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自欺欺人了!根本没有“食物相克”!

心头洞明,抱朴守拙,以和为贵,知足常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生活中,当你选购食材时,脑海中可能会闪现这样的想法:“鸡蛋和牛奶不能同吃,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螃蟹和柿子不能同食,柠檬和虾肉不能同食,否则会引起中毒……”

其实,这些有关“食物相克”的说法都是谣言,而且忽悠了我们很多年。

你可能看到过类似的“食物相克表”

不必相信,这是错误的!

 

逐个辟谣“食物相克”

豆浆和鸡蛋不能同吃?

这种说法称,豆浆中含有抑制蛋白酶的物质,会降低鸡蛋中营养物质吸收。

实际上,这种抑制蛋白酶的物质存在于生的大豆中,称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豆浆是煮熟的,抑制因子被破坏,根本不必担心。

菠菜+豆腐=结石?

该说法认为,菠菜含量有草酸,会与豆腐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导致肾结石。

事实上,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草酸,而且影响很小,钙和草酸结合形成的沉淀物最后排出体外,并不能进入血液,也就不会导致肾结石。

虾+西红柿=砒霜?

说法认为,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以将虾中的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引起中毒。

事实上,海产品所含的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里面极其微量的无机砷在体内很快就会代谢出,并不会跟维生素C反应。

还有,如果想产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需要一次吃下150公斤虾。正常吃虾和西红柿,根本不用担心中毒。

螃蟹+柿子=中毒?

螃蟹本身属于凉性,而且甲壳难以清洗,一旦没有彻底煮透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柿子中含有鞣酸,过量食用会和胃酸发生一定反应,易导致肠胃问题。

只要不过量吃柿子、不吃生柿子,把螃蟹彻底煮透、对海鲜不过敏,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没有问题。

牛奶和酸性食物不能同喝?

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凝集反应,但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食物相克”,从小听到大的谣言

一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693人中,高达69.4%的人相信存在食物相克,27.6%的人选择“有的信,有的不信”,仅3.0%的人表示“不可信”。

“食物相克”什么时候火起来的已难以查找,但不少说法确已流传千年,如《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凡柿同蟹食,令人作泻”,说的是柿子与螃蟹一块吃会导致腹泻,但被口口相传为“中毒”。

早在80多年前的1935年,我国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就曾经对所谓“食物相克”食物,大葱+蜂蜜、红薯+香蕉、螃蟹+柿子等14种组合进行实验研究。

用家常方法制作后,他本人及另一研究者试食了其中7对食物,两天后,观察表情、行为、体温、大便次数及外观,均没有发现异常,第一次用事实反对了食物相克说。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郑集教授

对于“相克”说法,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明确表示了否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因为个人体质不同,所以饮食上的顾忌也有很大差异,这种绝对、统一的“相克说”非常不科学。

中国营养学会和兰州大学合作,对100名健康人进行更为严格的”食物“相克研究,负责此项研究的时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玉表示,连续观察一周,均未发现任何的异常反应。

这些研究都表明,“食物相克”是错误观念。

没有“食物相克”,为何会肠胃不适?

专家表示,谣言中所传的“一起吃产生剧毒”的反应基础根本不存在,“吃了马上丧命”更是无稽之谈。

生活中,可能真的有人会因为某些食物的搭配而导致肠胃问题,胃痛、拉肚子等。其实,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1、食物不干净卫生

因为食材本身不干净,烹调不够彻底,细菌滋生等造成腹泻。

2、食用方式错误

比如柿子,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不能食用不超过200克,因为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能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从而形成胃结石。

比如豆角,含有大量生物碱,如果没有彻底煮熟,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发凉,头痛等。

比如菠菜与豆腐,何计国表示,菠菜含有较多的草酸,会与豆腐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沉淀,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只要先将菠菜用开水焯一下,就能除掉多余的草酸。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症是因为个别人群身体里缺少一种酶来分解牛奶蛋白,从而引起的一种过敏症状,会表现为胃不舒服、荨麻疹等,这类人群喝牛奶会引起腹泻。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具体表现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等等。

这类人群无论吃了什么,都可能产生腹部不适。

5、食物过敏

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肠胃问题、皮肤问题等。

科学饮食经: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葛可佑教授表示,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的食物污染,已让餐桌缺少安全感,如果再被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食物相克吓退了,这饭还怎么吃?

有个大原则必须注意:食物种类的搭配。具体来说,坚持这些原则,才是真正会吃饭:

坚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