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苓

宇宙无边,有生命。人是动物,也是狼。来自远方的狼,在想啥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中医师论坛-真给力老师之千古奇冤五苓散
魏北针灸2016.10.03
20160925:
真给力:
以下,我将推出《伤寒论》解迷之首篇:《千古奇寃五苓散》,供批判用。

以我愚见,凡爱中医者,必读经典伤寒论,凡恨中医者,亦当去读伤寒论,则爱恨情仇仇更仇,抽刀断水水更流。。。

伤寒论文字并不多,区区398条原文。中医人类,若记不住第1条,应当汗颜,宜力避自杀。若读不懂第71条,则可羞杀人也。

伤寒论文字,原创于汉末,距今己去将近1800年,所幸能传承至今,应有赖于我中国人发明打造了1个伟大的文字系统。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医粉,我认为,我中国汉语言文字独立于世,是地球人类举世最优美,最强大的文字语言系统。暂不提。伤寒论的经典文字最初被载于竹帛。世间之生物,只有人类能造字,文字能传世,必赖文字之载体,中国人会造世界上最美之文字,中国人善用最强大的文字之载体。依考古学之发现,中国人所造字,所用的文字载体可以万年计,应是世界1流的。中国字是立体效应的象形文字,中国人发明使用的文字载体有岩石,陶土,有金石竹木,还有帛与纸。。。如今人类也用声光电与磁。

,依钱存训先生的论点:中国古文字存量占世界现存古文字总量的2/3。

依王力先生的论点,汉初之人读懂先秦文字,已经吃力。

而当代中医人类能读懂自己的中医祖师们写于1800年前,甚或3000年前的古文字,古医学的经典应当是困难的,但是,当代原于古代,我等原于袓先,科学原于传统。我中国先人留下的文字,医经里面必含有我中国人群的密集生命信息。祖先的血液还在我等骨髓之中奔流。。。系统语言之神秘,何以破解?而活着是个问题,人即降生,必立即面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双重挑战,人类面对的挑战往往是致命的。这也是医学家要面对的,而1部伤寒论,可俾我中国人,中医人寻获1种抗病治病的生命之Key(钥匙),开启某种生命的锈蚀之锁(lock)。中国人中医人有责任去读伤寒论,去不断读懂伤寒论,甚至应当用自身生命去验药,验经方。。。去实证经方之效用,去体验经方之奇妙,才可能找到1丝行医的感觉,获得1丝快感与幸福。经典也许难读,读经典因难读而读之幸福,其感觉之奇妙,无可明状。

伤寒论原文第71条在此:
太阳病。
发汗后。
大汗出。
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原方及制法,用法在此:
猪苓(十八铢,去皮) 。  
泽泻(一两六铢) 。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我特意选择此条原文经过句读,可用"。"标出,以区分原文,方便解读。

其实,更易读懂原文的时空递进与转换的关系。

无须使用现代标点符号,即应快速读懂此条。

依我愚见,若中医人读伤寒论原文,连第71条都读不懂,则显然是没有用心,更没有过脑,而心藏神,则神无所藏,心失所养一一足判中医人读者给自己辨证论治1番的理由了。我此论出言直率,希望郝万山,刘力红诸君勿恼。

用心苦读原文,无惧讨论,才能逼近真相。

-----------
20160927:
真给力:
余下节,将为五苓散正名,读经典原文,循仲景先师的心路历程,为千古经方五苓散沉寃昭雪。

1,敢问水在何方?

2,小便不利是重证。

3,饮水是救急,暖水是良药,多饮暖水汗出愈。

4,不存在膀胱蓄水证。

5,五苓散的功用不是温阳,化气行水,而是补水,行水,解表,发汗,治胃中干,膀胱缺水证。

---------
20160930:
真给力:
千古奇寃五苓散之一,敢问水在何方?

千古经方五苓散问世近1800年,虽然救人无数,但是,古今之人至今尚未读懂原文71条,仲景先师的一片巧思妙想,伟哉大医的心路历程也就被当今大中小师们当成驴肝肺了,我有敢为仲景先师鸣不平!

全世界人们都说自己读懂了五苓?,都说伤寒论中有个膀胱蓄水证,五苓散是为膀胱蓄水证而设。又据说五苓散的功能是1温阳,2化气,3行水,因为治蓄水证。此子虚乌有之论!已近胡说8道之言[微笑]

我敢问水在何方?

如果科学精神是求真求真求真。

则读经典也只好读原文,读原文,读原文。

原文71条,用3字经,2递进,全文围绕缺水之论,明言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之后,直指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此皆伤寒重证,此皆极度缺水之重证,何来蓄水?

