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疑论讲记04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cdn.wenxuecity.com/upload/album/59/55/82/ada6a5ac2869wMNyaCXt.jpg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上面讲到,凡夫倚仗佛力能够高升净土,而且得到不退,因此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里又有疑问: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西方呢?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即将成佛,上品十善者就能生到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跟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在龙华三会中自然得证圣果。既然生兜率内院和得圣果都是凡夫可以成办的,哪里必须求生西方净土呢?

  回答:生兜率还是生极乐,在于个人的根器如何。历史上古代有玄奘、道宣等,近代有太虚、虚云等,他们都上至兜率内院。然而对我等凡夫而言,关键要考量,在往生和不退证果这两个重要方面,选择哪条路成功率更高?这是从对机而言。下面衡量以后,我们会认定自己应该生西方净土。

  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回答:求生兜率也说到闻法和见补处佛,看起来与往生西方相似。但细细比较,两者大有优劣之别。也就是从我等根性而言,有两大差别:一、往生西方成功率高,以有佛特别方便摄受的缘故;二、往生西方全部得到不退转,得成圣果,因此求生西方。

  一、往生西方成功率高,以有佛特别方便摄受的缘故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为什么说往生西方更容易、成功率更高呢?可以通过实际的衡量和譬喻来证成这一点。首先看往生兜率的情形。纵然行持十善,恐怕不一定能生。何以见得呢?《弥勒上生经》中说:修行各种三昧,深入正定,才能得生。除以上条件外,再没有方便接引的涵义。不像弥陀法门,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光明力,只要有人念佛,佛就摄取不舍,有极殊胜的方便。

  也就是往生西方条件不高,只要念阿弥陀佛,纵然没得到三昧等也不要紧,佛的光明已经在摄受了,这是由佛的本愿力决定的。他成就了无量光,遍照无央数世界摄取念佛众生不舍。他无量劫来大愿大行的功德力成就了光明,光明是普遍的,就照在我们这里。而且佛的要求是,众生只要信他念他,就已经在摄受了。从摄受的涵义上看,众生非常容易得到阿弥陀佛摄受。

  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再从往生的角度来讲。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说到九品教门,有从下下到上上的各种行门。从中能看到,高高低低各层人士都能被阿弥陀佛的愿海摄受,乃至五逆十恶者,只要回心念佛,都为佛摄受,可见有极方便的涵义。为此,释迦佛殷勤发送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因为容易往生、成功率高。也就是众生只要具足信愿,念阿弥陀佛,就已经机感相应,决定能往生。从容易方面来说,就像世间招募人,谁愿意受招募,就会得到这些利益。如果有信心,愿意受招募,那能招所招两者机会一相投,一定能成办此事。

  譬如慈善家办无遮大布施会,谁只要愿意来取,就一定给予他所需。同样,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愿意去极乐世界,那一定成其事,得到所欲,条件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这就能肯定,对具缚凡夫而言,往生西方净土最容易、成功率最高,因此我们选择求生西方净土。

  二、往生西方全部得到不退转,得成圣果,因此求生西方

  这要从往生两土之后的差别来判断,从而决定自己的道路。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首先从得不退的比例来看。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的很多。那里没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传出微妙法音,众生一听都能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不享有此种加被。又有女人助长诸天人爱著五欲的心。再者,天女们的相好、音声等都很微妙,诸天耽著爱恋,不能策勉自己修行。这些都说明,生到兜率天容易迷于五欲等中而退转菩提。

  再看往生西方。在弥陀净土中,水鸟树林、风声乐响都传出微妙法音,众生一听到都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没有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伴侣。有这些助缘的支持、提携的缘故,烦恼恶业毕竟不起,因此能达到无生之位。这样比较,往生极乐净土是百分之百得不退,而且一生就得不退,两者有很明显的差异,有何怀疑呢?因此对我们而言,应该选择往生极乐世界。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其次从证果而言,也有优劣差别。像释迦佛在世时,有很多众生见佛而不得圣果,像恒河沙数那么多。弥勒佛出世也是这样,有很多人不得圣果。不像弥陀净土,只要生到彼国,就全数得到无生法忍,没有一个人退落三界,被生死业所系缚。生弥陀净土的证果率是百分之百,成佛率是百分之百,因此选择往生西方净土。

