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漫谈3:在中国开车坐车所见所闻所感

记得当年在美国学车,是家里领导手把手教了一天半,当然自己也好好看了小册子,然后就一次性通过,就拿了驾照开车至今。

在国内,买车和学驾照都是大事,学一个路上开车好像要持续两三个月,这学车费就要花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我从回国到现在,也没有换驾照开车。懒是一个原因,再一个是我这个人一开车就爱想学问,而一在车上想学问就特别投入,投入时间长了就犯困,困了当然就无法开车了。

 

刚开始回国,当然是坐朋友、合作伙伴的车比较多。有一次一个小帅哥当司机开车,我和他老板在后座聊着。在保定到天津的高速上,我看见右边车道有一辆奔驰奔驰而过,一个小美女开着车,副驾驶座位上斜睡着一个胖老头。

我脱口感慨道:看人家这孩子多有出息,已经在和老爸一起打理生意了。这车是C型,准是她爸送她的奖励。

帅哥司机说:这是二奶车。我问啥叫二奶车。他说就是老板买给二奶、小蜜、小三开的车。

我才恍然大悟,闹了半天,开车的那个漂亮闺女是别人的女儿,不是副驾驶座位上斜睡着的胖老头的女儿。

 

十年前,有一个在国内产值排在前几名的地级市的副市长来美,我给他一行五人开过两天车。有一次回国到他那里办事儿,他说今天中午有人请客,我当然愿意了。吃饭时才知道,起因是那个做东请客的大老板有一辆座驾与我在美国开的车是一样的车型。这个老板自豪地说,“我们市好车成千上万,可我这种车就有两辆”。

这个老板就顺着副市长的一句“今天来了个美国博士,开和你一模一样的车”,就又有了一次和副市长增进感情的机会,顺带着让我跟着白吃了一顿野生鲍鱼宴。这是第二次吃那么大个的鲅鱼,我第一次吃鲍鱼是在1996年,在非洲马德拉岛,不过老外做的那个烤鲍鱼简直就跟橡胶皮似的。

其实我在美国开的那种车,我在哈尔滨大街上就见过很多辆。看来是国内不同的城市的成功人士有着不同的对车偏好而已。

 

下面说一件真实的故事,这可不是从网上看到的笑话。

我的一个校友,也是在美国的好朋友,他一直在做在国内卖豪华车的生意,十几年下来,发了不小的财。有一次一个老头带一拨人到他在北京的办事处(分公司?)买车,奔奔驰S600来的,说先看货吧。老头说,“咋就一辆?”。

校友:是啊。

“我要买六辆”

“啊?”

“你看见了吧,我三儿子、俩女婿,也一人来一辆”。

校友高兴坏了,赶紧吩咐四处调车过来。

老头扭头又看上了另一辆车,问这是啥牌子。校友回答说是悍马。老头说这车模样这颜色这名儿都挺好的,也来一辆。

不一会儿,我校友卖了7辆豪华车,也算赚了不小的一笔。

 

后来出于工作需要,我国内公司也需要买一辆车,副总坚持买了一辆国内少见的美国牌子车。一次我坐这车去学校学院办公楼办事儿,就听得本学院几个本科生模样的学生路过时说出来了几个字。我问司机这是啥意思,他说这是我们这车的中文名字。我感慨,他们的专业课的掌握有这么好该有多好!

 

国内到处跑,打出租是经常性的。不同地方的出租车司机各有特性。以天津为例,如果你一上车就系安全带,50岁以上的老师傅十有八九要阻止你。理由有很多,有的说“安全带太脏了”,有的说“安全带坏了”,有的说“我开了二十多年车了”,有的说“今天就你一个系安全带的”,有的说“这路很安全”。

我的回答一般是“哦,习惯了”,“有的城市(比如成都)必须系”,“前面有个立交桥”,“我命不值钱,可是家里还有三孩子要养”,“谁让我看到的事故太多了,我可不是咒你啊”。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津大老爷们好面子,你系上安全带,他认为这是你怀疑他的驾驶技术,这让他觉得栽面。

 

我的一个师妹夫,更早回国发展。师妹夫回国不到几年就把企业很大,已经号称长江以北的本行业老大了。08年北京奥运期间,师妹带俩儿子回国,我邀他们一家一起吃午饭。我在水上公园奥体中心附近等。可能是路上塞车吧,我一直等了二十多分钟他们才到。这期间我无聊地数有多少辆豪华车经过,只见奔驰、宝马、英菲尼迪、雷克萨斯、林肯、沃尔沃、保时捷、马萨拉蒂,一会儿一辆地驶过,居然还见到了一辆宾利,一辆劳死累死。