不仅如此,仲景推出五苓散,利水之时,却又语重心长地嘱咐:多饮温水汗出愈。。。若为蓄水,何故又要多喝水?

大师们在鼓噪温阳化,化气,行水之愚论时,到底读没读过伤寒论?

71条白纸黑字在此,存世已近1800年矣,中医人,您们的书难道都读到G肚子里去了?[微笑]

诚然,五苓散5药为散,皆为水去,但是,逻辑何在?用利水之物,就必然表示有水蓄在体么?当塞因通用之法成立时,为何还存在塞因塞用?而当极度缺水之时,必然小便不利,小便不利4字,在伤寒论之中几度出现?大师们岂能不知这4字之要紧?

若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引自伤寒论原文),则小便不利,是极度缺水所致危象,则其人可死也。必须要利水以救肾,但是,利水之物用于缺水之人,如何有效?于是,只能多喝水与利水同行!仲景先师何等高明!怎能不快速補水?

俗话说,没吃过肥猪肉,应见过肥猪走。

1部经典伤寒论,是人命埔垫而成的,字字惨烈,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著述,伟大在逻辑强大,而非文字逰戏。我劝中医人类们还是少谈主义,多当牛马。

今天的医师们要读伤寒论,至少要去再实习几年,见识1下高热,处理1下呼衰与心衰,知道1下啥叫少尿,明白1点脱水与肾衰。。。

甚至,中医人类普遍应当去急诊室回回炉多值几次急诊班,多去参与抢救几个病人,围观1下也好。

如此,就不必千古奇寃五苓散了。

而这种误读误判经典的谬论,仅仅是冰山1角。

中医人类,也是很危险的1群。

在1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我看著是好的。但是,当大师著作等身之时,不应当将伤寒论经典之作束之高阁。

此类类行止,等同毁我中医长城,我为之自感汗颜。

 

-------
20161001:
真给力:
《千古奇寃五苓散》之二,小便不利是重证。

病分外感与内伤。                          

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              

 伤寒2字,在素问之中指病因而言,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而温病之名见于素问,也见于伤寒论之中(原文第6条)。                    

关于伤寒2字是否用于命名疾病,换言之,伤寒病之名可否存在?我不置可否,因为素问记载了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论留下了伤寒一,二日,伤寒二,三日。。。之类描述。却都没有留下"伤寒病"之字样,而伤寒论,或伤寒卒病论,也是以伤寒言病因,不用于命名病。

所以,伤寒论全论主要记载了6个病,既太阳病至厥阴病。论中即辨病也辨证,诸如热入血室,痞,结胸之类,其中发热,恶寒,下利诸证频现,而小便不利也多次出现。

考小便不利,是1种极为严重的临床表现,但是,关于小便不利的内涵,至今已被讨论了千百年,还是SOSO之论,我曾亲见大师也加入讨论,依然语焉不详,这是令人遗憾的。我曾说过,伤寒论字字惨烈,全论就是抗病图,惨烈不亚于抗战与真正的战争。。。这是人类与自然的抗爭,天地有正气,但是,虚邪贼风甚烈,人类难以避之有时。

比如SARS,比如H1N1,H7N9之类。需要动用国家机器,启动国家免疫系统,启动1场全民抗战。

无论如何,伤寒之类,或温病显然是外感病,換算成当代的医学科学语言来表述,即急烈传杀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而成。

以我所见,小便不利4字的临床学意涵为:1,小便量少,甚至极少。2,或无尿可排出,或有尿难排出(如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见八味地黃丸证)。3或伴有它证。其中,如果24小时总尿量少于500ml,是为少尿,可能引发急性肾衰与尿毒症,因此,小便不利属于临床学急证重证。必须全力有效地救治。

至于有尿难排出,可能是膀胱与前列腺疾患。而原文71条所载的小便不利,显然是太病发热,发汗后,大汗出所导致的严重脱水,甚至电解质大量丢失。。。因为己知尿的含水量99%。

韦礴:
有关五苓散治疗蓄水证商榷,谈不上什么千古奇冤。五苓散主治或不主治蓄水证,均早有文献讨论。
1,五苓散治疗蓄水证。陈伯涛 - 《江苏中医药》 - 1980
2,五苓散证的病机原是三焦蓄水。王付 - 《国医论坛》 - 1990
3,五苓散证是寒与水结。高伯正 - 《河南中医》 - 1982
上为蓄水证,然有人主张其亦不治蓄水证。 
1,五苓散不主蓄水证。刘吉善 - 《四川中医》 - 1986
2,试论太阳蓄水并无水蓄。周广涵,常振声 - 《陕西中医》 - 1986
并引起争议
1,“五苓散不主蓄水证”质疑。王三虎 - 《四川中医》 - 1987
2,有关五苓散的两个问题——与刘吉善同志商榷。王建康 - 《四川中医》 - 1987
3,亦谈五苓散证——兼与刘吉善同志商榷。万小刚 - 《四川中医》 - 1987
上述行文方便,并非用正式文献格式,因曾正好手上有论文,抛砖引玉。
另外,水并非占尿比率99%。据百度,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克,固体物质中无机盐约25克,其中一半是钠、氯离子;有机物约35 克,其中尿素约30克,其余是少量的糖类、蛋白及体内多种代谢产物。

