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节前夜,特意找来了加拿大法语片,曾获2004年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奖的“The Barbarian Invasion”(中文名为《老爸的单程车票》)。这是一部很静很美好的电影,虽然他讲的是亲情,讲的是死亡,讲的是分离,但丝毫没有其他电影的悲催,给予我的反而是我想要的一份平静,就像喝了一杯茶的感觉。
剧情大抵是这样,父亲得了绝症,与其关系并不好的儿子前来照看。父亲曾是大学历史学教师,儿子却没有子承父业,他做了金融,儿子和父亲互相都有成见,开始的矛盾自不待言,如果不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儿子根本不想呆在医院里。
父亲可不是什么好人,很早就因外遇被扫地出门,母亲独自把儿子抚养成人,甚至在医院里,儿子也看见一个妖冶的女子和父亲的床上表演。父亲一生好色成性,有染的女子都数不过来。工作也不怎么样,被大学开除了。总之,一个乏善可陈的老头子,但儿子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决定给这个不称职的父亲一个最好的归宿。
儿子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用钱来做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一切事,以满足按他对父亲的了解,父亲此时所需要的一切,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他用贿赂使医院为父亲安排了最好的病房和医护人员;他让幼时的女同学,现在的瘾君子为父亲找毒品,以解决病痛;他花钱让父亲以前的好友,甚至是老情人来陪伴他;他花钱让父亲以前的学生来看他,夸他.....
到这时候,电影的情绪变了。在儿子用金钱购买的温情下,真正的温情也出现了。电影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了父亲和这些人的言谈中来了,从这些言语中,一个怀才不遇的父亲的形象就出来了,父亲学识渊博,狂放不羁,虽满腹经纶,却时运不济,事业上屡屡受挫,以致一生籍籍无名,在此濒死之际,壮志未筹身先死的感慨始终伴随着他的情绪中。至于他与那些女人的在世俗看来不堪的婚外情,也渐渐让人觉得可以理解。而儿子在给与父亲爱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爱。他开始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爱。同时,他的行为,也得到大家的赞赏。特别是那个曾经堕落的女同学,也对他产生了爱恋,并开始戒毒,走上了新的生活。
影片最后,父亲以安乐死的方法结束人生,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送他最后一程。在最后一段中,温情随着一些细致的镜头像一滴滴雨水使整部影片得到了润色,在篝火的烟雾里、皱纹上的泪痕、那些时而昏暗、时而明亮的光线里,感情也有了温度。老爸忘情地对儿子说,“我希望你也有一个象你这样的儿子!” 这是老爸所能给予的最高的评价了。老爸无憾地离开了人世,带着他似乎不配拥有的那番人间温情。而送行者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影片在一曲美丽的歌曲中结束,而这杯茶的余香却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相比母爱,父爱要差很多。对父亲怨恨的人很多,上世纪的恶魔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因为有很坏的父亲,使他们变得无比冷酷和无情,在他们的回忆中都要绞死父亲。毛泽东对父亲也充满怨恨,文革时甚至扬言,如果父亲还活着的话,要让他吃吃“喷气式”(一种酷刑)的滋味。不像话的父亲的比例要比母亲高很多,这可能与男性的特点有关吧。而就算合格的父亲,由于他们教育方法的严格和严厉,也会得罪子女。
因此会有很多怨恨的子女,成年后与父亲很少来往,最狠毒的是在父亲过世时不出现。世间最深的仇恨往往发生在最亲的亲人间,60%的凶杀发生在亲人间。用仇恨甚至杀害来解决与亲人间的问题是个好方法吗?
这部电影似乎在说,用爱来解决是最好的方法。父子拥有血源关系,具有基因所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紧密联系。而个人的怨恨,是意识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当儿子用爱来对待他的父亲,在给予的同时,他也得到了爱,使这份天生的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好好了解父亲,不是把他仅仅作为一个父亲,而是作为一个有缺点的成年的男性,看到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外表内有这一颗多么爱孩子的心。就象在这个电影里,即将走向死亡的父亲在海边看着儿子,毫无理由的搂着他,告诉他有多么爱他,死亡的期限给了父亲勇气,不顾他一贯的作风,展露了作为天下所有父亲一样的天性。
懂得母亲的爱,是很自然的,只有懂得了父亲的爱,才能证明你是成熟得足以面对自己将来的生活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