正忘情地看着车,羡慕嫉妒恨着richman,一辆皇冠车停在我面前,师妹从副驾驶座上下来坐到后面去。我坐到副驾驶位置后就问开车的师妹夫“咋又换车了?”(我心里话,这还不如原来那辆)。他说,“又有一家欠款还不了,只好用车顶了。呵,我哪儿有三辆奔驰了”。

这时候一个幼嫩的声音从后面坚决地响了起来,“叔叔,请系上安全带”。我们两家在美国一般一年要聚上两三次的,这个老大他很少讲话,今天居然用中文明确告诉我要系上安全带。

这八年来,只要我上车,我从没不系过安全带。好像我一坐上车,耳边就会自动响起“叔叔,请系上安全带”。

可是我觉得,国内的中国人一坐上车,耳边就应该是响起来了另外一个声音,“系安全带,多难受,多麻烦,多载面儿,多没品位,多胆小鬼,多多此一举”。我觉得这是催命鬼的声音,我听不到,可是相当大百分比的国人听得到。

现在国内的车,副驾驶座位上如果坐了人,也会有提醒让系上安全带。这倒是催生了一个行业,生产一个东西,用来插在安全带那个扣眼里,安全带提醒就没有了,就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烦了。

“咳,我们中国人的聪明都用在这儿了”。这是我当时发出来的感慨。这句话又有可能被某些网友视为“专踩同胞”,那就请看看那个别的国家也是这样,普遍这样?!

这又带来麻烦,坐朋友或客户或合作伙伴的车,人高马大的我就要坐副驾驶位置,我系安全带时,就又多了一道工序,先把那玩意儿拔出来放好。这时候和驾车人不免还要有几句交流,一般的是他说“你们在国外挺注意的”。

 

去年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们学院的近二十个正副教授坐一辆大巴去菏泽市做技术交流。大家那个高兴,有讲笑话的、有打牌的、有睡觉的、有玩手机的,就是没有系安全带的,除了我。

到了一个休息区,大家方便以后重新上车。我终于忍不住说“这里头我岁数最大,按辈分,我是你们很多人的师兄、师叔、师叔爷,都得听我一句话:都把安全带乖乖给我系上。如果一车教授出事儿了,我们丢不起那人”。话已经说道这个地步了,大家倒都给我面子。

今年八月六日,这条高速路段上就发生一次重大车祸,9死27伤。

有可能这时候本论坛上有网友跟帖说,“你怎么净盯着同胞?美国哪哪哪儿也发生过重大车祸”。

那句话怎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低素质人到处有,你带头当一个高素质的好不好?!给苏文茂捧哏的哪位早讲过,“你别跟那还尿床的比好不好?”。

 

也是2008年吧,高中同学聚会,由一个在市里当个不小企业负责人的同学操持。我第一次见到能够坐36个人的大圆桌,是第一次见到跪式服务,也是第一次见识同学有那样好的歌喉。当有的老同学要当天回县城时,我一一看着他们系上安全带才放心放行让他们开车走。

 

我们公司有规定:员工在不允许吸烟范围内吸烟,当即开除;员工在行驶的公司车内不系安全带,被发现时罚半个月税前工资。大家遵守的都很好。

 

十二、三年前,我曾经成功申请过美国农业部资助的一个项目,开发生产无醇啤酒的新工艺路线。为此我做过很多调研,因此了解到:那时候美国由于交通事故死亡4.8万人/年,并且其中70%是与饮酒有关的,而因饮酒而导致死亡的事故中的70%是与喝啤酒有关的。也就是说,50%的被撞死的人,是被喝啤酒的人撞死的或者自己喝了啤酒。

美国交通事故连年下降,稍有上升的2015年因机动车儿死亡的人数也已经下降到了3.5万。

2015年,中国与机动车相关的死亡人数据报道是7.2万人(网上有人怀疑这里面有掺假,有可能实际死亡人数更多,我记得以前最高时是10万人),约是美国的两倍。

美国有2.5亿辆机动车,中国有2.9亿辆机动车。

中国人(中国大陆人)据说有世界3%的机动车保有量,可是却有高达16%的机动车相关死亡率。

这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因开车造成的死亡率是地球人平均值的5倍。

 

有的网友又要说了,素质差的人到处都有。我要说的是,素质差的人的生命也是生命,你也不能说ta的命贱。

 

