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天地人三要素

天时,社会的需求。时势造英雄。所谓成功与否,说到底是公众的接受程度。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所谓追求内心的愉悦,毕竟吃饱了以后消食的活动。乔布斯如果生在中国,或者北欧海盗时代,会怎样?本坛无数推数学以数学为奥的,如果生在八股时代,又会怎样?反过来说,没有乔布斯这个人,到了这个时代,就不会有个别的什么布斯搞出个爱风爱雨之类的东东?或者名校的录取突然宣布AP上多的不录取,又有几个剩下无事献殷勤给AP呢?你指望有几个人能生来把学AP当喜好,乐此不疲?恐怕比出柜的少得多。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认清社会的需求,尤其能预见和赌对社会半步未来的需求,顺势而为,才有可能成为弄潮儿。

地利,个人的擅长。包括先天天赋和后天天赋,即成长环境和机遇。总之就是通过生物和文化途径继承来的,催化来的特长。不论社会是否需求,不论个人是否喜好,就是能事半功倍地把某种事干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光把眼光盯在后一句上,前一句也是决定性的。不是谁都能有师傅领进门的。没有师傅贵人相助,重则不得其门而入,轻则也要多走无数弯路。当然反过来,稀泥扶不上墙也一样不行。

人和,个人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大最好的动力。或许不错,但是怎么知道哪个是有兴趣的,哪个是没兴趣的呢。人们往往把有没有兴趣看作非黑即白的问题。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从没兴趣到有兴趣不是拨动开关,而是滑动开关。多数情况下不是有无问题,而是多少程度问题。更主要的,在有无对比之上,有一个第三状态,而且是默认状态的情形。那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喜欢不喜欢。人出生的时候的起点状态,统统是不知道状态。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喜欢不喜欢,把喜欢弄得更喜欢,把不喜欢弄得喜欢,把喜欢弄成不喜欢等等。而是把不知道变成知道,把不知道打开,漏出里面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不是改变,不是应用,而是发现。不经尝试,怎么能知道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所以家长,师长,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不是怎么和孩子斗法,怎么放还是怎么推。而是识天时,取地利,现人和。就帮助下一代认识世界和学习分析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接受了解并充分发展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包括拼爹的优势;创造条件机会让他们多经历多接触方方面面,真正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最后,就是在三者之间,帮助他们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最佳平衡点。

又喜欢又擅长又有需求,当然皆大欢喜。但是现实没那么肥,很多时候,喜欢未必是特长,特长的往往没需求,需求的多半不喜欢。怎么办呢?好在,需求会有很多种,特长也不见得就一项,喜好其实最爱见异思迁。或者说的枯燥点,第一需求,第一特长,第一喜好,可能凑不到一起。但是第二需求,第二特长,第二喜欢可能可以有最佳总体效果。

举例来说,

项目一,喜好是100%,特长却只是20%,结局期望值2000%%,社会需求下限是6000%%。评估,没戏,当业余娱乐吧。最终挫折和起初热情的反差,或许能摧残人性。

项目二,喜好是80%,特长是70%,期望值5600%%,社会需求下限是5000%%。评估,可行,但平庸。

项目三,喜好60%,特长90%,期望值5400%%,社会需求下限3500%%。评估,成功率较高,行业地位较高。而成就感反过来可以推动喜欢感。

分析后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

别让童心流浪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的解释,有意思,像是上了一次MBA的课。 那么,“社会需求下限”就是指“成功机会”,又如何进行定量呢?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喜好是钻研程度,特长是钻研效率,时间乘以速度是距离,成就的期望值。
moonlight_path 发表评论于
赞! 请问,期望值5600%% 是指什么?
别让童心流浪 发表评论于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