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物质与自知之难
自读书时代起,我时不时听到 “仙”的评价。开始不明所以,次数多了也就自以为真有点“仙”, 即很有精神追求,不看重物质。
刚刚才发现,原来误会大了,我竟是有着比较物质的性情。
缘起是一位可爱的同事。她因不想两地分居而每周乘航班来教课,近来我才了解到她竟就住在办公室,一席睡袋凑合着,于是强把她拉到家里来。她正患急性支气管炎,没有遵医嘱输液,咳嗽着继续教课,教室里现成的麦克风也没有使用。还发现她预先买了一个馒头就是第二天早餐了。在这种身体情况下,拖着塞了不少书的行李箱,去机场还去坐需要绕转两次的地铁而不乘出租。我知她并非有财政压力,也不怎么介意金钱,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她从内心不在乎很多东西。年龄相近又是同事,对比分外鲜明,我蓦然意识到自己既娇气又物质,自我认知受到会心一击。
翻检以前的撰文目录,很明显,好几篇都是吃喝相关,怎么可能不物质?
思维突然跳跃,一个经典小说人物浮现脑海:葛朗台。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中塑造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已经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自幼听惯了对他的批判, 我以往不假思索地认为他很物质。然而,他真的很物质吗?又想到,学而优则仕、 好好学习努力做官是不是精神追求?然而这中国家长和学生们的普遍追求的仕进,曹公却借贾宝玉之口称之为“禄蠹”!由此可见,或许很多习以为常的观点都可以重新审视。
虽说物质被认为与精神相对立, 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物质乃意识基础,既对立又统一, 若完全没有了物质,也无所谓意识了。而(积极的)精神显然是被划到意识范畴的,必是与精神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定义一个人是否物质呢?似乎是一个难题。进一步,如何看待物质倾向?这是关于价值观取向问题,更难以讨论了。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应该从为性情和追求两方面来看物质倾向:首先看性情对于物质如何感受, 其次看志向方面是否是以追求物质享受为长远目标。如果想更全面审视自己,还可以再加上一方面,精神方面的追求有吗?是否反精神追求?
拿以上标准衡量, 葛朗台可一点也不物质:他既不享受物质, 也不追求物质享受。他追求的是“金钱”数字的增长,已经近乎精神了,或就是企业家精神。当然,他数金子的快乐勉强算是享受, 如果到现在, 他很可能就会每日打开资产的页面, 盯着庞大的数字乐呵。
再检点我自己, 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很愉快,吃美食很享受,品茶更心旷神怡。虽然还不至于对哪些物质爱到“一生当著几量屐”的境界,也无法否认在感官性情方面对于物质的喜爱。 “一生当著几量屐? ”语出《世说新语》,虽然成了佳话,爱好收集鞋子的阮遥还是被时人认为为外物所累,可算为物质倾向。由俭入奢易,物质倾向有可能导向物欲陷阱乃至于深渊。《韩非子》曾写: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从对个别美好物品的享受开始,会不会失控滑到如传说中的纣王一般无止境地追求物欲呢?
若是感官感受敏锐,遭遇的挑战会更高,更应警醒。灵敏是好事,但也伴随麻烦。还记得年轻时去大提坦国家公园游玩,那里空气极其清冽。驾车回来的路上,离人烟还有几十英里,已经闻到浊味,就知道回到人间了。又想到狗狗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怎么做到这么阳光的!推演其思维或许如此:臭鞋子二号味道近了,一定是主人回来了,高兴!汪汪!这可真具有挑战性。或许它们只是习惯了鲍鱼之肆,其实人也不难习惯。
葛朗台不物质,那么“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如何呢?如果只为了升官,特别是利他性的仕进,“为人民服务”而始终不贪图物质享乐,自当属于积极的精神追求, 不是贾宝玉口中的禄蠹。禄蠹的标志,除了渎职以外,同时也包括了追求奢侈享受。所以禄蠹的定义, 应当是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为官。 倘若不求享受,算不得禄蠹,也算不得物质。
想想同事和一些一些朋友们在生活方面的随意,或更有甚之,我家太后以及不少上一辈老人家的为节省不计劳苦的风格,突然明白,这清楚表明了物质享受对于他们不是很重要,我应该诚心诚意地敬重。
再进一步,论起物质的消费还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情形:真的喜爱这些物质, 或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消费,比如攀比、排场。拿茶举例,懂茶爱茶享受茶,和不懂茶却专门追求档次的情况相比,或许有所区别?如果在享用物质的同时,能够存有懂得和欣赏的情怀,是否可以看做存在一些精神的成分?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美好,若没有人爱它们欣赏它们,不是很可惜么?