2012年,我们开始去浙江省温州市做空气除腥项目。温州(乡下)人最开始在80年代在各大城市街头修皮鞋,然后自己卖皮鞋,再以后自己生产皮鞋,包括人造革皮鞋,有一部分人就干脆生产人造革。据说当时世界上90%的人造革是从江苏江阴到福建福鼎这一条线上生产的,中心就是在温州。人造革生产这里面涉及到用二甲基甲酰胺DMF,而DMF分解就产生了二甲胺,二甲胺的味道就是臭咸鱼的味道。所以,只要从温州机场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臭咸鱼味道。当然经过关停并转迁,现在治理的差不多了。这其中可是有我的贡献的。

来接机的是我的一个好哥们,比我小很多,可是在北京、上海、杭州、温州已经有十多套房子了。这哥们白净帅气、还带一些南人北相(要不发财呢!)。他开一辆马萨拉蒂去接的我们,当晚要带我去吃最有特色的温州本帮菜。当点到酒水时,我说就要无醇白酒吧,过了一会儿,他们经理过来了,说“对不起,我们这里实在是没有无醇白酒”。我哈哈大笑,说就是矿泉水。结果我们那天就真的是喝矿泉水就海鲜。温州的青蟹好像比厦门、福州、澳洲的好吃。

温州帅哥开车送我们去酒店时,嘴上还不闲着,“老哥,给我介绍一个你们学校的学生吧”。我问为什么。他说“北京音乐学院、电影学院、戏曲学院的那些女孩子,就会跟你要钱,一出门三四万就进去了”。我说“你还是趁早儿死了这条心吧。别看你长得帅、你有钱、你有闲,我们那些又丑又穷的工科女学生还未必跟你”。

说着唠着,就遇到了酒检,几辆警车一字排开,警察一个个虎视眈眈。我这当地的帅哥朋友就来了劲,使劲跟警察找别扭,当然了那是因为他只喝了无醇白酒心里有底。否则他肯定要倒霉。

 

现在中国酒驾还多吗?

为什么不多了,管得多,揭露的多。

素质低的人那里都有,所以就需要提高素质,就需要揭露素质低的现象,就需要对素质低的人和事进行强制性管制和惩罚。那种自己身在海外(我指的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丑国的那些人),充分享受着周围的高素质,却因为本家阿Q头皮上长有癞疮疤,就不允许别人提及癞、光、亮、灯、烛,或者用眼四处寻找别人头上的癞疮疤,甚至干脆论证赵阿贵头上的癞疮疤是特色是优点时,你还让我怎么说你?

 

山东是孔孟之乡,规矩也大,至于喝酒的规矩这次先不讲。就说吃饭的规矩。有一个民营企业,那时候年产值有180个亿,还算很不错。老板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出身,60多岁。吃早餐时老板亲自到酒店作陪,上午谈着项目,我一夸他摆在办公室里面的、一看就是精心搜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石美玉,老爷子来劲了,就带着我去他的奇石明石博物馆参观开了,临了去他家里上下楼的参观个遍。我是做化工方面的,对无机化工、海水淡化、海盐化工、结晶工程学方面研究也比较多,对这些石头尚能够说出来一个子丑寅卯来,因而被老爷子引为知石人了。

中午饭,是老爷子和他大儿子陪着,下午谈项目就变成和大儿子谈了,老爷子回家睡觉去了。可是到吃晚饭时,老爷子、老太太、大儿子、二儿子一起出动,让我感动,反正我是吃货(吃货故事已经写到了第29个是不是?),这三顿饭吃得津津有味。

最惊奇的是老板那辆车,是我见过的最大型的SUV,后车位上是应有尽有,我看除了吃喝,四个人打一圈麻将肯定没问题。

 

我们在深圳一个公司有项目,70岁的公司老板是早年移民香港的。双方上午谈的很好,中午去外面酒楼吃饭。我和项目介绍人坐在后排,公司老板坐在驾驶前面左边座位上,前右座上坐着一个年轻人。我当时很感动,突然意识到在国内的待客热情程度已经从夫妇俩甚至全家陪你吃饭上升到老板亲自为你驾车。吃过饭,回来路上仍然是这个坐法。

可是半路上老板客气打声招呼说有事情后下车就走了,然后这个车仍然向前开去。“驾驶人”不在,而车在向前走,太诡异了,这可把我吓了一大跳。再一看,前右座上的年轻人在驾驶着一个方向盘,而前左座上没有方向盘。我又突然明白了。这个牛车是从香港过来的“港深通”,行车和驾驶都是按英国/香港的规定。而按香港人的规矩,这个司机没有出现在饭局上,只有老板、中间人和我三个人同桌用餐。

