乐,是著名的“刀郎木卡姆”或“刀郎赛乃姆”。它与十二

 

 

木卡姆不同,是一种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保持着浓郁的草原风格

和劳动气息的歌舞组曲。常用的伴奏乐器有沙塔尔、独他尔、热瓦甫、卡龙琴、艾捷克、手鼓等。刀郎舞的伴奏音乐主要以带有歌词伴唱的音乐为主,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过去多以嘲讽、反抗统治者为主,而解放后,则以歌颂新时代和幸福生活为主。歌词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铿锵有力。在音乐的影响下,舞蹈动作自然呈现出粗狂矫健、顿挫有力的感觉。刀郎舞尤其突出的是男子的舞蹈,舞姿更为夸张,舞步幅度更大。

    赛 乃姆的伴奏乐器一般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沙塔尔、达甫(即手鼓)等。这些乐器全部都是由乐师自己创作的,非常古老独特。特别是小手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在击打小手鼓时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击打“赛乃姆”节奏时,后半拍要很有力的击打鼓面,使得鼓点扎 实强劲。刀郎舞进入高潮时,鼓手情绪激动,常把小手鼓举过头顶双手猛击鼓面,使鼓点更加响亮明快,使舞者感受到强烈的鼓舞。赛乃姆的音乐是在新疆各地区民 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音乐,曲调优美、深情,节奏鲜明。赛乃姆音乐由数量不同的歌曲组成,演唱时可以增减,但顺序不能颠倒;必须和音乐节奏紧密配合, 和舞者情绪发展相适应;其节奏基本由慢发展到快。当听到优美流畅的赛乃姆舞曲时,舞者必将情不自禁的舞动身体、翩翩起舞!

(二)、地理环境对风格特色的影响

刀 郎主要流传在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的阿瓦提县和莎车与麦盖提接壤的乡村。“刀郎”地区的中心是麦盖提县,它的西边被莎车河分开,东边与塔克 拉玛干沙漠接壤。这个地区距其他县的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城市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很少,所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刀郎舞的特点。并且融汇了刀郎人的生活 动态和那坚毅勇敢的性格而形成,反映出刀郎人勇于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由于刀郎人大部分聚集在沙漠边缘上的农村中,他们把在干涸的盐碱滩以及到胡杨林中出 猎等劳动活动升华为豪迈、矫健的舞姿,之所以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和刀郎的独特风韵。

赛乃姆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南疆地区的喀什、库车、和田分别是历史上著名的疏勒、 龟兹乐、于阗乐的故乡。这些地方的民间歌舞较多地保留了古老的风格特点。赛乃姆由于是在库车地区形成,因此,舞蹈中吸收了许多龟兹乐舞成分,保留了许多古 典舞蹈。如移颈、弄目、弹指、跷脚等等,与龟兹壁画中的描绘完全一致。随着民族的融合,赛乃姆舞遍及全疆,在世代相传、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天山南北和塔里 木盆地周边的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区风格的赛乃姆,大约有10多种,其中以喀什赛乃姆、库车赛乃姆和哈密赛乃姆最为典型。

(三)、民俗、民风对风格特色的影响

当 地人把刀郎舞说成是一种以狩猎活动贯穿始终,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大型民间舞蹈,舞蹈过程表现了狩猎时的情景和胜利时的喜悦。也就是说,刀郎舞产生于维吾 尔族先民生活中的狩猎活动,而刀郎人的舞蹈场景就是再现刀郎人生活狩猎的过程。每到喜庆节日、朋友相聚,伴随着激昂的手鼓响起,刚健有力的《刀郎木卡姆》 套曲奏起,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子们便纷纷走入场中,姿态高雅,深情愉悦的舞动起来。乐曲节奏从慢到快,舞蹈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刀郎

民间舞蹈是从“寻找猎物”开始,逐步变化为“追捕猎物”。当舞者们围成圆圈,

 

动作变得更加奔放更加有力,那便是展开围猎的时候。最后的乐章充满喜悦,可想而知是人们在欢庆丰收的圆满,只见在场上跳舞的人们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越

转 越起劲,最终能够坚持跳完的人会被封为“舞王”,获得人们的尊敬。刀郎民间舞蹈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古老舞蹈类型,是众多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 种类之一,有相对独立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风格热情奔放、开朗大方、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积累。其中包括塔里木土著文化,蒙古文化和漠北草 原。

“赛乃姆”的特点是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分不开的。在当地生活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日 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亲友欢聚时,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晚会,都要跳赛乃姆;当他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头部和颈部就情不自禁地 摇动起来,这些动作被吸收在“赛乃姆”中,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此外,从赛乃姆的地区特色可以看出,新疆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导致 各地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喀什地处新疆西部,首先接受来自于西亚波斯文化影响,所以“喀什赛乃姆”表现出明快、深情、优美的特点。 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较为细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舞蹈典雅庄重,明显的具有受西方波斯文化影响的痕迹。

三、刀郎舞与赛乃姆风格特点的表现形式对比

(一)、动作特点的对比

在 刀郎民间舞蹈中,步伐动作、手臂动作占主要的比重。舞者的胸部、脖子、眼睛要相互配合,舞蹈朝气蓬勃,勇敢刚毅。刀郎舞的动律特点是“滑冲”与“微颤”, 和鼓点节奏紧密配合。在鼓点的强音时,使“滑冲”的动作更为有力。“微颤”多在鼓点的后半拍,和鼓内缘上的小铁圈不断发出的“锵、锵”之声巧妙配合,形成 了刀郎舞特有的风格动律。“滑冲与微颤”的特点贯穿于刀郎舞的所有动作与技巧之中,使缓慢动作沉稳、充实;快速动作热情、洒脱;技巧动作更为豪放有力,又 有草原生活粗犷、古拙与强悍的风格。舞至高潮时,舞者不时挺起胸膛与对方相撞,勇猛无比,具有草原生活的气息遗存。

