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合作,政商关系典范?

问君何来独枝秀,一涧春水细长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合作堪称中国第一个政商关系典范?

2016/04/20                         08:52                      

同舟共进                                                             

虽然左宗棠在辩论中获胜,主导朝政的“洋务派”依然“但急洋(海)防,于塞防漫不经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建设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去了。左宗棠这边集结了7万西征军,他殚精竭虑地搜集了可供大军食用一年的粮食。可从河西走廊到乌鲁木齐路程共850公里,每百斤粮食的运价高达20两白银,运粮费加官兵的饷银,每年共需800多万两白银。向清政府要,没有;向各省募集,也没有——“等米下锅”的左宗棠一度绝望,感慨西征大业“将如海市蜃楼,转眼随风变灭矣”。

打仗打的是士气,也是打财力,没有“钱袋子”,要打败敌人只能是一厢情愿。走投无路之际,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岩。左任浙江巡抚时,胡在办理善后中的“急公好义,实心实力”给左留下了深刻印象。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在“钱袋子”的支持下,西征军光复北疆,决战天山,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消灭了阿古柏匪帮。

“左胡联姻”成绩斐然,其特色亦十分鲜明——为国。左找胡,不是权力寻租,利用公权力捞个人好处,把胡当自己的“取款机”,而是为了祖国统一、国家尊严,为了重塑民族精神。胡送来的白银,左全部用在西征的“刀刃上”,一分钱也没揣进腰包,更没有挪作他用。而胡向左靠拢,也不是为了搭上“权力快车”获得特殊庇护,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急朋友所急,支持左公干事业。虽然不排除胡雪岩从贷款的高息中吃利差,但那也是他的劳动所得。

左胡精诚合作,互利互惠,各取所需,各获其利,形成了良性的利益捆绑关系,实现了“双赢”。左宗棠完成了千秋伟业,被誉为“千古一人”,从此名垂青史。胡雪岩这个西征大军的“后勤部长”,获得了清廷赏赐的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母也跟着沾光封了个一品诰命,官居二品的浙江巡抚大人到了胡家门口也得下马或落轿。

如果不是左胡合作,新疆或许已不为中国所有,我们现在去新疆可能就要办护照了,“仅从这一点上来评价,左、胡无愧于中国第一个政商关系的典范”。遗憾的是,200多年过去了,我们当今一些“政商关系”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走向了“反面”。左胡联姻收复了1/6的国土,现在的一些官商联姻却是相互勾结谋取私利,滥挖国家墙脚,动摇国家的根本。与左胡相比,二者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