洋岸植杏:
五苓散当然必有水,以方测证,有的证没有水, 是病大汗或误治发汗后,胃中干,此时当补水,“少少与饮之"。
小便不利,无水哪来有小便?这和胃中干因“发汗后,大汗出"有关。现代人也知嘱“多喝点开水”让病好的快点,令胃气和自愈。治病不忘胃气,胃气才是生发之气,患者有生发之气病可自愈。现代人吊上二瓶葡萄糖生理盐水,似乎也可和"少少与饮之"相比媲。这时小便量应多了。
五苓散治水无可厚非。“若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徽热,消渴者"用五苓散发停水人之汗,也调利其小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可治,表亦自解。
五苓散的证,小便证不止是有“小便不利”,也有“小便数者",(伤寒论224 条‘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这是转属阳明后的五苓散证。此小便数亦是水不化气之证候。
表里证而水停不化,(伤寒论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水逆也是胃中停水,桂枝降逆和利水药泽泻茯苓猪苓白术,去水逆。
五苓散还可去水痞。(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人治一例心窝下不舒服者,拍得有水声,开始想用苓桂术甘湯,那思为水走腸间漉漉有声不同。用五苓散竞效。
    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丨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此水也",可谓一针见血,五苓散对人体的水液代谢运用证很为广泛。五苓散有内饮外邪证,表里两解可理解为其方证。

愚认为伤寒论71条仲景大师已说得明白无误。

真给力:
谢谢杏林兄与韦磗诸君的讨论。

所提出的皆为好问题,我会择机作答。

讨论有益。

以下是我的续论。

1部伤寒论,也是1部外感论,更是1部温热论,我此论可能是愚论,或许令世人错愕,但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充满了时空与逻辑。

伤寒论难读,但是第1条易记,第71条易懂,即然如此,明明白白仲景心,为何浪费真感情?

仲景准确无误地明言指出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显然是极度缺水少水脱水失水,已近无水之重证,而胃为水谷之海(素问),仲景之言,重时空转换,俾逻辑对接,述存在合理,何来膀胱蓄水?以膀胱蓄水证命名五苓散所要搞定的外感重证,是1个天大的伪论!此伪论误导我中医人千百年,致使人们对千古经方五苓散的临床学价值产生极度误解,从而使今人对伤寒论经方的认识走向歧途。而所谓温阳化气行水之说,又彻底否定了仲景先师原创的本意,使千古经方蒙尘蒙寃,是令人发指的![微笑]愚敢问路在何方?中医人类肿么了?[微笑]

中国1977,愚报考理工大学,志在造舰,舰者航母,大国重器。。。理者,象思数思,工者,工巧神圣。上工治未病。。。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惟治肝也(金匮)。

如今近半世纪已去,历史将我推入医海,面对的是生命,大量的急危重症,每天使用的医学之key,去解决问题,但是,生命是形与神俱,解答生命相关的医学主题不同于造舰,舰船者,器具也,人命却是形与神俱(素问)。

中医人不可失神,宁舍1顿饭,不舍2人转,讨论ing,进步ing,2人转就是讨论。

讨论,是1种精神,我中医人必须学会讨论,经常讨论,中医人的立身之本,1是不断临证,2是读书求实不断讨论。中医人的立身之本,是不断地推动自身的学术进步,为此,甚至可舍1顿饭,反正当代人类疾病,大半也是吃饱了撑滴么,呵呵。

但是,五苓散证是吃饱了撑滴么?

这是1个极其经典的外感重证,危证。

五苓散证,主证有3:

1,外感表热未除(脉浮,微热)。

2,极度脱水致少尿(小便不利)。

3,极度脱水致极渴(消渴)。

換成当代的医学语言,也可见于H1N1之类的高热,严重脱水,少尿,急性肾衰。。。而古今之病也是历史相连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另外1句名言:古方未能尽愈今病,当然,我也要批判这句话,不是直言不讳者的错,不提。

至此,五苓散证的病因已明,我们应当追索原创者创立,制造,发明,配方,量化,妙用五苓散的道理,与心路历程,如此,我中医人才能深知明明白白仲景先师的心,将伤寒论经方的医学思想牢记在脑海中,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林彪)。

