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南北战争这样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刻画情节和人物,在那样一个新旧社会秩序碰撞斗争,以解放奴隶制度的北方佬胜利为战争的结束,显然歌颂和赞美的是勇于打破旧秩序的虚伪和无能,热情的勇敢投入新社会的人。瑞德出身于南方集团的贵族,可他知道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南方注定要被历史前进的洪流所抛弃,因此他蔑视旧贵族的无知、虚伪和自大,他真诚不加掩饰的追求自己想的东西,包括思嘉。他对思嘉一见钟情,在他眼里,思嘉是真实的,与那个时代的淑女们相比,思嘉活得自我、真诚、任性、执着、永不知疲倦,代表新世界旺盛的新生命,他爱思嘉的一切,心甘情愿,一往情深,得不到的时候也在思嘉身边默默呵护和支持,得到了更是宠爱有加,专一而执着。瑞德的爱是一个男人对自己所爱女人倾其所能的情侣之爱。"
look the instensity in Vivian Leigh's eyes - you know what's a good/ talented actress look like.
~~~
Gone with the wind-如何诠释爱
|
其实我打开本本信马由缰的敲下这些文字,完全没有预谋和腹稿。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切入点在哪,更不知道最终会停留在哪。小说本身并不能让我感动,它之所以吸引我,也不是作者的文笔有多厉害,说实话,中文翻译的并不优美,而英文文笔如何,以我目前的英文水平,很难分辨。 吸引我的当然是瑞德这个人物的塑造。我一直在想作者一定是理想主义者,充满了幻想,才能刻画出瑞德这样一个坏坏得甚至有点下流痞子味,偏偏对思嘉一往情深,宠爱至深,然后他还有花不完的钱,这样的男人当然对女人是致命的。
以上的认识是二十年前读这部小说的感受了。
而今那个曾经对瑞德充满幻想的小女孩从二十岁如花的年龄穿越时光的隧道,蒙蒙然迈进四十岁的门槛。每个女人无论多丑多穷多卑微,在那样的花季都怀揣着一个瑞德一样的白马王子,宠爱自己,惯溺自己,一往情深的眼睛一刻不停的追逐自己。
重读倒是常让我思索什么是爱?思嘉执着的以为自己的挚爱是希利,这个旧式贵族的代表人物,今天看来有些滑稽,当新的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来的时候,希利无疑成了社会的弃儿,可怜到连妻儿都无力抚养,多年来成了寄生在思嘉裙裾下的可怜虫,关键还不肯放下贵族的虚伪尊严,不肯热情真诚地投入生活,而是选择做头埋在沙子里的驼鸟自怨自艾 。他从来不曾爱过思嘉一丝一毫,他也未见得多爱妻子媚兰妮,他爱的不过是旧式的贵族生活和贵族身份,即使不复存在,他也一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希利的爱是自私之爱。
思嘉自认为挚爱希利,其实源自于她对母亲的爱。她出生于那样的旧式贵族家庭,被母亲时时培养约束成一个贵族小姐,母亲的美好德行如此深刻的影响着女儿。经历战争的洗礼后,思嘉时时面临饥饿和失去家园的威胁,小公主一夜之间长大了,在母亲亡故,父亲失疯,妹妹离心,希利这个男人靠不上的种种困境下,她勇敢的担当起整个家族的生计, 不惜牺牲自己。她所有不择手段的挣钱养活一大家子人的种种离经判道都不让人讨厌,甚至这个勇敢执着、无所畏惧、精力充沛、美丽惑人的小女孩获得全世界男人女人的钟爱。她不自私,在旧秩序被打破的时候,她勇敢的投入生活,勇敢的为全家人,甚至是远亲挑起顶粱柱,多年来滋养资助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思嘉的爱是勇敢的担当之爱。
瑞德是爱思嘉的。小说显然把他当成正面形象来塑造的,尽管在那个时代他和思嘉都背叛传统,被周围人所不耻。作者在南北战争这样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刻画情节和人物,在那样一个新旧社会秩序碰撞斗争,以解放奴隶制度的北方佬胜利为战争的结束,显然歌颂和赞美的是勇于打破旧秩序的虚伪和无能,热情的勇敢投入新社会的人。瑞德出身于南方集团的贵族,可他知道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南方注定要被历史前进的洪流所抛弃,因此他蔑视旧贵族的无知、虚伪和自大,他真诚不加掩饰的追求自己想的东西,包括思嘉。他对思嘉一见钟情,在他眼里,思嘉是真实的,与那个时代的淑女们相比,思嘉活得自我、真诚、任性、执着、永不知疲倦,代表新世界旺盛的新生命,他爱思嘉的一切,心甘情愿,一往情深,得不到的时候也在思嘉身边默默呵护和支持,得到了更是宠爱有加,专一而执着。瑞德的爱是一个男人对自己所爱女人倾其所能的情侣之爱。
媚兰妮,作者是把她当成圣母来塑造的。她贤惠善良,隐忍谦让,她爱身边所有的人,并用自己的爱影响着别人 。她也来自于旧式贵族的家庭,她也无力应对新社会的风起云涌,可是她与她的懦弱丈夫不一样,她不抱怨,不哀伤,不怀疑,她感恩付出爱一切所能爱的人,包括妓女贝儿。她用爱和忍耐弥补了新旧社会间的巨大鸿沟,使得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安然度过新旧社会交替的混乱。数次命弦一线的危机都是在媚兰妮的镇定和慈爱的气场中平安化解。媚兰妮的爱是爱一切所能爱的博爱。
有人说小孩子的爱都是自私的,所以占有欲极强,甚至要和爸爸抢妈妈,因为认为妈妈应该是自己的。到了十六七岁的怀春年龄,知道爱别人了,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这是情侣之爱。等成了家,有了担当,爱的是自己的小家庭,继尔是整个的家族。这个爱的曲线正好是始发于希利式的自私之爱,到瑞德式的情侣之爱,终于思嘉式的对整个家族的担当之爱。大多数人也就到这了,一部分人由于个人修为只能停留的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然而最后爱的圆满和完成须到媚兰妮之博爱,就是什么时候能爱陌生人了,什么时候能如特蕾莎修女一样对乞丐布施仁爱之情,那么就完成了爱的最终圆满和完全实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6091-1030331.html
上一篇:科学与想象齐飞,命运共宇宙一体。何去何从?
下一篇:阅读——我的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