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orley 马云和肯的故事[转]

2月3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拿出2000万美元设立Ma-Morley奖学金计划。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马云说,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这个奖学金的设立,跟马云少年时在西湖边的一段际遇、以及一位曾为少年马云打开世界之窗的澳大利亚人有关。30多年前,16岁的马云与澳大利亚人Ken成为了笔友。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念书时,Ken一共为他提供了约200澳元的支持。如今,马云以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回报Ken曾给予他的帮助。澳大利亚总理将马云和Ken的这段往事称为“伟大的跨国友谊”。

  

32年前,一个澳洲人,为马云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32年前的1985年,年轻的马云第一次来到澳大利亚,那是他第一次出国。

 

“那段旅行时光让我首次发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而故事在那之前就已展开。

 

一、

 

1980年,刚刚打开改革开放大门的中国迎来了一支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团,他们的行程主要围绕中国几个核心城市,包括杭州。

 

莫利一家也在其中——父亲肯•莫利是一位刚刚退休的电气工程师,在1970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协会;母亲叫朱迪,他们还有三个孩子:戴维、斯蒂芬和苏珊。

 

1980年7月1日,他们来到了杭州。在宾馆附近的孤山公园游逛的时候,戴维结识了正痴迷英语学习的15岁少年——马云。“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很多年后,戴维这样回忆道。

 

15岁的马云和他新认识的澳大利亚小玩伴戴维•莫利摄于西湖边。戴维胸前佩戴着澳中友好协会旅行团的证件。

 

 

他突如其来,也带来了一场不期而至的友谊。此后,戴维与马云成了笔友。但在那个时候,莫利全家都未曾料想到,这个中国男孩,和这场源自西子湖畔的友谊,可以绵延至之后的悠长岁月。

 

 

马云开始定期与戴维,以及他的父亲肯•莫利通信,并和戴维一样称肯为“father”。肯告诉马云,“把字据留大点,这样好在回信时把一些‘纠正’,写在字距空白处”。戴维解释道:“最初是想通过这些纠正让马云来学习英语。我觉得这对他非常有帮助,也鼓励了他继续学习英语。”

 

马云小时候写给戴维•莫利的一封信。

 

 

这样的通信持续了五年。

 

1985年,肯·莫利邀请马云来家中做客。那时的马云,已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并当选为学校学生会的主席以及杭州市学联主席。

 

“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Ken Morley这样鼓励一位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中国少年,并邀请他前往澳洲旅行。为了促成马云的这次旅行,Ken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去了纽卡斯尔市政府,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电报说明情况。

 

在Ken的鼓励下,年轻的马云终于跨出了国门。“尽管当时7次申请签证才最终成行,但正是年轻时期赴澳度过的这段时光,当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马云说,是Ken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

 

 

马云当时随身带了100美金,是从全家所有亲戚那里才凑到的,但这场旅行真正改变了马云的人生。肯•莫利的家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市郊区的新莱姆顿地区。一个月后,当马云回到杭州时,他好像已经变了一个人。

 

32年后,当马云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回忆起那个时刻,他这么说到:

 

“(1985年)在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也从未离开过中国。但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Ken和戴维带马云一起去了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Taronga Park Zoo)。

 

1985年,马云在澳大利亚悉尼。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斯蒂芬•莫利、马云、莫利家的一个亲戚。

 

马云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并不羞怯。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他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主要是他学的猴拳和醉拳。

 

马云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表演猴拳和醉拳。

 

 

马云与莫利一家的友谊逐步加深。在马云去过澳大利亚后,肯•莫利带着斯蒂芬•莫利(肯的次子)来杭州回访。因为父母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马云只好把莫利父子安排到大学宿舍去住。

 

“我们在马云家里吃晚饭,然后再骑车回学校。”斯蒂芬回忆道,“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斯蒂芬•莫利、肯•莫利、马云。摄于杭州。

 

马云放假的时候,他又带着莫利父子去乡下游览。回到杭州的那天晚上,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一些贵宾作陪。斯蒂芬说:“我从没见过在一个地方能挤着这么多人。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