---------
20161002:
读经典很累,当个中医人很累,但是,夫夷以近,游者众,险而逺,游者寡,而世间奇绝瑰丽之观,常在险远(王安石?)。不恰当地引用佛说,面壁9年图破壁,则中医人读经典不可以不读。依我愚见,大道至简,经典文字己达至简之境,自己读下去就是了,面壁读经,不是入眠,面壁1年,可信可不信,面壁10年,已经无所谓信与不信,这是1种享受,生命是个过程,中医人也要享受此过程,享受读经论道的乐趣,享受讨论的乐趣,享受1个人骑瘦马,挥扎枪与大风车战斗的乐趣。行医,是有乐趣的![微笑]

愚本愚人,精诚俾我愚顽为开。

所论皆散论,海选随机,兴之所至,隨想隨说,事先无草稿,胸中无成竹,不过全靠脑中的数据库,靠脑中的程序提取数据,合併同类项,再提取公因式。

伤寒论原文71条,仲景教给我等的1个重要的法则,大道至简。

列出公式,就是:

(a+b)^=a^+2ab+b^。

而正解就是:a=补水,b=利水。

愚以上愚论,或近乎愚不可及,却是我的原创。

我也是将数学与数学公式引入伤寒论经典研究的少数人,或许我是第一人。

我自己趁机快乐1下,哈。

 医理艰深,此事难知,但是,童心未泯,必须享受思考的乐趣。

我中医是大道。

道者,时空-逻辑-存在3者完美合1。

中医学思想,逻辑強大,我视诸君皆智者,读经典,面对挑战,两强相遇勇者胜。

梅:
@真给力 本人理解:五苓散可用于治疗伤寒重证无尿,尿毒症,有中药肾透析的排毒作用[抱拳][抱拳]

真给力:
谢谢梅。犹记得当年,你开始随我讨论伤寒论,如今10几年己去,你依然执着经典,读书临证,治病救人不断有成,贺你!

伤寒论,也是中医临床学的祖本。

若以数学原理论,內经之论,相当于中医学的高等数学,內经皆大论。

而伤寒论相当于中医学的欧几里德几何。

关于阴阳,关于道,西方人痴迷至今,但未解,中国人自己要珍惜,要得解,要求解。

数论之中有素数,医学经典有素问。。。

数学与医学,貌似风马牛,其实是1体,易曰:天下事,殊途同归。

依我所见,西方人重数思,中国人重象思。

但是,人类之思,是象数之思。

五苓散不过5药之合,合而为散。                                          

5药极简,药性平和,并不刁钻。   

五苓散药物组成:
猪苓(十八铢,去皮) 。  
泽泻(一两六铢) 。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以上原文,当代中医大师并未认真去读,愚愿详细秦读之,再臻经方之精确。

1)关于桂枝去皮,我从未见大师们有所讨论,但是,我坚定地认为,桂枝去皮1事,非同小可。因为,我中医用药,多为本草。本草者,本于自然,多为自然原始种,草木有情,人类肉草杂食,民以食为天。若论当代化学制剂与自然本草之本质区别何在?我暂不作答,留待诸君启我愚思,当然,我同时还有一问:人与其它動物最本质的1个区别何在?亦待诸君作答俾启我智。无论如何,读书与临证,都是挑战,考验的是医师的智慧,我更喜爱有创意的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但是,人人都喜爱多快好省走?径,因为,两点之间,以直线的距离最短,这种事情,连我家的那只戴维都知道(戴维是我喂大的1条狼狗)。但是,逻辑有陷阱,戴维无视精巧的逻辑,可但是,人应当知晓,我坚信人脑永远超乎电脑,因为,电脑是人脑的复制品,人脑为真,复制必然要失其真,人脑与电脑,或电脑与人脑有本质的不同,除非你将电脑命名为人脑,或许1个人自己复制自己,则这个人可以说:我是我爸爸。。。          我所知,桂枝与肉桂本是同根生,中国的广西有桂林,广西简称桂,桂树是木本植物,樟科。。。主干的树皮,为肉桂,嫩枝切片为桂枝,这本为医学药学之常识。         肉桂,有温阳之力。                        桂枝,有解表发汗之功。。。           肉桂与桂枝功用?然有异,1温里,1解表,1皮1枝。但是,桂枝之上也有皮,枝是枝来皮是皮,皮者,肉桂也。仲景先师,才是真正的大师,因为仲景先师是个伟大的道者,道者,亦逻辑也。仲景先师明察秋毫,五苓散中用桂枝,而不用肉桂,甚至坚定地,不惜工本代价,还要将桂技上薄薄的1层皮剥下来,只因为这层皮是肉桂,仲景先师安的是神马心?按照逻辑:仲景如此巧用桂枝,坚决不混用1丝1毫肉桂,只有1种解释,就是坚定不移地用桂枝发汗解表,决不用肉桂温阳!

