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之劫運,吾人所受種種災難,皆是過去惡業所招,以致感受現在苦果。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
※由其殺業固結,以致發生刀兵之人禍,與夫水火旱潦,飢饉疾疫,風吹地震,海嘯河溢等天災,各各相繼而降。
※種種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慘烈。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數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殺生食肉之業所結,現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
※刀兵匪寇,水旱疾疫之慘災,多皆由殺生食肉而得。
※由殺生故,大干天和,戾氣所感,至有水旱瘟蝗等天災。殺業所結,發生彼此戰鬥之人禍。究此災禍之由,總因宿世現生殺生食肉之所致。
※食肉之禍,極酷極烈,不但害及現生,而復累及多劫。
※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
※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
※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亦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以錢僱人代殺故。
※人一生不知喫了多少生靈。
※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彼等豈是木石,不知疼痛,不願生而願人殺而食之乎?汝既殺食他,他將來也必定要殺食你。
※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
※肉食有礙衛生,素食有益衛生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設法救護,尚恐不及,何可為悅我口腹,以殺彼身軀乎。
※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
※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昇沉,天下治亂之本。
※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既欲修持淨業,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喫素,護惜物命,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
※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喫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癒。且能培德而種善根。
※凡怨業病,醫不能癒者,至誠念佛,念觀音,即可速癒,乃怨鬼蒙念佛恩,得善道而去耳。
※遇極危急之災難,但念觀音聖號,最省心力,最有感應。
※既皈依三寶,必須要戒殺、護生、喫淨素。即一時不能喫淨素,亦須持十齋,或六齋,必須深知食肉之過,即非喫素日,亦須極力減少食肉,更須一心念佛。
※現今世道人心,壞至其極,天災人禍,時時降作。禍患之來,莫能預料,避無可避,防不勝防。若能依文鈔,嘉言錄所說,至誠念佛,及觀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轉有為無,或轉重為輕,決不至與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並能消除奇災橫禍。凡怨業病,醫不能治者,若至誠念佛,久之皆得痊癒。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當知無論何肉均有毒,由於殺時恨心怨氣所致,雖不至即時喪命,然積之已久,則必為瘡為病,自愛者固宜永戒。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
※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
※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
※有久嬰痼疾,中西醫士不能治者,令其戒殺護生,喫素念佛,念觀音,果真至誠,即可立即回機,不久自癒。
※儻能竭誠盡敬,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念南無觀音菩薩聖號,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對頭,彼若離苦得樂,病者即可業消病癒。
※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喫素念佛,願生西方,永出苦輪,普為同人,懇切演說。
※常行放生,常行殺生,天地鬼神常為鑑臨,必當降以禍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于戒殺放生,喫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
※余向提倡戒殺放生,因果報應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災人禍。
※醫病,宜於難癒之怨業病,令其稱念觀世音聖號,并勸令戒殺護生,愛惜物命。
※念佛之人,當喫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
※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
※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須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報,作惡必得惡報。
※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
※蔬食衛生,肉食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勿貪喫肉,喫了須還,還的時候,真箇可憐。
※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復。
※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以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若推究災禍之來由,多由殺生而起,欲止殺業,須從戒殺喫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
※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
※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
※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
※彼必期于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于將死也。哀哉痛哉。
※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怛。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倘遇不知者阻誹,遂可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
※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
※人惟欲眷屬團聚,壽命延長,身心安樂,諸緣如意,正應發大悲心,行放生業,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愛物之誠,則向之所欲,當可即得。
※現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無不提倡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以闡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樂,同得解脫也。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異,縱不能全皆感動,即感動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不止一人乎。
※凡生欲放,若夏日當宜速行。倘泥於等齊,按儀式作法,或至久經時刻,有礙生命。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縱彼業重,未能即生,我當仗此慈善功德,決祈臨終往生西方。
※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逐其生。
※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見,阻人戒殺放生之善,後來做了物類,決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時之苦,皆今日邪智所培植也。
※喫素不難,貪口腹,而欲喫素則難!三淨肉,及肉邊菜乃為下根人所立之法。
※佛制齋期喫素,原為永斷殺業,與令人永斷食肉之方便法耳。
※蛋亦不宜吃,以有生機。又且有毒。
※蛋不可食,邪見人云:無雄之蛋可食。此切勿聽信。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
印光大師開示(三)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
※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寅畏,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
※發露懺悔,于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佛像當作真佛看,不可做土木銅鐵等看。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
※凡誦經時,必須息慮忘緣,一心淨念,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誠到極處,豁然貫通。此是看經念佛最妙之法。
※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
※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報應,為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為,無大功效。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
※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
※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於此極者,皆由不明因果報應之理所致。
※因果者,實為維繫人心之大防,足以輔助王化所不足,乃世出世聞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鍵也。
※講因果之書,莫善於感應篇,及陰騭文。此二書,能為之常常講說,自有莫大之利益。
※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
※善教兒女,令知三世因果,實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為要。
※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
※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
※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
※提倡因果報應,莫善於教人受持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以善惡分類,一目了然,易于獲益。
※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則係示人克己復禮之寶鑑。
※安士全書,為古今善書之冠。
※善教兒女,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人少有賢母,長有賢妻,欲不為賢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圖太平之良策也。
※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少而得效巨。
※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
※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
※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古昔聖人,皆由賢父母之善教而成。
※凡教子女,必在於孩提之時,先須使知因果報應之說,則一切悖惡行為,自有所畏而不敢為。
※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
※既欲修持淨業,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喫素,護惜物命,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
※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僕,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
※固宜盡我之職分,以期佛天共鑒也。
※須知佛之教人,以力敦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為事。
※汝應著重于敦倫盡分,信願持名。
※念佛人,要各盡己分,不違世間倫理,所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者,必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盡己分,以身率物,廣修六度萬行,以為同仁軌範。
※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
※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喫素念佛,願生西方,永出苦輪,普為同人,懇切演說。
※佛教以孝為本。故梵網經云: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求得佛感應加被,斷無是理。
※觀經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為淨業正因。此十一事有其一種,以深信願,回向往生,皆得如願。
※女人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
※餵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
※生了大氣萬不可餵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餵,餵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餵就無禍殃。
※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餵不得,餵則不死,也須大病。
※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恒河沙數,可不哀哉。
☆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
☆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发大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饬终津梁此处原文有‘时间愈多愈妙’。近代大德普遍提倡续助念八小时至二十四小时编者敬注)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但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在眉毛上。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可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
☆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人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
☆将一个死字挂在头颅上。
☆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别念可得。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
☆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