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排名

向往自由,担当责任,享受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排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当我在中学时,裴多菲(Sandor Petofi 1823-1849,匈牙利诗人)的这一名句从第一次见到后就铭记在心。

因为年轻,把作家,诗人都看作完人,印在书本上的都是金玉良语。也因为年轻,充满理想,追求十全十美。更是因为年轻,根本不理解这三者的真正含义,盲目地认为他讲得太对了。

按照裴多菲的价值观,爱情高于生命,自由又高于爱情。

生命,只要是个活人就有生命。成为一个人,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父母给的吧,但自己毫不费力。就是难产,受苦的是妈妈,没有一个能知道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得来容易的,似乎就不太值得珍惜。而年轻时,死亡是个极遥远的概念,所以生命究竟是多么可贵,年轻的我所知寥寥。

爱情和生命哪个更重要呢?那时我对爱情只是在读小说和看电影时有所体会。因为我在女中长大,六年中和男孩子没有交往。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在男女感情上成熟得比较晚。小说和电影里的爱情故事都是那么纯洁和专一,一见钟情,永世不变。如果是大团圆,爱情故事结束在有情人终成佳眷。婚后如何没人知道,也没人过问,想必是为柴米油盐忙碌,十分无聊。如果是悲剧,一对情人不能如愿,就以死亡告终,象林黛玉,梁山伯和祝英台等等。我每次看到林黛玉死时的情节,就情不自禁地流泪满面,太悲伤太感人。她为爱情如痴如呆,最终为情而死,符合裴多菲的观点,值得,所以林黛玉流芳百世。

裴多菲认为自由比爱情更高贵。我于是就想没有自由的生命如同行尸走肉,不值得保留。但那时的我以为一个“自由”人就不是个奴隶,也不在监狱里。成为一个奴隶或一个犯人,对我来说完全是无稽之谈,想当也当不成。那时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自由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言论自由,什么是人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我是个历经世事的老妇。前半生住在中国,后半生住在加拿大。自身的经历使我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看法可以说是和裴多菲完全不同。

裴多菲是个革命者,他的这几句诗更像是口号,是年轻革命者的豪言壮语。我相信这是他的真正的信仰。作为一个年轻人,生理的要求和单纯的意念当然认为爱情是人生必需的,是高贵的。但为爱情去死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世界上一辈子只爱一个人的人恐怕不多,倒是有更多的人从没遇到一个真正的爱人。大多数人有过爱情,但并不持久。如果因为得不到爱情而死,全世界的人口一定大大减少。裴多菲自己也爱过好几个姑娘,没有为其中任何一个去死。我现在则认为爱情是盲目的,短暂的,多变的。爱情往往和性欲混淆,也往往是自私的,谈不上高贵不高贵。人们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已至结婚,但因为了解而分手或离婚。为爱情而死的极少数的人,大多是因为太年轻,一时冲动。面对现实的成年人,事业,家庭,父母,孩子,以及财产等都不是轻易能抛弃的,所以极大多数人没有为爱情而死,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生命高于爱情。

那么自由和生命哪个更宝贵?裴多菲是个匈牙利人,当时匈牙利受奥地利的压制,许多匈牙利人渴望有自己独立的国家。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驱使下裴多菲成为一个革命者,参加了革命军,最后26岁时死在战场上。他确实是如他的诗所说,为自由,为民族的自由,献出了生命和爱情。所以他的诗深受革命者的爱戴,也往往被政治家(或野心家)用来迷惑年轻人,让他们为国为民族(或为他们的野心)捐躯。