可是这还是有些苦了那个司机吧,过了港深关卡,脑袋里的驾车思维模式也要跟着变。

 

鄂尔多斯的煤化工老板,这可是当年的牛人,年产值一整就是200多个亿。吃起蒙古饭来,一首歌,一碗酒。三首歌下来,谁也架不住已经酒过三巡后的三大碗,绝大多数也就栾平醉成泥一滩了。咱不也是看过书的人吗,那三银碗酒就一碗敬天、一碗敬地、一碗我喝了。千万不要认为我浪费啊,我在国内大学里亲自带的博士生,连续有三四个是专门研究酒精发酵的,在装瓶之前,没有一瓶酒(750ml,乙醇含量为32~75%)的生产成本超过10元人民币的。少喝酒,多吃肉,是我给他们老板的印象。

下一次的阶段性碰面临时被通知改在北京。到了京郊地点一看,那是那样大的一个大别墅!下午在楼上谈着事儿,羊肉的美味就蹿上了楼,让我直咽口水(国外的大别墅,没有见到满屋厨房味道的)。果然晚饭还是吃手抓羊肉。老板还解释,就是因为看到我那么爱吃(能吃)手抓羊肉,所以专门烦请我们到北京而不是他们到天津会面。并且说上次吃得是鄂尔多斯羊肉,这次吃的是锡林郭勒羊肉,更好吃。我当然知道了,土地盐碱性越强,养出来的羊越不膻越好吃,我已经吃过菏泽、沂蒙、桐柏、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库尔勒、格尔木的好羊肉了,就是好吃!

我们第二天吃蒙古早餐,中午又吃得涮羊肉。整个和羊干上了。

老板告诉我,这两只羊,是他们这次从锡林郭勒直接用车带过来的。

闹了半天,富人的豪华车的后备箱是可以用来装活羊的,不知道那车以后是啥味儿,估计比哈迷蚩的味道还要重。

 

我们公司的第一个司机,是从大学汽车队退下来的老师傅,他哥哥是某一个大学的校长、工程院院士。浓眉大眼的老爷子长得可体面了。经常被误认为是领导,尤其是给当年看起来特土的人事处长出去办事时。老爷子还特别愿意出面打抱不平,可是人们就服他。

可是他开车时、哪怕是在高速上,他不是keep in lane,而是“骑”着那个“非连续线”开,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开。他就说都是这样开。慑于老爷子的威严,我没有继续追问,虽然现在我还要给他打电话拜年。

第二个司机是一个精精神神的小老头。腰板特直的他,独生女当过全国举重冠军。这个自我感觉特别优秀的司机,他也是这样开车。我说过几次,见效不大。

第三个司机是一个刚刚复员的军人,在部队上给首长开车的,开车那叫猛,一次从唐山奔首都机场,他最高开到260公里/小时,我赶紧让他在路边歇一歇。他当然是骑着开车。他本来是带着对“有一窝大学生”的尊敬来我们公司的,但是嫌我管他太多,不到一个月就不干了。

 

第四个司机是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歪脖拉,小伙子那个精神,从头到脚都是名牌,带出去特有面子。可是小伙子也是这样骑着开。小伙子和我心情一直很近,因此我很好地和他讨论了这个现象。

他的解释是:骑着这个点划线开,离道路两边最远,出事概率最小;有的人就是混了个驾照,不会开车,ta骑着那个线开是拿它找准。

我:我知道为什么国内车祸率高了。他们这样想这样做如果对的话,全世界早就推广了。

 

路怒是一个大问题。记得我当初刚开车,一个老外开的不咋样,我怒骂道:“就这水平还开车,是不是去测智商?”。笑点低的家里领导人大笑。现在的我,虽然还没有耳顺,但是基本不路怒了。

我们公司的司机,过去是经常路怒的,眼神、口型、面部表情、手指动作,都会变得非常aggressive。我多次告诫他,真的没有必要。这开车上路就跟上论坛一样,啥样的人你都会碰上,你不要用别人的愚蠢、低档次、低水平来惩罚自己;再说了,碰到一个蛮横不讲理的怎么办?就凭我这五大三粗、从5岁干农活到13岁的底子,揍他肯定没问题,可是还不是耽误我们的正事儿?再说了,你爹妈就有你一个,我这里还有老娘、三孩子要养。。。。

 

回国几年,开车坐车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很多,但是这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我就不把它写成系列文章了。到此止笔。

work&family 发表评论于
Enjoyed reading your storie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