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雅韵7:斑鸠调(与墨脉诗友相约她家乡的赣西客家民歌)

误人犹是说聪明。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自从俺有了娃以后,特别喜欢唱这种欢乐或宁馨的童谣风格。我觉得当了父母虽然辛苦,但也有重归童年甚至补偿自己童年的别样乐趣。

我在论坛唱的上一首这样的歌是新古典雅韵2:月下悠车歌http://bbs.wenxuecity.com/ktv/1494223.html

这首满族摇篮曲是2016热播的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里插曲---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唱了这首歌的汉语版。我在开头先用清唱方式演绎了它的满语版,然后再用雷佳版本作为背景伴奏唱了其汉语版。而且我把满汉歌词都贴出来了,满语是音译歌词。

这里我想解释下为什么把民间童谣列入“新古典雅韵”系列。我们都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民间童谣与其他的民歌们都是属于“风”部分,即土风民情的意思。

中国诗歌的起源大致是这样的。那时候文盲多。一开始是统治者和他手下的贵族们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政策法令所写的类似“只生一个好”之类朗朗上口的标语文体,派出人等到各地去宣讲。
这些人还基本上都懂音乐,所以能把这些“标语诗”又写成类似毛时代的“语录歌”,这就是雅和颂的来历,按照历史学家傅斯年的判断,雅和颂分别属于中国大地上的东夷(华)和西夏(夏)的东西两个政治集团。
 
这个就不表了。就说这些政府派出的音乐家、诗人到了民间,开始以为只有自己给老百姓洗脑、编曲的份儿,后来发现老百姓的口头艺术比他们的丰富生动许多,就急急忙忙地用文绉绉的文本记下来,称为“采风”,再谱曲,也把民间的反馈给帝王。比如传说是黄帝时代老百姓唱的“击壤歌”也类似“风”。
这就是“风”的来历。而且,风、雅、颂还是戏剧剧本,类似诗剧、二人转等,是可以演出给老百姓看的,也是为了教化。
 
以后还专门产生了大司乐、乐府、教坊、梨园等音乐戏剧机构。
 
所以千锤百炼的民间童谣是可以被视为古典作品的。
 
音乐,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属于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内心的重要途径,上到帝王、士大夫下到庶民的必修课。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对音乐的爱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仰。
 
《周礼》中的六艺是西周之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分五礼(吉、凶、宾、军、嘉);乐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术有九术(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旁要)
六艺有两种含义,即《周礼》中的古六艺和孔子提出的春秋以后的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坏,孔子提倡继承周代礼乐文化,大力推行六艺教育。《论语·述而》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艺”一般都解释为六艺。
 
孔子自己早年受过良好的六艺教育(古六艺),也十分擅长驾车,以礼、乐、射、御、书、术为教,创设了儒家学派。
 
三千弟子当中,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七十二贤人)。孔子晚年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将它们作为教材教授弟子。孔子之后,六艺教育与六经教育成为儒家教育两大传统。
 
欧洲,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七艺”,也称为“自由七艺”(Liberal arts)。到欧洲中世纪初期成为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学)、修辞(包括散文与诗的写作,以及历史)、逻辑(即形式逻辑)、算术、几何(包括地理)、天文、音乐。
 
看来东西方的先贤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不约而同地把数学、音乐、文法修辞列为博雅教育的必修课。
 
再回到《斑鸠调》。这首歌,除了女声独唱外,也经常被采纳为合唱曲目。我感觉这首歌可以与西方著名的合唱曲目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的《叽叽喳喳波尔卡(闲聊波尔卡)》Tritsch-Tratsch, Polka schnell, op.214)相媲美。
 
最后说下这首歌的出处,也是唱坛和诗坛跨界女高音民歌手墨脉女士的故乡---江西省。这个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我想说说这个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明清两代的两江总督之“两江”就是指江西和江苏,江西即江南西路。古代称为豫章郡、洪州府。
 
中国音乐始祖洪崖(也叫“洪崖伎”)就诞生在这里。“上古仙人,世称洪崖先生。或曰皇帝之臣伶伦。……居西山洪崖,有炼丹井。……受帝命,取竹以为黄钟为管”。《目氏春秋·古乐》称其曾为黄帝作律,……根据凤凰的叫鸣区别了十二律,后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从以上史料不难分析出,洪崖先生居住在南昌西山,职业是伶伦,即乐官。对中华的贡献是创制了音律。为了纪念洪崖先生这位对中华文明史做出的不朽贡献,江西省的首府南昌原名豫章,博学多才的隋文帝于開皇九年开始改豫章为洪州。以后豫章多次名称洪州:唐先后两次名豫章为洪州,五代十国杨吴称洪州,宋初称洪州,明初则改为洪都。直至今天,洪州、洪都、洪城都成了南昌的代称。
 
江西在明代属于朱家皇室宁王的辖区。这个宁王家族很有艺术细胞,甚至整个朱家皇室都是艺术人材辈出。在江西出了个大画家朱耷(朱统????),即“八大山人”;在广西靖江王府第出了一个大画家石涛(朱若极)。八大与石涛是同时代的。
 

而在他们之前近一百年前在河南的郑王府里出了一个被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里浓墨重彩地写的人物,被称为“东方的达芬奇和莱布尼茨”----郑王世子朱载堉,,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明代乐律学家、音乐家、数学家、舞学家、乐器制造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散曲作家,首创著名的十二平均律。西方人称赞他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一位受世界瞩目的皇族音乐家。