2)关于药量。

汉承秦制。

秦统一度量衡,重量单位铢两斤,24铢为1两,16两为1斤。

五苓散的5种药物用量之比如下述。                                                

猪苓:泽泻:白朮:茯苓:桂枝, 等于18:30:18:18:12。

等于3:5:3:3:2。

其中泽泻用量最大,是猪苓,白朮,茯苓的近2倍,是桂枝的2倍半。

泽泻利水,猪苓利水,茯苓淡渗利湿,白朮健脾利湿,4药共奏利水之效,以解小便不利。日本人研究过五苓散,试图改变五苓散诸药之比,但是,只有遵从原创的药量之比,才使利尿作用最佳,我认为,五苓散的药量比必源于某种临床学观察的大数据,今人喜欢循证,热衷所谓大数据,在小白鼠与果蝇身上摄取数据,再施于人体,但是,伤寒论时代,只能直接在真人身上收集数据,仲景所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惨烈的大疫时空大舞台,海量的海选大数据,不断双盲对照。。。反复实验于人,1,2,3期临床实验直接上。。。打造了千古经方的卓越药效,并诉诸于精确的量化与程控。

如此,五苓散之功效强大,主要用于利水(约等于利尿),其次,以桂枝发汗解表,集解表热,利水治小便不利于1身,即可快速改善少尿,纠正或改善肾衰与尿毒症。。。同时发汗解表以除表热,仲景先师精确量化,用心良苦,但是,病属极度失水,胃中干之重证,尚有消渴之状,急于饮水以自救,但无论是利水还是发汗,显然是竭泽加重极度失水而致病人于死地,这又如何是好?

愚将续论之。

 

千古奇寃五苓散之三,饮水是救急,暖水是良药,多饮暖水汗出愈。

水为何物?H2O也。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3/5。人体含水量,成人超过体重半数,婴幼儿更多。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人类遂水而居,若问人从何来?又将何往?何往未可知,何来可能源于海洋。这是1种永恒的人类迷思,或许使人类的科学之思止步,使上帝之思更改?我不置可否,还是讨论五苓散与水。水是宝贵的,应当让它流回原处。

中医人颇知阴阳,但是阴阳2字颇令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学人大师们群体困惑,都说民国出大师,自王观堂,陈寅恪,钱穆之流,到胡鲁傳郭巴。。。加上孙文,康梁,添上友兰之属,连李鳌方舟子之类都混沌阴阳,阴阳混沌。。。但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一大师们可以胡说,中医人岂能不知阴阳?不知阴阳者,不知道,不知阴阳者,不堪为中医人,因为不知道不上道。中医人不知道不上道,不懂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李中梓?),这话说的相当好,我点赞!关于道,孔子1直想知道,孔子问礼于老子(史记),孔子与老子独辟密室到底讨论了神马,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孔子:阴阳者,就是天地之道。大道至简,可谓阴阳。

水,对生命如此重要,若设水为阴,则火为阳,如此,若问组成人体物质生命的最重量,最重要的物质是神马?显然是水。若设物质为阴,则精神可为阳,我敢问:何物为人体最极致的阴,何为人体最极致的阳?这需要逻辑的对接与递进,需要精确与模糊,需要等式与约等式。

水,是救命之物,水因此是最重要的药物,通常可直接饮用,必要需经静脉注入(lV)。记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水部收入40种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藏而不能泻。。。泻了又如何?泽泻。。。

当面对1个极度失水的病人,极度少尿,即将或己垂危,肾衰,尿毒症,发热不解,变证百出,不利水难有尿出,利水发汗又加重失水,只有多饮暖水,多补水,补足水,补水同时再利水。此法甚妙!科学,合理,量化,循证,自然,经典,传统,最重要的是有效,有卓效,有显效,有治愈之效。我把五苓散比喻为抽水机,把真武汤称之为烘干机。但是,没有水,如何抽?尿不出,毒不出,只有上进水,下抽水,人就活了。抽水机还有1用途,就是用于水湿泛滥之人,只须利水,无须同时饮水,学经典用经方,还须活学活用。
-----------
20161003:
以下,我将续论五苓散的服法,妙用,临床学实证,核心价值及其它。。。

这要从"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这句原文开始。

讨论五苓散,我谓之千古奇寃,此言有些耸人听闻,当代科学著述鄙视此类语言文字,相信我以此文投书《科学》杂志,也必定被《自然》地消踪了,因为我尊重科学,热爱自然。这种2律背反,在当代科学界,医界,中医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科学不可畏,而自然可畏,中医不可畏,天下大道才可畏,时空可畏,逻辑可畏,存在可怕。。。经典文字有其真,我崇尚上古天真论。难道所有的科学语言不是天真论么?