 

马云和肯•莫利马云在杭州请Ken Morley吃饭,举杯共饮。Ken曾回忆说:马云请我们去他家,并为我们做饭,我们觉得很开心。

 

马云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虽然不用交学费,但生活费是必须要交的,这笔钱让马云的父母感到为难。Ken没有上过大学,但经常与马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此时,肯·莫利再一次施以援手。“钱并不多,一星期也就5-10美元的样子。因此每隔6个月,我会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的时间里,肯总共给马云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马云后来说,肯和朱迪为他付出的所有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了。

 

 

这场友谊持续了24年。老莫利于2004年9月去世,享年78岁。马云在唁电中说,他曾计划有一天能跟肯这位“他的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一起乘西伯利亚铁路旅行。

 

肯的儿子戴维写信给我说:“这种想法现在看来太渺茫了。以他现在的身份,再想像普通人那般出游确实有点困难,不过我想,终有一天,我会代替父亲来实现马云的这个想法。”

 

马云陪KEN在杭州

 

2008年杭州机场,马云少年时期的澳大利亚笔友戴维•莫利

 

在中国的语言体系里,对这种感情的形容,往往会用“忘年之交”。

 

在马云家里和办公室里,一直有个位置,放着他与Ken家人的合影。

 

 

马云带Ken游览杭州。马云回忆说:每次见面我们都会争辩很多事,尽管Ken常说“Jack你在瞎扯”,但他总以极大的好奇心和善意支持我。

 

37年后,2017年2月3日,马云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肯的家乡。

 

在悉尼,当马云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会面时,马云说:因为ken,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

 

2月3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悉尼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会面时表示,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因为KEN。

 

马云向澳大利亚总理介绍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段“缘份”,也是他对澳大利亚特殊感情的根源。马云向特恩布尔总理说,Ken为自己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这也是他对澳大利亚心怀感激的原因。

  

这段“跨国友谊”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会谈中特恩布尔主动提到马云首倡的eWTP(全球电子商务平台),认为这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并称其为“a fantastic idea”。

 

“像帮助西湖边那个好学的少年一样,去帮助全世界的年轻人和中小企业跨越国开展商业活动”——或许这就是“伟大的跨国友谊”延续至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内涵。马云回应特恩布尔说:这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创造全球就业机会最好的路径,也是他一直力推eWTP的根本所在。

 

 

3日下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来自中国杭州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在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

 

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这个奖学金的名字,叫做:Ma-Morley(马&莫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同样传承着这句话。

 

捐赠仪式开场前,马云和他的少年笔友,戴维•莫利在会场一角亲切聊天。

 

 

似乎就像37年前,那场西湖边的偶遇一样。

 

1980年,西湖边,初次见面的马云和戴维•莫利。

 

现场,马云说,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马云说,“那次澳大利亚之旅真正的改变了我。纽卡斯尔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

 

当年向马云发出邀请的Ken已于2004年去世,他的儿子,也是少年马云的笔友David代表Morley一家发言致谢:“如果我父亲仍在世,看到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捐赠,致力于开创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应该会非常骄傲和感动。”

 

马云回忆说:每一次和KEN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

 

“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过什么,但是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友善。”

 

“我学到的是,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马云说。

 

Ma-Morley奖学金首轮将提供30个名额,其中20个名额资助学生修读学位期间所需费用;10个一次性奖学金名额资助学生参与教育交流、实习或海外体验计划。申请详情将于2017年中期公布,申请对象为于2018年开始修读学位的纽卡斯尔大学学生;该计划到第三年将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将每年资助90名学生。纽卡斯尔大学校长麦克米伦还对多家澳大利亚媒体表示,奖学金获得者将有机会赴阿里巴巴实习。

 

