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爸爸的三件事。50年代出生的人,很多没有见过祖辈。我没有见过爷爷,姥爷和姥姥。爸爸的爷爷是苏北某个穷乡僻壤的“名医”。怎么知道的?家乡的亲戚说从坟头可以看出。据说到爸爸的爸爸这一代败落。何以见得?一,奶奶是爷爷的“二奶”;二,爷爷只有钱让爸爸读了4年的私塾。老师还是一个“江湖郎中”,授课不定期。幸好有这点知识(这是后话)。15岁时遇到大旱灾,经不住小伙伴“有饱饭吃”的诱惑,参加了当地的“土匪”。后来叫新四军。在部队,他见到过的最大官是粟裕。因为是有“文化”的小兵,入伍三个月后改做卫生员。到49年,同村出来的7个人,只有他一个在世。盐城一战,就被张灵甫的74师搞掉5个。抗战,他没见过日本鬼子。内战,也没打过枪。因为“止疼”有方,很快当了卫生队长。后来我见过的叔叔,阿姨们对他的“医术”评价还好。以下是对我有影响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他以擅长截肢而出名。韩战爆发后,他们的部队也过了江。但战地医院就在江边。他从没有对我将过他的“战史”。直到下乡前,我小心地问起,没见他有什么医术文章什么的,他才讲了一点点,却流了一大堆泪。当年他们入朝时是冬天。被提醒的最重要的事是,穿最厚的棉装。南方人对冬天寒冷的概念是他们自己的记忆。过江前,卫生部长要求他把所有男的“医护人员”准备好,第一批过江。并且要携带所有的外科手术器材。但也晚了。他们到达时,战地医院所有能腾出的地方都留给了不能动的伤员。主要是冻伤员。又以腿冻伤为主。他们来的任务就是接替前面这帮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的“屠夫”。对于积压的冻伤员,没有治疗(太多了),只有截肢。因为“截肢”有方,挽救了许多性命,还立了一个小功。从此,他在战地医院有了小名气,成为医院第一任外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