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两会专访:胡有清解读总理报告涉台意涵


全国政协委员胡有清在今年的政协开幕会上(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束沐)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胡有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胡有清向中评社解读了今年“两会”政协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段落所释放大陆对台政策信号。

      在专访中,胡有清还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准备的提案与建议,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青年交流、台胞在大陆待遇、代表委员履职参政等议题的看法。他表示,作为台湾同胞乡亲的代表,台籍代表委员积极努力履行职责,为反映台湾乡亲的愿望和要求不遗余力、不懈努力,而许多由台籍代表委员提出的旨在便利、优惠台胞的建议也得到了采纳。

      胡有清,1949年4月生,文学博士,台湾省台中市人,中共党员,台盟盟员。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1997年起历任全国台联第六、七届理事,第八届副会长;江苏省台联第六届副会长,第七、八届会长;台盟中央第六、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务委员;台盟南京市委第五、六届副主委,第七届主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第九、十届常委;第十一、十二届南京市人大常委。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解读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段落? 

      胡有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表述,对比过去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更加突出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坚定推进祖国统一的立场。这段文字总共四句话,这一主线在每句话中都有反映。
 
      首先,开头这个长句和去年内容总体差不多,但去年讲的是“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今年表述是“维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强调“九二共识”对于两岸的“共同”的意义;另外,又加了一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突出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其次,去年报告中仅是“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一个短句,今年扩充为40个字的长句,不仅在“反对”后面加了“遏制”这个更具行动意味的动词,而且还有“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严正宣示。 

      第三句中的“融合发展”在去年报告中也曾出现,但当时讲的是“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今年讲的是 “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个差别很大,我理解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与实现统一是紧密相连的;另外,报告讲到“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这句话又是和前面“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其指向性也值得细细体味。

      第四句话中的“共担民族大义”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的,但今年整体的语意却与去年有明显的区别;去年的表述是“我们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同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今年则是“两岸同胞要共担民族大义”,显然对台湾同胞的要求更明确更直接;去年的后半句话是“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今年则是“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显然“共担民族大义”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任务。

      我还注意到,当李克强总理念到“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时“所有中国人 ”几个字的语气特别加重。我觉得这个“所有中国人”正是对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的警醒。可以说,今年的报告和前几年相比,最明确不过地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和“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立场,我想,无疑是因为是去年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和岛内的情况,才有了这样一个表述的变化与发展。这不仅是对大陆人民的宣示,也是对岛内和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的宣示。

      中评社记者:请问今年的“两会”您准备的提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此次“两会”您个人最关注的议题有哪些?

      胡有清:我会呼吁加强“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宣传和实践,还会就加强两岸网络社交平台建设提出意见。另外,网络化信息化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准备想就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些建议。

      中评社记者:“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对台新论述,并在岛内获得广泛正面反响,您是怎么理解这样一个理念,结合您长期在对台一线的工作经历,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一家亲”?

      胡有清:我接触的台商、台生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比较熟悉,岛内来的一般台胞则比较生疏,这应该与两岸信息交流不畅有关系。

      我觉得,深入贯彻“两岸一家亲”理念,第一,要坚持广泛参与,知行合一,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一些台胞反映,基层的、民间的交流效果非常好,例如社区、乡镇之间的交流,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像关于妈祖、五显大帝的活动,社团之间的交流,都有助于“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宣传与实践。应该注意在更多领域更多地区更广泛地推动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和合作。

      第二,要坚持情理兼融,推进心灵契合。要注意在各种交流交往中注意增进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亲情友情,要努力克服某些官员的官派作风影响交流的气氛和效果。

      第三,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反“独”促统。“两岸一家亲”既是“两岸”的“一家亲”,更是“两岸一家”的“亲”,这个“一家”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这个原则应在宣传和实践“两岸一家亲”中贯彻和体现。