  下面再用实例证明这一点。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座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又听到《西国传》里说:有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同立志愿,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菩萨。约定好如果谁先走见到了弥勒,就要来传报一声。师子觉首先过世,一去几年不来。后来世亲显现无常,临终无著对他说:“你见到了弥勒菩萨就来相报。”世亲去后三年才来。无著问:“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你才来。”世亲回答说:“我到了那天上,听弥勒菩萨讲了一座法,旋绕之后就来报告。因为那天上时日很长,所以在这人间已经过了三年。”无著又问:“师子觉现在在哪里?”世亲回答:“师子觉因为享受天乐,他正在五欲里自娱自乐,落在外院的眷属里。从他去以来一直没见到弥勒菩萨。”像这样,小菩萨生兜率尚且耽著五欲,何况凡夫?看明白了这个情形,就发愿生西方,如此决定得到不退转位,先不求生兜率。

  第八疑

  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这里质疑:一生造恶者如何十念往生超出三界?因果不相应。也就是这样的众生无始以来造了无量业,今生没遇到善知识期间又造一切罪业,无恶不作,罪业很重,应当随重业迁生到生死及恶趣中。怎么临终具足十念“阿弥陀佛”,就超出三界往生净土呢?随业结生的定律怎么来融通呢?临终时随业的轻重决定来世受生,既然罪业重,十念念佛轻,怎么还能直下生净土超出三界呢?太不符合因果法则了。

  对此这样回答:一、一生造恶并不决定宿善力弱,反而以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表明宿善力强;二、不决定无始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

  一、一生造恶并不决定宿善力弱,反而以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表明宿善力强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众生从无始以来,因缘的情况特别复杂。心中积集的善恶业种各有多少、是强是弱,也没法凭一时的表现来论断。这一位今生造很多恶业的众生,他心田里的善恶业种各有多少、是强是弱,我们没有宿命通、没有微细智,并不知道。但可以以果推因,这一类人临终能遇善知识,而且一经劝导就发猛利心,十念就成就,超出三界,这就是宿世善业力强的表现。由此才遇到善知识,而且十念就成就。如果恶业多,尚且遇不到善知识,何况十念成就呢?

  这类人都是根性猛利者。只不过今生由于习气妄动,一下子迷惑了,一直造恶。但他的善根很深,一遇到善知识就能幡然醒悟,很快能转,心能提得起,显然是宿世的善种强。否则根性钝劣的话就发不起心,善知识劝也没办法念,假使念也没办法猛利。在临终紧要关头,竟然如此容易,实在是大丈夫!这属于宿世善种强的人。

  二、不决定无始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分二:(一)以道理证成;(二)以喻例和圣教证成。

  (一)以道理证成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你又认为,无始以来造那么多的恶业是重,临终十念念佛是轻。这不决定。你的理由是,无始到今天时间特别长,所造恶业的数量特别多,而临终十念时间特别短,数量特别少,以时间的久近和数量的多少来论断业的轻重。但这是不定的。什么原因呢?因为业力在心、在缘、在决定。现在以这三个因相来衡量,临终十念不决定为轻。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首先看造业时的内心状况。造罪时是从自己的虚妄颠倒生。譬如执著有我、有乐,为了我得到乐不择手段,造杀盗淫等恶业。这是从颠倒迷惑、虚妄的分别执著而生。众生无始劫来到今天,一直陷在迷惑颠倒的状态里,就像做一个颠倒的梦一样。现在到了临终,忽然间从善知识那里听到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这时他的觉悟心起来了。就像千年暗室,突然出现了灯明,不因为暗了一千年,现在只是刹那间的光明就破不了暗。即使暗了一千年,只要灯光刹那间显现,当即就破掉了千年的积暗。或者沉睡了一千年,忽然间醒来顿灭千年迷梦。像这样,觉悟心怎么不能灭痴暗恶呢?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再看两者造业所缘的差别。所缘有作用力,造罪时,内是虚妄颠倒痴暗心,外缘着虚妄境界,就生起这样颠倒的心识造作。而念佛心是从听闻到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以万德宏名作为所缘而生的。而万德宏名就是佛的无上菩提心,也就是无上光明心,它化成名号的表相。蕅益大师说:弥陀名号以法界为体,“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所缘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是无上菩提心,是真实的。一真一伪哪里能相比呢?