    赛乃姆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身体各部分的细致运用和巧妙的配合上,在动作中,头、肩、手、腕、腰、小腿部分运用得较多。如头的部分有移颈、摇头;手部分有绕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的部分有胸腰、侧腰、甩腰、板腰;小腿部分运用就更丰富了。赛乃姆的舞蹈姿态有许多是从生活中来,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瞭望式、抚胸式等。其 次在步伐上赛乃姆也有独到之处,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小腿灵活轻巧,和手部节奏结合紧密。步伐用的最多的“三步一抬”,脚步平稳,略有微颤。女子 舞蹈时,多用腰部的变化动作,加上服饰的点缀;飘逸的花长裙,长长的小花辫,足以显示出少女们婀娜的身姿,和热情洋溢的性格。

(二)、风格特点的对比

刀 郎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维吾尔族舞蹈。刀郎舞有滑冲及微颤的显著特征。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滑冲动作要求舞者后脚点地,前 脚快速迈出的同时身体前倾,使脚落地时形成滑冲效果。在滑冲同时,舞者以膝部的屈伸作为缓冲,由此而形成颤的动作特征。滑冲和微颤的动律与手

 

鼓的节奏密切配合。滑冲通常踩着鼓点的强音,而微颤多出现在鼓点的后半拍并与鼓缘铁圈撞击出的“锵、锵”声巧妙配合,别具风采。刀郎舞分且克提卖(跟踪猎物)、赛乃姆(围猎搏斗)、塞尼开斯提(狩猎告捷)、色里玛(喜庆胜利)4大 段,表现了古代刀郎人在原始森林中与大自然抗争的智慧和勇敢。由于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所致,使刀郎舞较多地保持了原有的草原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吸引我视 线的不单是舞蹈,那些舞蹈并不复杂,摆动手臂,耸耸肩膀,旋转身体即可。更吸引我的是投入到了舞蹈中的人,那些白白的胡子、高高的颧骨、土布衣衫、赤着双 脚的维吾尔族舞者。那些精精干干的老人,或者说,是那些风格特殊的男性老者,他们才是舞蹈的领军人物。

    赛乃姆是新疆维吾尔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自娱性民间歌舞。赛乃姆动作稳重,手腕动作丰富,舞蹈中吸收了蒙古族舞蹈的动作。还有中原舞蹈节奏缓慢、动作幅度不大的特点,显得含蓄、沉稳,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融的特色。尤其突出的是具有中原舞蹈节奏缓慢、动作幅度不大的特点,从而使舞蹈显得含蓄、沉稳。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丰富,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

(三)、表现形式的对比

刀郎舞主要以表现古代刀郎人在大森林中的狩猎生活为场景和主要内容。开

始的散板是"号召全体参加狩猎",接着是"举着火把找寻野兽"、"勇敢地和野兽搏斗"、"奋起追逐野兽",直至"围歼"和"胜利后的喜悦"。 从那近似挽弓骑射的矫健舞姿和动律特点中,可以隐约看到当年刀郎人艰苦的狩猎生活。也有人说,这是一次战争的过程。刀郎舞蹈作品中比较突出表现刀郎人中的 白胡子老人,根据刀郎舞的起源,可见老人是狩猎活动中甚至是族群里的领导者。在狩猎活动中,单靠力量、勇气和智慧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狩猎经验,往往丰 富的经验才是成功狩猎的关键,所以白胡子老人在刀郎舞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赛 乃姆的表演形式比较自由活泼,舞者不歌,歌者不舞。舞蹈表演时,男女老少皆宜,由一人、双人或集体随着鼓乐和歌唱翩翩起舞。舞蹈节奏也随之不断变化,由慢 而快,舞至高潮时不断有相邀者接替歌舞。乐队伴唱者与周围群众热烈欢呼,鼓动舞者相互竞技以充分宣泄欢乐之情。在喜庆佳节、婚礼、麦西来普、亲朋相聚时, 维吾尔族人民都要高兴的跳起赛乃姆。赛乃姆一般比较凸显青年、姑娘和少年,青年人的舞蹈一般欢快活泼、刚劲有力;姑娘们跳起舞来轻盈柔和、舞姿迷人;少年 们的舞蹈动作简单质朴,天真可爱,讨人欢心。

四、结论

通 过以上对刀郎舞和赛乃姆不同方面的分析对比可看到,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新疆成为历史上多种文化汇聚的优选地带,而存在于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 艺术是与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多源融合,兼收并蓄长期发展的结果。可见,维吾尔族舞蹈艺术是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 新疆乐舞艺术。同时为新疆这个“歌舞之乡”呈献了一朵朵盛开的奇葩。刀郎和赛乃姆文化都是民间文化,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不论是刀郎舞还是赛乃姆,它们的 艺术感染力都是非同凡响的,既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热情、智慧和对生活津津乐道、能歌善舞的精神风貌,而且继承了群众的情

 

感思想,同时进一步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维吾尔族舞蹈是一种性情,也是一种召唤,在偏离了泥土的都市生活里,形成一种强烈的吸附力。当刀郎舞与赛乃姆像旋风一样刮过来时,当泥土的气味再一次扬起时,总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震荡,以及回响。

    我忽然明白了,刀郎舞与赛乃姆何以引人流连不舍,让人们直达快乐之源。舞,所以快乐。快乐,所以舞。作为新时期的舞者,我们将秉承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观念不断的研究民族舞蹈,使新疆民族民间舞蹈在世界民族民间舞坛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发表于《现代阅读》2013年5月第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