我爱我师,我更喜爱追索天真。上世纪70年代,我的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启蒙老师是胡秉文,还有郑统魁,崔兴源,王仲贤们,他们是伤寒论经方的每天实证者,开出的草药常常只有3,5味,花费不过几毛钱。。。我对我的物质世界有美好追求,我不反对物欲横流,物欲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么,哈。每个人自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必须尊重别人。但是,1部伤寒论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所有地球人,每个热爱者,都是个批判者,只要你肯去读它,逐字逐句地去捧读它。比如,多饮暖出汗出愈。。。

承陆云平老师,关庆增老师们的教诲,使我渐入经典之门,但是行路难,而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治膀胱蓄水证,我看不出有多难,但是,我遍读原文71条,到处找水,难以求得点滴。。。我纠缠老师要水喝,请原谅当年我对老师们的无理纠缠,误了老师们的辛苦,误了老师们喝水的时间。我不好,很不好玩。

伤寒论经方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覆盖中西医临床学范围之广,己经令人难以想象,辨证论治程控正确,证与方逻辑吻合,常有卓越之速效,其所用药草多为寻常之物,比如生姜,大红栆,糜粥,鸡子黃之类,最常见的肯定是水,1部伤寒论,也是水火论,用水之妙,暖水,或白饮。当然伤寒论经方亦用虎狼之药,比如巴豆,干遂,生附子大者1枚。。。或药性剧烈,或有大毒,都高度挑战医师的智勇。而五苓散却药性平和,功效卓然,可治急证,工巧神圣,要务却在用水。因此,今人不读仲景原创原始文字,随着别人的解读起舞,至今不识水之用,则千古经方五苓散也要怒目圆睁的,行文至此,我老人家有些愤怒青年之态,哈哈哈,自己克制1些,易曰谦谦。。。利涉大川,但是,连仲景自己也会拍案而起的一一多饮暖水汗出愈不重要么?这1泓暖水,不是救急水救命水么?仲景先师的源头活水1源而3活:1为解表清热的汗源,2为利水解小便不利的尿源,3为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极渴消渴的水源,而水注定是生命之大源之本源,若水为阴,火为阳,则水液在机体的正常存在,就是人体生命最大的阴,而人体的内部恒温38个摄氏度可为人体生命的最大阳。脱水必高热,不是实热就是虚热,高热必耗水,不是脱水就是少尿。。。貌似,全世界的人们都拥有1个共同的价值观,同为理想而战!为拥有1个同样而恒定的体温值在奋斗终身ing。

真给力:
汗吐下和火清消补,汗法居8法之首。

洋岸植杏:
汗神,哈,李可说汗可解郁。本人有此感,打一场蓝球,出一身臭汗,还有什么不可解?

真给力:
但是,汗法精妙,最难把握,可但是,只要精确把握汗法,可能制病于初起阶段,制敌于太阳病阶段,所谓伤寒1日,太阳受之,6病顺传,若1日1经,传至少阴病或许需时尚久。当然,太阳病也可变证迭出,但是汗法总是首选大法。火神诚可贵,汗法价更高。。。此1主题,我不想多说。

洋岸植杏:
温病学派也有在卫汗之可也。

汗法在皮肤科很有精妙之运用,在神志方面,痛疼,等均见到疗效。

真给力:
但是,中国是中医的故乡,当西风逼近,高科盛行,人类至今并未能完美扼制感冒这种极其古老,传统,经典的人类疾病,却自毁医门。。。中西医师皆高唱神曲,自认高科,追求高大上,焉知感冒如何辨证乎?

而在我看来,1部伤寒论,就是1部外感论,全论不过记载了两个延续至今的外感病,遍布全世界,经常可发生,古今病名有异同,千古经方治大病。这是两个神马病?[微笑][微笑][撇嘴][撇嘴][睡][微笑][撇嘴][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谢谢杏林兄的讨论,伤寒宝典,生命铸就,含有铁定的逻辑,所用之物,1枝1叶1草1木总关情,世人们崇尚高科也无错,但是,也不必鄙视伤寒论治病救人的土办法。中医大师有责任督导自己的弟子们勇于前行,不断探索,敢于挑战,真刀真枪去拼搏。。。当代的中医人,大师们文字游戏作的太多了,浪费了他们的聪明,1部伤寒论在此,有几人敢读?时间不是金钱么?金钱能读懂伤寒论么?逻辑何在?[微笑]

我追踪过民国以来的毁中医灭中医的言论,自孙文到梁启,从鲁迅到余岩,自王斌到李鳌,都算是些读书人,总该懂得读书与做事的基本道理,欲识中医为何物,总该试试去学点读读中医书么,不然,你欲灭中医,不是灭空气么?