      中评社记者:您在担任全国台联副会长、江苏省台联会长期间,曾策划并主持两届“青春两岸行”征文比赛,也曾积极探索创新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形式,鼓励两岸青年人深入交流对话。您能否谈谈当时设计上述活动的初衷?获得了哪些效果?又对做青年交流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胡有清:我在江苏省台联工作时主持开展过多种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连续九年,平均每年将近一百人。您所说的“青春两岸行”征文比赛是面向两岸交换生的交流活动。随着苏台两地教育交流的日趋紧密,江苏和台湾之间各高校的交换生逐年增加,组织两岸交换生参加征文,抒写自己的见闻与感想,当时还是一个尝试。我们还邀请征文获奖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台胞青年夏令营,给夏令营增添了不少活力。

      这些活动的设计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要有体验,二是要有交流,这主要是为参加活动的台湾青年考虑,但对于参与的大陆青年也是一样。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开始在夏令营中安排参观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组织两岸学子论坛等活动,应该说,这比一般的参观风景名胜有其特殊的作用,有利于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社会和大陆青年,与大陆青年建立良好的人际联系。现在提倡体验式交流,是很正确的。从我们的经验看,所谓体验式交流,就是既要体验,也要交流,没有体验的交流,没有交流的体验,都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效应。

      中评社记者: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最近大陆方面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旨在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居住、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更加便利条件的政策,根据您长期的调研与观察,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克服哪些体制机制障碍?上述举措若能够顺利落实,又会对两岸交流与融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胡有清:多年来,大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居住、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例如对台胞在大陆投资的保护,对台生的同等收费,台商子女的就近入学,台胞证“一证一号终身不变”等等,都在逐步推进。我接触一些多年在大陆生活的台商朋友,他们都表示早年遇到的一些困难,例如就学、就业、就医的一些困难,现在都从政策上解决了,讲“国民待遇”一下子还真提不出非常突出的问题。

      当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和可能改善的空间。大陆政府已经宣布研究出台一系列旨在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居住、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更加便利条件的政策,将会对增加台胞对大陆的认同感,有利于两岸交流与融合。

      我觉得,大陆政府做出这些决策,是基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理念,站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上,超越了具体问题的许多常规性因素和规则。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涉台工作部门和干部的理解与执行。有的台商朋友反映,近年来年台办等涉台工作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态度更热情了,作风更扎实了,这种变化应该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工作作风的变化吧。这对贯彻中央的对台政策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条件。

      中评社记者:您已经连续担任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算起来您参与“两会”这一中央政治活动已经有15年的时间,回顾您履职监督、参政议政、联系群众的这15年,请问您有什么样的感触?作为台籍代表委员,这十五年来的“两会”中有哪些令您难忘的(您所参与的)涉台活动或议题?

      胡有清: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总共只有四万多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成员只有三千多人,但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一直保持13人的规模,加上分散在其他代表团的人员,台籍全国人大代表有20人左右;全国政协台籍委员有30多人;这些代表委员大多数是台盟成员。只要看一看大陆台胞和台盟盟员的总数,就可以知道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比例多么高了,这正反映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重视。我们不仅仅代表了在大陆的台湾乡亲,更是作为整个台湾同胞的代表在参与这样高层的政治活动。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些代表和委员都非常积极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反映台湾乡亲的愿望和要求不遗余力、不懈努力。

      作为代表和委员,当然会反映更多方面的情况和其他群体人民的呼声,但涉台的内容无疑在我们提出的建议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是这一群体的履职特色。中共中央的领导对台籍代表委员的意见给予高度重视,2003年,那年我刚当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来全国人大台湾团听取意见;2015年,我当政协委员,遇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革、台盟、台联联组会听取意见,有机会向最高领导人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这是这些年参政议政经历中最难忘的事。上面说到一些已经出台实行的惠台政策,基本上都有台籍代表、委员的大声疾呼凝聚其中。没解决,我们着急;解决了,我们高兴。这种经历也是难忘的。

      十多年来,我提出的建议、提案平均每年在10件以上,其中涉台的将近三分之一,许多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例如台胞证问题,我提过三次建议,第一次是2008年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第二次是2009年提换发新证时备注老号码,第三次是2015年提改成卡片式,三次建议都被采纳了。台胞证只是一个小小的证件,但它的设计和使用却关系到每个来往大陆特别是长期在大陆生活的台商台生,又是件大事。能在这件事出分力,想起来多少有点欣慰和自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