  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箭刺穿肌骨,中毒很深。但一听到灭除药鼓的音声,当即箭出毒除。哪里以箭入得深、中毒严重而不能去除呢?这表示灭除药鼓有拔箭除毒的力量,中毒者缘这个特别的音声就能出箭除毒。同样,行者虽然无始以来缘颠倒境界,起了很多毒素般的业障,然而一闻无上菩提心如来真实名号,当即就可以拔除,使心从罪障中出来。这是所缘上的差别。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第三、从决定趋势来看。平常造罪时,有间心即有违品等的心来间断,譬如造后反悔或者造时犹豫等。“有后心”指有后继的心起。而临终十念念佛没有其他心来间断,也不会有后继的心,当时一念心猛利念佛就得以往生,它表达了决定的趋势。

  (二)以喻例和圣教证成

  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1、童子出围喻。就像围了十圈的绳索,一千个人都无法扯开,童子一挥利刃,须臾间分成两段。“绳索”比喻无始所造的恶业,“十围”指众多,“千夫不制”指凡夫不能制伏,“童子”比喻初发心念佛行者,“挥剑”指十念念佛成就,“须臾两分”指在屈伸臂顷就舍此而生彼了。意思是,童子发了猛利心,持的是弥陀利刃,所以瞬间就能从业习中超出,与过去的业习一刀两断,当即舍此方生到彼方了。

  2、一豆火焚千年积柴喻。“千年”指无始以来,“积柴”指积聚众多烦恼,“火”喻智慧,“一豆”指很少。当时闻善友宣说弥陀法门,起了深信,以少时间的智慧心念火顿时焚尽烦恼而往生。这也表明当时的决定力量能从中超出。

  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接着以恶业来类推善业的情形。譬如有人一生以来修了很多十善业,应该升天,但临终起了一念决定邪见,当即堕入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的缘故,尚且能排开一生的善业,使人堕入恶道。何况临终猛心念佛,是真实无有间断的善业,怎么不能排开无始恶业而得生净土呢?这种责难是不成立的。

  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再者经中说: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时心猛利的缘故,能伏灭烦恼恶业,所以不必怀疑,决定得以往生。

  以上从心、缘、决定三个理由以及相类的譬喻、经教,证明了恶逆者临终至心十念决定得以往生。

  莫信异见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上古相传,判定十念念佛成就是别时意趣,这样说不对。怎么知道呢?因为《摄论》以及《杂集论》判别时意趣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发愿而没有一点行,那是别时意趣。或者像愿生安乐国土就能往生,闻无垢佛名就得无上菩提,都是给别时感果做一个因,还没有一点实行的缘故,可以说这样的说法是别时意趣。然而,如果把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判成别时意趣,那就是很大的误解了。因为临终已经有无间十念猛利善行,这就是行,既然有愿有行,怎么不往生呢?愿诸行者深思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信心,不要相信其他说法,退失信心,不再求生,那会陷坠在轮回里,得不到往生的大利益。

  第九疑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必定不得往生。

  这里提出两大疑问:一、西方距离此土有十万亿佛刹那么遥远,凡夫的能力很弱,怎么能到呢?二、既然《往生论》说到女人、根缺、二乘种不能生,那是不是女人和根缺者决定生不了西方净土呢?这是很大的疑惑,下面一一解除。