科学光环罩顶,连起码的逻辑都可以无视,TCM是超脱的,医学政治经济学,利益集团能消灭所有中医师,但是,能消灭中医精神,能消灭道么?道,不是天地自然,宇宙的运作铁律么?中国人们从远古走来,1路生存史1路抗病史,肉草杂食,死伤无数,竟然成就当今举世最大的地球人群,与草木没有关系么?与伤寒论们没有关系么?高科学发达了,就与传统低科学没有关系了,化学制剂发达了,人类就可以无视原始自然种可以治病这种存在么?化学制剂发达了,人类就可以快速加速灭绝浪费原始自然种么?

我追踪过引号科学家方舟子的毀中医,灭中医言行,满口科学,满嘴悖论。他要废中医,验中药。小样儿,给他点儿巴豆吃,估计能成肥鼠子,拿人验,他敢么?废中医验中药,小方知道啥叫中医,啥叫逻辑,啥叫天地自然,啥叫上古天真,啥叫道么?形与神俱,试试将小方废精神,看他如何打官司告状,做体操?[微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医是医学,不过是个T,原于C,至于M,连美国人都承认是踩你死首开人类化学制药之先河,没有那1本验方集,地球人可能至今还将青蒿素当柴烧。火神么,呵呵。

自孙子到方子,倒中医灭中医,鄙视中医,我看不奇怪。我奇怪的事,当代中医人大师辈出,群情激愤,却唯唯喏喏,竟然没有1个台上大师敢于直面挑战说句明白话,那怕左手持内经,右手持伤寒,念几段3点经,背几条伤寒论也好啊!大道至简,估计以方子们的悟性,也能听懂1,2,但是,大师们自己读过么,通通读过么,又读懂多少?我很想听听大师们与方子们讨讨论。中医,虽然被写入中国宪法,但是,宪法也是可以修改的,中国的宪法当然可以取消中医,比如孙大总统再现,鲁迅先生2世当人大委员长。。。或者方舟子先生荣任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其实,欲灭我中医很简单,利诱中医,小钱即可收编。

1种植物物种,存世亿年计,可以被灭绝,因为其经济价值。

1种医学物种,存世几千年,也可能被灭绝,因为其政治经济学价值。

洋岸植杏:
美国有大麻解禁之争斗,中医力薄,泛力而求自束。麻黄运用十分广阔,米国却受限,不会用麻黄的人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来。中国才是中医真正的复兴基地。尽管西风啸刹,芦荡还有火种,附子还在江柚大面积生长…。在境外不管之地,也有野火春风,有疗效的东西人们还是在追求。

真给力:
我不同意中医是大熊猫之说,中医也非磁器,因为,中医学的思想与精神已经渗入这个地球最大群的骨髓里,但是,中医精神如同青蒿素,它具有特殊的,无法?代的医学价值,甚至政治经济学价值,天价,但是,因为政治力不支持它,经济力欲灭绝它,也就没人去研究它,去读它,去栽培使用它,虽然,它遍布中国,虽然,它的价值冰山一角被记载于中国的经典之中,但是,是天书,书没人去读,方没人去用,而物种又被灭绝了,或转基因了,因此,TCM可以成为1种曾经的可能的存在,将被世人所淡忘,将来,人类们煮取甘草治咳,泡点大黃通便。。。或许是违法的,而中医师们只能给科学家洗脚,由西医师足医在1旁指手划脚。内经与伤寒论加上靑蒿统统可以当柴火烧。火神。

学者,当自强。中医人当自強。学者,也是学ing。就是学着。学无止境么。中医人类应当是有智慧的人,有志者。我常看到有中医人满口佛说,面壁读佛,甚至敢于手抄佛经,坐禅礼佛,功夫不淺,但是,1读内经就困,1看伤寒论就睡,然后,挂牌行医,敢说天下没有不会治的病,天下没有没读过的书。。。敢超黄帝岐伯,直追仲景时珍,有些骑在佛的脖子上拉尿。真的科学家不能干这种事。牛顿创立了当时代的伟大物理学,但是,爱因斯坦们革命了物理学,牛顿的物理学就成为了传统物理学,T物理学,可但是,能量守恒,万有引力,物质不灭之类的传统物理学定律还有用,人类能将传统物理学的此类精神灭绝么?可以替代,不必要灭绝么。当人与光速同步,还要复习速度与加速度的原理,不然的话,能完美地穿越么?