有幸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极大多数不必死在战场。(当然,美国自南北战争后国内一直是和平的,但多少美国兵战死在国外。他们死得值不值得,就不是我能评价的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自由究竟是什么?年轻时我对自由没有认真思索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自由”是个不可估价,模棱两可的概念。自由这个概念并不是如大家公认的是个褒义词。严格地讲,自由是个中性词,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或用现代的中文,其实是模仿英文,既不是正面的也不是负面的)。如果自由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就是好事;如果仅仅给自己带来幸福,但只要不伤害被人,也是好事。但如果用来损人利己就是坏事。比如独裁者为自己的权欲,也就是他们的自由,残害百姓。不管是怎样的自由,每个人能有的自由都是极有限的。

首先,人没有自由选择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家庭;也不能决定自己是男还是女,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漂亮还是平淡,是高大还是矮小。而人的一生往往由这些因素决定。比如和我同样生在四十年代的一代中国人,文化大革命就把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十年摧毁了。再比如我是全家五个子女中学习最好的,也是唯一进大学的,比我姐弟都聪明吧。这就是命和运,不由自主。

再说人体的自由。如果犯了法,关在牢里人当然不是自由人。但犯人大多没有自杀,所以世界各国都有监狱。文化大革命是我经历的最无人性的事件,多少无辜的人被关,被打,被杀。我认识的人中至少有十几个自杀,其中包括我的姐姐。他们自杀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自由,而是红卫兵和造反派惨无人道的批斗和折磨,特别是人生侮辱,那比失去自由要残酷得多。但更多的人挺了过来,终于看到罪大恶极的毛老头死去,中国变得天翻地覆。有名的女作家杨绛在文革中被斗,剃阴阳头,受尽折磨。但她活了105岁,2016年风光地去世。

我在中国时,没有人能自己决定住在那里,人们没有居住的自由,更不用想到国外去了。人们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结党和信仰的自由。因为从小被洗脑,自由思考的能力也畏缩了,成了精神奴隶还以为是自由人。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自由在西方是像空气一样,人人都有。在中国,没有这些自由,但大多数人并不感到有所欠缺,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而吃,喝,房,车要重要得多。

在中国,学生就得上学,做作业,许多事是由家长和老师决定的。西方的学生远比中国学生自由。中学生可以自己选课,比如可以不上数学课,回家也没有作业。自由太多了,就学吸烟,吸毒,交男友/女友。许多人不是愚蠢,但是少小不努力,结果是老大徒悲伤。他们中严重的成了罪犯,进了监狱,那就什么自由都没有了。结论是人在年轻时不应有太多的自由。

那么成年人呢?要上班,要照顾家庭,他们自由吗?比如去世界各地旅游,需要时间,钱,和健康的身体,缺其中之一就去不了。年轻时缺的是钱,中年时缺的是时间,老年时缺的是健康。当然,人们都知道尽力而为。钱少就住差的旅馆,时间少就减少外出的次数,但如果身体太差,那就只好呆在房间里,尽管房间没有锁,却哪里也去不了。养老院里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没有多少自由,不是他们没有自由,只是自由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总而言之,人能有的自由太少,年龄越大,自由越少。人不仅应珍惜尚有的一点点自由,也应尽量保持能有的一点点有。当我和我先生都工作时,我们只有一辆车,他先送我去上班,然后自己去上班,我们也没觉得不方便。现在我们都退休了,却觉得一辆车不够两人用。比如我们都喜欢打网球,但有不同的日程,两人都要用车时就有矛盾了。我们就决定再买了一辆车,也就是用钱买自由。好在我有能力养一辆车,可以多一点自由。有钱不用比没有钱只是在心理上沾点上风,人死了钱就是别人的了,所以能用钱就是福气。

爱情是短暂的,自由是有限的,最最贵重的是生命。只有活人,才可能有爱情和或多或少的自由。对一个死人,爱情和自由毫无意义。珍惜生命,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珍惜每一天,每一年。当你还能享受美丽的风景,悦耳的音乐,美味的食品,和亲友在一起的欢乐,当然还有知识给你带来的喜悦,你就是一个幸运的人。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祝贺开博!越大越觉得那首诗误人:)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愿我们都能好好地享受生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