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4月26日电(评论员 刘宗义)2017年4月16日,中国和尼泊尔的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一所陆军训练学校开始举行,为期十天。本次军事演习的代号听起来非常雄伟壮丽,叫做“萨迦玛塔(珠穆朗玛)友谊-2017”,但其实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小的军事演习,主要目的是反恐和救灾。据说,中尼两国原本计划要举行一个营级规模的军事演习,但遭到印度的强烈反对,尼泊尔方面被迫压缩军事演习的规模,更改时间,并将演习地点放到陆军训练学校里面。但饶是如此,这次军事演习仍然受到印度安全战略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和媒体的广泛报道。
对中国来说,与尼泊尔举行军事演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尼泊尔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与周边许多国家都举行过大大小小的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印度,中印两国已举行过数次联合军演。南亚是恐怖主义多发地区。现在中尼两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尼泊尔非常希望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每年有大量中国人到尼泊尔经商和旅游。地区安全和稳定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必要保障,而海外中国人的安全是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2016年7月,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外交区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发生恐怖主义分子劫持人质事件,造成约20人死亡,对世界震动很大。另外,尼泊尔位于地震多发地带,自然灾害比较频繁。2015年尼泊尔地震给尼泊尔造成了重大损失,中方积极参与了尼泊尔震后救灾,给尼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联合军事演习,中尼双方在救灾方面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并为将来联合应对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积累经验。
当然,中尼举行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双边外交关系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扩展到了军事国防领域。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只不过是对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具体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倡导的安全理念,摒弃了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理论等旧观念,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希望与世界各国加强安全领域国际合作,与周边国家巩固睦邻友好格局,深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实现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而对于尼泊尔来说,除去反恐和救灾等现实层面的意义,中尼联合军事演习有更深的内涵。首先,这表明尼泊尔仍在追求大国平衡外交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从1990年代以来,“平衡外交”已经成为尼泊尔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尼泊尔民族主义和“反印”情绪之上的。尼泊尔对印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依赖,以及印度将尼泊尔作为其势力范围的野心使尼泊尔大部分民众非常害怕像锡金那样失去民族独立。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对周边国家采取高压姿态,强势介入尼泊尔“宪法危机”,对尼实行“边境经济封锁”,已经使得尼泊尔多数民众彻底失去了对印度的幻想。虽然由于尼泊尔各派政治势力在此问题上不能团结一致,在对印关系上摇摆不定,但“平衡外交”已是大势所趋。其次,尼泊尔可能不仅担心国内发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事件,更担心民族分离主义。尼泊尔南部与印度之间的边界开放,两国民众可以自由往来,南部平原居住的很多居民都有印度血统。尼泊尔“宪法危机”和印度随之实行的“边境经济封锁”就与此密切相关。尼泊尔非常担心民族分离主义的发生,与中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从尼泊尔方面来讲,有借助中国震慑民族分离主义的需要。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尼泊尔,联合军事演习都是为了确保地区和平和国家稳定。并且,尼泊尔方面对此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恼印度。这次军事演习没有违反1950年签订的《印度-尼泊尔和平友好条约》。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印度对尼泊尔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尼泊尔不可能摆脱对印度的经济依赖。印度安全和战略界之所以密切关注中尼联合军演,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南亚霸主心态,将尼泊尔、不丹等小国看作其势力范围,看作是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缓冲,以地缘竞争的眼光和冷战式的零和思维看待它们与中国的关系。其实,尼泊尔与印度和美国早就举行过双边军事演习。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国内民族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印度外交政策决策圈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盛行。莫迪总理上台之后,对华外交日益强硬,对于中国与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合作耿耿于怀,一直希望要将中国的影响“推回去”。最近两年来,印度不断向中方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并且是以不断施加压力的方式要求中国接受,中印关系几乎陷入恶性循环。如果这种心态不改变,印度对中国与南亚任何国家的正常交往都会疑神疑鬼。
中国对中尼印三边关系的政策是明确的,那就是希望尼泊尔成为中印之间的桥梁,希望通过推动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以促进中国、尼泊尔、印度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不管印度方面如何看待中尼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都会继续下去,并且会不断扩大,因为这是符合中尼两国人民利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