马云将每5年亲自审核奖学计划。他对现场的师生们说:“拿到奖学金的学生,不是我和Morley的大使。我们更希望他们成为宣扬勇气、责任和智慧的大使。”马云将这个奖学金定义为聚焦未来的计划,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学与自己的国家——就像少年马云一样,去世界各地看看,并通过这些经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马云说,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马云与Ken Morley夫妇。马云将Ken视为曾为自己打开世界之窗的导师。

 

这是少年马云的故事,也是首富马云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只是讲述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无关国界,无关年龄,无关金钱。

 

相信年轻人,鼓励他们尝试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世界,鼓励他们去相信勇气、智慧和善良,并予以分享。

 

曾经有人让马云用一句话形容阿里巴巴,他想了想说: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情有义的事。

 

另外一个提问场合,马云表示,成功离不开三个商:智商、情商、爱商。

 

所有发自内心,投射向这个世界,并广为散播的爱和善意,永远不会被拒签。

 

记得当时是少年。

 

附马云演讲全文:

 

过去的32年里,这是我的第三次纽卡斯尔(Newcastle)之行。

 

第一次是我21岁刚进大学的时候,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请,在那年暑假来到了纽卡斯尔。当时,我从没想过可以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看看。当时可以拿到护照是一件稀奇的事,是Morley先生鼓励我:“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好,我就决定去试试吧!

 

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拿到我的护照,我以为我拿到护照之后就可以去澳大利亚,但他们又告诉我,你还需要有签证。我去了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使馆官员说,你需要到北京去签发签证,其实那时候去北京的费用对我来说是非常昂贵,但我还是要去试试吧。

 

我去了北京,住在一个地下宾馆,在7次申请签证都遭到拒绝后,我第八次去申请,我对当时面试我的使馆官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已经尝试了7次都被拒绝,我希望这次能申请到签证。

 

那个使馆官员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我说我的朋友邀请我去,他说不能发这样的签证给我,我们只能签发给探亲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学等性质的签证。当时是没有旅游签证的。

 

我跟他讲了我是如何遇到Ken 和大卫的。Ken找了一些新南威尔士的朋友帮忙,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了一个电报。当时那个使馆的人就说, “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我说当然想要”他就说”我能5分钟后给你。” 我就这样终于拿到我的签证。这就是永不放弃的例子。

 

我的澳大利亚之旅真正地改变了我。是我没法想象这么大的改变。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

 

在纽卡斯尔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我每次回到中国,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那是1985年我认识的澳大利亚,从那年开始我知道纽卡斯尔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到访这所大学。

 

Ken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经常和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我不知道是怎么原因,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总想我想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Ken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

 

每一次我们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的,都是废话!”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

 

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起来会很不一样,但他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善意去支持我。

 

我学到的是,你在书本上学到的、你的父母告诉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当我回到大陆的时候,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我可能只会像其他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成立Ma-Morley奖学金,以支持即帮助一些年青人、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的人。

 

我想要感谢Ken Morley和他的家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过去的30年,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着,希望有一天,因为这份友情,我可以成为像Ken Morley先生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希望可以在未来一直做下去。

 

我是一位教师,我在大学教了六年书,我叫我自己CEO,首席教育官。这花了很多时间和众人分享我的经验。我不怕别人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我会说这是我相信的事情,这是我见到的、我经历过的,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大陆,我的基金会每年支持了超过100位乡村教师,这个是因为在大陆有六千万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地区。我们觉得也要找个方法去支持这些老师们。纽卡斯尔这个奖学金是我在海外的第一个奖学金,我也视纽卡斯尔为我的第二个故乡。

 

在过去,这个世界是知识驱动的。人类和机器会有很大的竞争但是未来人类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胜利。你可以从学校和书本学到知识,但是智慧,只能通过经验得到。所以我认为Mr Ken Morley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同时,我希望这个奖学金能够聚焦未来。聚焦在生活,聚焦在学校和书本以外的事情。我们希望能提供超出经济支持范畴的帮助,我们希望能够让他们走出大学,走出自己的国家、去世界各地看看,并通过这些经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希望成功,你得有EQ,如果你不希望失败,你得有IQ。但如果你希望受到尊重的话,你要有 LQ,爱的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这里的学生们都会记得这三个Q。这是我从与Ken Morley 先生讨论中学到的。这个奖学金会帮助更多的人,我们需要的确需要很多聪明人,但我们更需要更多有担当的人,为社区、社会、国家和世界承担责任的人。