  一、不必担忧西方遥远,凡夫不能到达。这又通过教、理、比喻来证成。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回答:首先要晓得,经上说西方离此地十万亿佛刹,这是针对凡夫的肉眼、生死心量说的。譬如我们当前离月球有多远、离三十三天的天宫有多远,这样算上去,到极乐世界大约距离十万亿佛刹。然而要明确,假使众生净业成熟,临终有佛慈悲加佑,当时一心不乱处在定中,那就是净土受生的心。那种境界跟现在完全不同,当时处在心识离体的特殊时刻,又得佛力特别加被,处在在定之心的状况里,所以一念顷就生到净土了。以这个缘故,《观经》说: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再者要知道,我们的真心遍一切处,弥陀佛国就在真心中,因缘和合时当即就能生到心内的净土,不必担忧遥远。又要想到,阿弥陀佛是法界心,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当我们临终念佛时,佛光已经在摄受了,自心和佛心和合,当即能生到净土。就好比电视台发射的信号周遍在广大的空间领域,只要终端调频相应,当时就能出现声音和图像。同样,佛的光明、愿力遍及无央数世界,我们临终念佛的心就处在佛的摄受中,当时缘起一和合就为佛心所摄,这样当即就能生到净土,不必担忧到不了净土。

  接着又用类比的方式告诉我们,一定可以到达。

  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而且,业力不可思议,譬如一念就生地狱,一念就生天宫,同样一念就能生到西方,不必愁远。它是不可思议的缘起,当缘起实现时,一念就出现在西方了。又好比人做梦,身体虽然在床上,而心意识能够周遍到达他方一切世界。白天感觉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做梦时处在特殊的境界里,的确一念间就可以到达他方世界,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证。或者修行有所成就时,能随意到达他方世界,一念就到。所以,所谓的远近、快慢等,都是相应当时状态来说的,不能以白天距离远,一个小时走不了多少路,去推断梦里也是那么远,一个小时走不了多少路,那就太好笑了。或者不能以通常的状况推断禅定里的情况、特殊加被的情况等,不能简单类比。要这样想:在梦里,一念心就能到达那么远,根本不是白天肉身行走的速度可比的。像这样,到了临终,在心识离体的一刹那,又有佛力加被使得心不乱,这种状况一念就能生净土,不必怀疑。

  接着解除第二个疑惑。这又要明白《往生论》教证所说的涵义,并非指三种人不能生净土,而是说往生后没有这三种情况。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即如韦提夫人,是请生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

  总的来说,《往生论》这一句是讲,生到佛国以后没有女人、没有盲聋喑哑人,并不是说娑婆世界的女人和根缺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这样说,那就很愚痴,根本不理解经义。反证:譬如韦提希夫人是请生净土主,佛授记她和五百侍女都往生彼国,这不是女人能生彼国的例证吗?《法华经》说,如果如来灭后五百岁中,有女人闻到这部经,如说修行,在她命终时就得以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在莲花当中,宝座之上。这就知道,此间的女人能够生到西方。

  但此处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彼国,更受女身。根缺者亦尔。

  所谓无这三种人,是指此方女人和根缺人念佛生了彼国后,就不再受女身,而是丈夫身;不再受根缺身,而是六根具足,非常殊胜。二乘人回心愿生净土,到那里再没有二乘的执著心,不会执二乘为究竟,或者还抓住只求一已解脱的下劣作意不放。为此就说:到了那里,不会再有女人、根缺和二乘种性的现象。并非指此方的女人和根缺者不能往生彼方。《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也说到: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里的一切女人称佛名号,厌恶女身。舍命后如果还要受女身,那就不取正觉。连称佛名号,舍命后尚且不受女身,何况生到彼国,哪里会更受女身呢?再者,又哪里还会根缺呢?总之,这不是在因上说三种人不生,而是在果上说生了以后没有三种现象。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