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国家中,一切随順自然,领导人以身作则,对善者(守道之人)与不善者(不守道的人)都一视同仁,如此可以推广全国百姓都循归自然为原则去作人行事。全国人民皆守道的时候,无为而治就可以事半功倍了。所以在道德经CH79中,老子就如宗教家一样地劝人随遇而安。他的劝人方法非常特殊,他劝人:1、不要结大怨,如此就不必去调和大的怨恨。2、圣人以柔处下,就好像借助他人金钱时,仅仅拿着无权的下契,也不急着讨回。3、对待他人时,只是欢喜给出,而不索取。具有以上如此的順乎自然的有德者,自然可以得到天佑之福。
先将道德经CH79原文和白话译文登上,並讨论:
〖道德经CH79原文〗
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2、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3、有德司契。无德司徹。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CH79白话译文〗
1、调解大的怨恨以后,一定仍然会有剩余的怨恨留下来,这又如何可以称为是善事呢?[注:余怨=剩余的怨恨。为善=称为是善事。]
2、是故圣人仅仅掌握下契,而不向人索取。[注:左契-无权的下契。責-索取。]
3、有德的人仅仅握着无权的下契。而无德的人会像执掌赋税一样,咄咄逼人。[注:徹-赋稅。]
4、天道没有私心,永远降福于有德的人。[注:善人-有德的人。]
〖讨论〗
1、大怨之后,即使和解,仍有余怨,历史上的例子很多。以最近的二次世界大战的例子来说,德国在投降之后,深感后悔,所以道歉后、又再道歉,痛改前非,值得各国尊敬。反观日本,因为受了二颗原子弹的投掷之后,虽然无条件投降,在表面上战争是暂时结束。但是並不服气,仍然怀恨在心中,仍然希望再报此二弹之仇。仍然在暗地扩展军備,日本的海军舰艇的威力,可谓是亚洲第一, 在许多老日本人的心中,还是有余怨。
2、有德之人,心中纯粹,一切顺随自然,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会滿意,心中随时都怀有感恩之情,因此随遇而安。正如中庸书中所谓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並且“正己而不求诸人、则无怨”。所以老子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永远降福于有德的人)。”
3、此章可以称之为道德经的结论之一。结论是:守道的人,自然可以得到上天的保佑。当一个人的心态是一切随顺自然的时候,就无优无虑,而且无怨无悔,有如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老子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虽然有宗教的气息,但是道德经本身是毫无任何宗教信仰与礼仪的,其根本是与一切的宗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