况且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还是建立在使人们得以享有更多的基础之上的,虽然也遭到一定质疑,人民对此支持的意愿却不可忽视。沿着这些思路拓展,假如不进入精神乃至于宗教范畴, 而仍然停留在世俗层次,确实要认可物质的创造与消费的意义。
还有一个情况则是,有时候物品寄托特别的情意与情怀,更不可与一般的物质享受等同看待。之前在文中写过的魔王朋友,自称恋物癖,最恨明珠暗投、暴殄天物。我与她投契,这方面也有些相通,比如觉得美好的物品到了相配者手中就好,不必自己持有。物质主义包括对物质的占有欲,就与此截然相反了。近来她寻得绿松石设计了一款手链,未说什么,但我目睹相片就无缘由地觉得是为我而设计。此中情意,与宝石交相辉映,却不可以随意以物质为名来轻慢了。 使万物更加彰显其美,为万物寻得其适配之处,此等种种虽然通过物质来承载,依然体现很美好的精神。
联系到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那么可以这么看,对于天地与人间造物的尊重敬重与欣赏与否,使得消费同一样的物品带有了不同的精神含义。沏上有一阵没喝的岳西翠兰,满口沁香,恍然又回到春天初识的时分。感官可以带来烦恼,但更多的是丰富且美好的体验。我与岳西翠兰,哪怕明年搜寻不到它,或者决定不追求物质而不再去搜寻,此际之相知仍是彼此的嘉会良缘。
写到此际,猛然意识到自己又落入固有窠臼。近来看到一句话,也是遭到会心一击: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此语出自明代的《小窗幽记》,数百年前的古人之语,却刻骨三分地描绘了我因过度的挑剔或分别心而生的“不契”“不亲”的窘境。这确是我要好好留心改变的习性了,不可过于局限于喜爱自己认为美好的人或事物,而应当尽量从一切事物与人身上发现美好。
由于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很多利他的精神的表达也需要以物质为载体。比如,如果关怀谁,很可能会通过物质方面的馈赠表达出来, 如家长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具有利他无私的精神性质。我每每感念朋友们搜罗寄来的茶与吃食,死党自作主张为我做的理财,住院时因禁鲜花而收到的镀金玫瑰,此般种种无不载有深情厚意,哪怕是借用物质载体,却属于美好的精神范畴。
回看葛朗台,他虽然有突出的企业家精神,但对于其他的精神方面却过于无视,特别是那些以物质为载体而体现出来的利他精神内容,比如情义。这使得他即使不算物质, 也不具有多少精神了。但是我想还是应该对他做出一定的肯定评价, 他对于这世界经济有扎实的贡献,自己消费又极少,纵然吝啬也不应被当做完全反面的角色。
不值得称赏的情况是私利性的物质追求吧, 如禄蠹。或强调占有并反对精神价值的物质主义。
虽然给自己看重物质找出不少合理化理由,我还是想向同事或其他对于物质不挂怀的人士学习。敏感固然可做借口,然而并无益于解决问题,让自己的感官与精神斗一斗,淡化感官信息,让自己的精神更全面更深入实质,发现一切事物当中的可敬爱的恩德之处,是有益有趣的事情。比如可学习忽视一下口味,学着对每种茶都欣赏它的美。可尝试更加简朴的吃食,过更加粗糙的生活。 还可以更加勤勉,如果不误事,可以通过更加多的劳作比如乘地铁而非出租来节省开支。省下的钱财也不会闲置,很容易花掉,世上总是有很多需要的地方。
仙到底指什么或者我到底仙不仙其实无所谓,这小经历中最有价值的是能够在自我发现方面有所进步,人难自知,这样的机缘很难得。
龙血树记于20171017
注1. 教育相关:娇气与挑剔, 如果小孩子天生如此,或许与感官较敏锐有关。家长如果想改变这种倾向,如果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可能效果更理想。
注2. 应探讨一下用词。物质主义的英文是materialism, 对应materialism有两种含义,物质主义和唯物主义。物质主义认为物质的拥有与享受比精神更加重要,具有反对精神价值的潜含义。唯物主义人人知晓,是关于对于世界的根本认识的哲学范畴的概念。我并不反对精神追求,所以避免使用物质主义这个词汇,而采用重视物质或物质倾向的说法来探讨对于物质的感受和倾向。精神一词的含义也是多重的,这里主要指积极的非物质的思维或追求。因为是日常遐思,就不过多讲究用词严谨了。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