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一万元买一栋古民居,隐居皖南13年
査济古村落是安徽最大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年来,査济古村落吸引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下的百强黛瓦,还有一位在此隐居13年的法国人于连。
于连在査济古村很有名气。现在査济的每个导游路过村中小溪时都会指着于连的住所说,“我们这里很美,一个法国人在这里住了13年。”图为査济古村。
于 连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不是相貌可能你以为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当然家里不仅仅是于连和他的中国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孩子,石头和琪琪。石头和琪琪都在 中国出生,石头不仅可以说中文,还会法语和英语,琪琪还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听懂爸爸的中文和法语。图为于连的混血孩子琪琪。
于连的家从外面看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但进入里面却是中西合璧,书架、壁炉、会客区、西式厨房等等,阁楼则是一家人的起居室。
于 连的老家位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这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家里兄弟好几个。22岁大学毕业那一年,为免服一年兵役,他选择了“海外志愿者”这项服务而 来到中国。来到中国后,于连先最早在成都待了3年,1998年来到南京。于连作为“海外志愿者”,最先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曾经调查过乌镇、周庄等 古镇,写了不少文章。也正是通过这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对中国的古建筑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3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带他来到了皖南古村,泾县査济。立即被这个村庄吸引,村子里不仅有流水和古老的建筑,还有做毛笔和宣纸的民间艺术家。 “在这里坐在院子里,看看远处环绕的群山,喝喝茶,光想一想就很美了。”于连笑着说,他当时就有在这里安家的想法。图为于连在自家的院子里建了一个很小的 游泳池。
正好村子里有一个没人要的破房子,据说是元代建造的,价格也不贵,才一万元。于是于连将房子买了下来。图为于连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改造房子时的照片。
买 下了那栋房子后,于连请来当地工匠花6个月时间住在这里进行装修。“花了20多万,不过这房子也是一个中法混血儿。”于连看着和他相处了13年的老房子笑 着说。于连隐居的这栋房子很有来头,它是査济最古老建筑——德公厅屋后进院落。据考证,这栋房子公元1333 年前后,房子前面有一座元顺帝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而建造的牌坊。图为査济现存完好的古民居。
和 许多皖南古建筑一样,德公厅屋矩形天井,大厅五开间,正是泾县古民居规模宏大的体现。据悉,“永德公”的4 个儿子继廉、继善、继福、继和均为明朝洪武年间的封疆大吏,分别担任广西兵备使、湖北巡察使、两河漕运史、浙江按察使等要职。他们既要纪念元顺帝敕封其父 “明羲官”,又不敢得罪当代皇帝朱元璋,所以不敢建造庞大的祠堂纪念其父。却巧妙地借用这座前朝牌坊为门楼,盖了“德公厅屋”这么一座不显眼的房子。
这 座经历了无数战争灾难、自然灾害、几百年的沧桑巨变的老屋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被于连发现并购买。于连就是在这个房子里结婚的。房子装好不久后,他和他的 女友——南京一小学的体育老师景小姐,在查济举行了中国式样的传统婚礼。当时他的父亲、几个哥哥都从法国赶来,还帮他抬轿子。于连现在在南京从事介绍国外 人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工作,大部分时间住在南京,现在在周末或者休假时,会带着孩子到村子里住上几天。
于连在査济的日子里,有时候会吃西餐,有时候会做中餐。西餐当然是于连拿手的,而中餐则是妻子去做。“我做中餐不好吃,她做的比我的地道!”于连说。
在査济的生活比南京要简单很多,早晨起来可以走走,上午和傍晚可以带孩子们在自己院子里的游泳池里游游泳,白天也可以看看书,偶尔也串串门。“有时候会有游客过来,但不能多,多了就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图为于连的中国妻子准备给孩子穿鞋,骐骐习惯光着脚丫在地上玩耍。
午餐,大多是孩子们先吃,然后于连和妻子才吃。
今天中午房子了多了一个小女孩,石头称她为姐姐,那是邻居家的孩子,石头很小的时候,小女孩常常过来哄他,带他玩。因此每次石头和父母回到査济的时候,她都会过来,就像一家人一样。图为于连孩子石头和姐姐在客厅玩耍。客厅里还建了一个壁炉。
“你 可以到村子里的那个做毛笔的艺术家采访采访。”在和于连聊天时,他不断建议,他说,“现在这个做毛笔的民间艺术家可不得了,原先做毛笔都是很便宜的,也没 有什么人买。后来我给他做了一个网站,渐渐地生意好起来,他的毛笔在法国很畅销,现在都不做很便宜的毛笔了,都是好几千一支的毛笔。”说起这个民间艺术 家,于连眼神中透露出一些自豪,从于连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到,他已经融入到査济这个村落。图为于连客厅的书架。
随 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人也将于连一家当成村子的一员。让于连感动的是,前年他的一个弟弟突发疾病去世,他赶回法国奔丧,回来后心情非常不好,回到査济静 养。村里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后都来慰问他,还带来了植物,把它们种在于连家的院子里。图为在査济古村落,石头有自己的伙伴。
对 査济,于连比对法国的老家还要关心。于连在査济的这几年来,不仅仅将毛笔宣纸介绍到国外。还找来了同济大学和法国大学的设计师,请他们免费帮村里人考察一 个岌岌可危的明代祠堂,给这个祠堂,提出了整修的方案。后来,南京举办了一个世界级的展览会,他在全世界的设计师面前介绍了这个祠堂的情况。最终引起有关 部门重视,给村子拨专款整修祠堂。图为于连的妻子在喂孩子吃饭。
“河 对岸豆腐店里以前住着一个男孩,男孩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留下他跟开豆腐店的爷爷奶奶生活。他不爱说话,身上也很脏。但他很爱到我家里玩,那时我还帮他洗 过澡。后来小孩的母亲把孩子接到北京读书。现在小孩已经读大学,长得比我都高了。”于连说,他每次回家都会听到一些故事,他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有时候 也会将故事发给自己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査济。图为于连的孩子在房子里玩耍,他和妻子在厨房忙。
现 在于连不仅仅在査济是红人,在老家法国也成为名人。2011年就有9家法国电视台、报纸、杂志的记者来找他,包括知名的《自由报》和《巴黎竞赛画报》。此 外美国《纽约时报》也曾经专程到査济采访他。甚至法国的教育部长和法国影星朱丽叶·比诺什也到他査济的家里作客。比诺什临走前买了毛笔,于连帮她寄回法 国。图为琪琪坐在地上玩耍。
于连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査济这个地方,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游客多会破坏此地脆弱的生态平衡。当然他也担心很多的游客将他的家当成景点。“那样就乱套了。”
来源 | 图虫网 (只做博客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