 

朱载堉早年跟随礼部尚书、他的舅舅何塘学习天文、算术。嘉庆19年,其父遭诬陷下狱,朱载堉亦受牵连,离开王府,另筑土屋独居19年,一心钻研乐、律、数学和历学,后来其父冤情被昭雪,他七次上疏不愿继承王位,经皇帝批准,与儿子朱翊锡一起终身享受世子、世孙的俸禄。

 
朱载堉一生著书20余部,《乐律全书》则是他最有影响的一部,发明了“十二平均律”(即“新法密律”),解决了历来未能解决的旋宫转调问题,是律学上的重大突破,直到一百多年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同样的理论。他创造了用于校正律管(即用于定律的标准器)管口的方法——“异径管律”,十九世纪末,一位叫马容的欧洲音光家对朱载堉设计的异径管律进行测试后也惊汉不已:“中国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我们在这方面都还没讲到......”。朱载堉还改编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音乐作品,编订了《乐舞全谱》,记有朱载堉自已编制的舞谱,大都是古代雅乐舞蹈,就其完整性来说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舞谱。
 

为创建十二平均律,需要解决围绕这一难题的一系列学术课题,首先要找到计算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方法。朱载堉应用自制的八十一档双排大算盘,开平方、开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参数,详尽程度超过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计算结果精确程度达二十五位有效数字。

台湾学者陈万鼐先生说:“开方的方法既非朱载堉所发明,精于打算盘也无所谓学术价值,但他开方开到有效数字达二十五位数,恐怕自古以来的数学家,也只有他是唯一最精确而有耐心的人。”为此,朱载堉在数学成果方面,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如何求解其他各项的方法;最早找到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的方法。

在计量学和物理学方面,朱载堉对累黍定尺、古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关系等都有极其细密的调查和实物实验,特别是关于历代度量衡制变迁的研究一直影响到今天;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

朱载堉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开拓了新的领域:他认为当时的历法计算每年的长度不是十分精确,经过他的仔细观测和计算,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在1986年,专家们用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手段对朱载堉关于1554年和1581年这两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发现,朱载堉计算的1554年的长度值与我们今天计算的仅差17秒钟,1581年差21秒钟。这不能不令世人震惊,就连欧美的专家学者都啧啧称奇。

朱载堉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和音乐家,而且还是乐器制造家,他不满足于因循旧说,敢于向历代相传的律制理论提出疑问,另立新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推广到音乐实践中。朱载堉还制作了三十六支铜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在他的著作中对每律的选材、制作方法、吹奏要求都有详细的说明,数据极其精密。比利时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馆长马容经过一二十年的研究,复制了其中的两支律管,他说: “这样伟大的发明,只有聪明的中国人才能做到。”

朱载堉在完成乐器制造实践的过程中,把音乐和舞蹈分成了两个学科,并提出“舞学”一词,为舞学制定了大纲,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天下太平”字舞谱,也为今天的团体操开创了先河。

朱载堉又提出较为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他的集体教唱、乐器伴唱、识谱学唱,在我们今天的音乐教学中仍被广泛应用。

现在人们普遍承认,朱载堉最杰出的成就是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

所谓律学,也称音律学或乐律学。它是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发声体发音高低比率的规律、法则的一门学问。

汉字“律”,除了律管的意思外,在音律学中还有以下几种含义:音高规律、半音、以某种数理方法调音得出的各个音高位置,或者构成“调音体系”(也称律制)的基本单位等。

十二平均律,是数理调音体系之一,它的生律法(或叫定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并把八度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的音程值为2的12次方根。这种定律法是人为的,但它的误差不会使习惯于该体系的听觉感到不悦;而它的优点是能够旋宫(“调门”高低的变化)转调,特别是在琴键乐器中,可以根据需要任意使用所有的键。

或许音乐上的这种专业词汇让我们费解,那么让我们量化一下:到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乐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它被今天的西方普遍认为是“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斑鸠调

原唱:朱逢博、吴碧霞、张也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斑鸠叫(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哇—呀—子哟)。
你在那边叫(哟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里古噜古噜叽里叫得(那个)桃花开(哟哈咳),叫得(那个)桃花笑(哟哈咳),桃子(那个)花儿开,实在(里格)真漂亮(哇—呀—子哟)。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杜鹃叫(呀哈咳),杜鹃(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哇—呀—子哟)。
你在山上叫(哟哈咳),我在山下听(呀哈咳),杜鹃(里格)叫(咧)起,咕咕咕咕咕咕咕里叫得(那个)茶山青(哟哈咳),叫得(那个)杜鹃花儿开(哟哈咳),杜鹃(那个)花儿开,实在(里格)真漂亮(哇—呀—子哟)。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哈蟆叫(呀哈咳),蛤蟆(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真热闹(哇—呀—子哟)。
叫得蝴蝶满园飞(哟哈咳),叫得蜜蜂采花来(呀哈咳),蛤蟆(里格)叫(咧)起,哥咯国国国国哥咯叫得那边下田忙(哟哈咳),叫得这边忙插秧(哟哈咳),蛤蟆(那个)叫(咧)起,叫得(里格)真热闹(哇—呀—子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