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伤感情,甚至会逆反副作用。
不管,早晚也要伤感情,因为会多走弯路丧失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有人性和动物性,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教育和学习也就有了两大类,知识性和体悟性。前者是大概率的甚至是肯定性,但是也是简明抽象总结性的。后者则是小概率的推导性的,多信息点的多项联想的。
举例来说,教幼儿分别猫狗。用前者的定义性教法,可能永远是夏虫语冰。而用后者,两张照片就解决问题。而且哪怕猫狗的分类体态千差万别,都不会出错。
课本类知识,基本上都可以走前一种教法。好处就是效率非常高。随便一个初中生回到古时候都是大学者。我们学习这些积累的知识,一天就可以走过百十年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为人处事,三观沟通,社会百态,比万千年前也没多少提高。非常非常困难把上一代的体悟传下去,几乎只有重新来过。
上一代总是想,我都搞明白了,告诉你就照做吧,少走多少弯路!然而几乎是无效。但是放手随便吧,看着兜圈子的就着急。有限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啊。于是就又出手。然而哪怕是听了老一代的,顺顺利利地爬了藤,貌似没走啥弯路。其实还是没悟。还是自己把握不好,还是得从头开始。
所以,如何平衡出一个最佳点,如何最大功率地学习体悟性技能,是一个难题。这个平衡点因人而异,但至少绝对的推和放肯定都不行。其中的取舍就见真心了。
打义工推体育是个办法。打义工要明白最大的目的,不是去糊弄学校,同时糊弄自己;也不是去心怀慈悲,拯救世界,忘了自己也在水深火热之人间;而是体悟人间,体悟人生,帮助自己,拯救自己。小中和小刘的一大差别,其实抛弃账面数字,小中的日子比小刘过得好太多。物质上的需求和压力甚低,对生活的压力和艰难完全缺乏认知。小刘的炫富其实是物质生活依然实质上很匮乏的表现。抛开账面数字,美国中北部,西北欧,澳洲等的确是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更多精神追求生活的阶段。但是后面的人又把他们拉回来了。因为追求物质的人们再刨他们追求精神文明的物质文明基础。这就是当今世界,伪全球化下的阶级矛盾的主要问题。中产阶级刚要修仙,被富裕阶级和贫穷阶级给拉住了。
教育小中认清世界的多样性和斗争性是当务之急。比上不上藤重要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