 

拿到奖学金的学生,他们不是我和Morley 的大使,我们更希望他们成为宣扬勇气、责任和智慧的大使。这个奖学金带有我的名字,这真的是我莫大的荣幸。

 

有Ken做榜样,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我也会继续提升我自己。

 

谢谢纽卡斯尔大学为这个奖学金成立做出的贡献。成立一个基金是很容易,但要不断的去改进一个奖学金是不容易的。去支持有心的年青人是不容易,真的非常感谢大学对这个基金付出的努力。请随时指出我可以改善的地方。每5年,我会亲自审核奖学金的情况,能如何做得更好。在纽卡斯尔大学,我们和基金会分享一致的信念。我们也很高兴可以支持当地土著居民的文化。追求社会公平,卓越和责任、创新和持续性都是我们共享的信念,这也是Morley他们跟我过去30多年分享的理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更多年轻人。非常感谢!

 

附David Morley致谢全文:

 

我叫大卫。莫利,我代表莫利家庭来发言。我们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

 

如果我父亲仍在世,看到马云在这里为纽卡斯尔大学做捐助,他应该会非常骄傲和感动。

 

我父亲没有上过大学。他是一个贸易商和电工,在经济大萧条前出生。他并没有时间入大学念书。

 

但父亲有着洞察未来和社会发展的视野。他对于中国的兴趣便是他对未来洞察能力的最好证明。

 

1970年代他加入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1980年代我们到访杭州。我们住在西湖边的一个酒店里,在那马云与外国人交谈以练习英文。

 

马云的爸爸拍下了这张有趣的黑白照片。

 

其实对我们而言,挺难和我们的朋友解释,为什么我们去中国而不是去迪士尼乐园或是黄金海岸。

 

父亲对新的经济形态很有兴趣。为马云的信修改英文,鼓励他说英文,并邀请他来纽卡斯尔旅行。他动用了一些人际关系,作了大量的书面准备工作。

 

但我们相信不管马云是否遇到父亲, 他都可以实现他的梦想的。

 

我们将持续关注他,为他及他身边的人去寻找每一个可以放大成功的机会。

 

我的父亲每隔一年就去一趟中国,这对于他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多的麻烦。如果他需要找到什么特别的东西,那么马云会知道找谁去要。

 

很高兴马云这次成就了这个机会。

 

马云和父亲的友谊是愉快的,同时也充满挑战。

 

我们希望这个奖学金的受惠者以后可以启发及鼓舞其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更和平的世界。

 

父亲一直关注本地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看到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受惠,他一定会很欣慰。父亲如果知道这个奖学金致力于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也会很欣慰的。

美丽风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甲老翁' 的评论 :
是的。 人性最美好的友谊, 在马云这儿得到见证。 肯定还有好多好多, 没有名气, 不为人知。
因为有了这些美好, 才让这个世界这么令人珍惜。
花甲兄春天好!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这场源自西子湖畔的友谊,可以绵延至之后的悠长岁月。
這可以說是傳奇,馬雲的事業成功相信也是個傳奇,當然他本身也是個奇材,
美麗,春天愉快._
美丽风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icila' 的评论 :
谢谢茜茜! 久没见!
瞎玩儿, 好在开心!
祝周末愉快!
美丽风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京燕花园' 的评论 :
谢谢燕子妹妹! 我也是, 这样的友谊多美好!
美丽风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甲老翁' 的评论 :
谢谢花甲兄!
刚刚从南边开车回来, 周末愉快!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美麗,情人節快樂.
京燕花园 发表评论于
跟着cici来拜访美丽姐姐,喜欢这个故事。
新春快乐,情人节快乐^_^
cicila 发表评论于
阿美丽日子过得风气水生,有声有色。
美儿新春快乐!情人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