谢谢陈靖兄等的支持。进入TCM之门径较易,比如我自己就是被历史选择,时代之力强力推入,拉入中医之门的。。。当初我想学驾船学造舰,而攻读TCM的经典之作,却是艰难的,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母语,但是,时空跨越万千年,中国人自己的文字语言系统极其强大,因为文字系统可以承载生命信息,中国人的母文字承载了1个地球最大群的生命信息,信息,不是大数据么?大数据,不是信息么?此类大数据,是由密集的中国先民在时空大舞台用自身生命所奠定的,是1种立体的数据,但是,因为文字古奧,看着很丑,并不如电脑图表美妙。但是,有幸被中国人用中国字不断记载留存下来了,也仅仅是小部分文字,弥足珍贵。

依我看来,1个族群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系统,而独立的语言文字系统对这个群具有特别的保护之用,语言文字之中融入了太多的历史与文明信息,1句很普通的中国话,或1句很简单的英语,有时竟然深含特殊意义,只有几代植根这个群的人,身处此群其中的人才能立体地感知其意涵。

中国汉语言文字系统,是举世最博大,最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我看也是最优美,最完美,最好用,也是好玩儿的语言文字系统,这或许也只有我中国人自己才知道,只有少数外国人知其神秘与好玩儿。

当外国人越来越感兴趣中国,感兴趣中国话中国字之时,中国人自己有责任爰护好中国语言文字,保护好这个珍贵的系统,因为,中国字可以保护中国人。

中国汉语言文字系统,对于中国人群,就是1种编码与密码,中国人只要不忘记这种编码与密码,就能暗中受益受保护,就能在大国搏亦中帮助自己取胜,甚至从跨国银行之中的自动取款机中取出钱来。钱能搞定的问题,还是问题么?

中国人自己有责任读懂自己,方能有效地自強,保护自己,同时才有足够的精神体力,智能去读懂外国,读懂世界。

中医传统古老,但是,TCM古文字之中所揭示的医学原理与生命主题并不古老,因为至今还是新鲜的,每天都挑战人类!比如H1N1与麻黄类伤寒论经方,比如疟疾与靑蒿素类肘后验方。。。

而直立人顶端最高穴位为何称为百会?曲池为何不名之曲丘?列缺到底缺神马?

当古代的滿蒙族群也入主中原掳走了那具针灸铜人,并不能完全读懂王惟一医师刻在上面的汉字穴位命称,只堪将铜人砸碎融为铜汁打造兵器。而古代的高丽人进入中原求医问药,也只好尽全力山寨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日本人至今承认中国是他们的文化母国,不是母校。

但是,我中国人自己珍视自己了么?西行来美的中国医师给此异邦的美国各色人等带来了神马?1中歺,2中医。但是,必须正宗为善。不然的话,换点小钱,自毀中国长城。这让我想起枯守敦煌莫高窟宝藏的那位王道士。中医人勿学王道士,应当学学斯坦因,我鄙示斯坦因,但是我又敬仰他,他大漠探险1生,魂归沙漠。中国人中医人应有此精神,则中医不灭!

但愿中医不漠,教科书永远是黑白的,但是,临床学是灰色的,可但是,生命之树长青!

我视西行来美的中医师皆为皇甫,王惟一,因为身怀绝技,但是,人有5志喜怒思悲恐,5志无好坏,共组个体生命情志之完美,缺1不可不完美。中医人类,也是强大批判者,比如仲景先师,中医人类要敢想敢说敢干敢革命敢造反。。。中医人敢事佛敢念金刚经,为什么不敢去读读大唐西域记,敢去当当唐玄奘,去怒砸阎王殿,西天取真经?

我对美国的中医教育极不滿意,我不掩饰我的不满,比如,美国的中医人,针灸师竟然取消中文的针灸穴位命名,代之以ABC。。。与123。。。加以表达,这是1种反逻辑的反动,对中国的反动,对中医的反动,对文明的反动,参与者,竟然也有中医界大师。

欲阻止1种先进的威胁,可有两法,A法是主动去征服它,B法就是接纳它,再从精神上融解它。中医学思想强大,中医学核心价值强大,中医因此才可怕!但是,中医学思想的精粹却被中国汉字记载流传下来了,端看能否读懂它,编码默默,密码默默。它们无语,任由人类去破坏,消踪,扭曲,拆解。。。但是,它不工作,人们打不开宝库之门。

比如,千古奇寃五苓散,竟然需要多饮暖水汗出愈。

而1个水字,竟然成为救命之key,成为金水,成为1个宻码,金生丽水。。。但是,这个密码却躺在伤寒论的4万余字的点阵群中1800来年无人识!竟使五苓散证成为1个乱码,伪码,错码,成为所谓的膀胱蓄水证,被写入中国国家统编的教材之中,至今还在扭曲中医真意,误导世界人民。[微笑]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泽泻比,为5。从改。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