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科学上像辉煌时期的罗马帝国

昨天是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项:经济学奖只授予一位经济学家,那便是芝加哥大学的Richard Thaler教授。芝加哥的建筑学派可能比较分散,芝加哥的经济学派则专指芝加哥大学。Richard Thaler还不是超级名牌大学毕业的,应该说他的文凭来自不错的学校:本科,Case Western Reserve;PhD,U Rochester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当年不能像哥哥那样读东部的父母眼中的名牌, 只有去Rochester,然后在伯克利得博士。

因为芝大盛产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至于一位芝大教授的夫人,在离婚协议书上要求分得部分她丈夫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这位夫人的预见还真实现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具体描述可见此报道:“Perhaps nobody has been as pragmatic about the Nobel as the ex-wife of Chicago economist Robert Lucas Jr. In her divorce settlement, Rita Lucas demanded a stipulation that if her husband won the Nobel within seven years, she would get half of the money. In 1995, with less than a year to go in the agreement, Rita Lucas collected."。

由于芝大离我们近,大量芝大校友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就生涯:从至今仍然是论文引用数量之最(JBC蛋白测定法)的Oliver Lowry到开创肠道菌群领域的Jeff Gordon,芝大人太多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去年芝大校长在华尔街杂志发表文章,呼吁“言论自由为真正教育的基础”, 含蓄批判美国玩政治正确过了头的东西海岸的名牌大学。前不久群里讨论因敢言而在国内受迫害的芝大校友巫宁坤先生,我们佩服芝大的原因就是她教育出很多这样的学者,永远只是面对事实说话。芝大的这些特质确实与极度左倾的耶鲁不同,夸张点说,这些微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出炉后的人才成为做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真学者与纯人文的假绅士。

我在诺贝尔网站统计芝大教授得诺贝尔奖的情况时,刚好同济校友路过芝大Booth商学院的墙壁,那里展示了28位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大教授和校友,算上今年的共29位。仅以近50年来的诺贝尔奖记录评判,整个欧洲也找不到一所像芝大这样的大学,它还顽强地在芝加哥那么糟糕的区域生存着。

如果把对人类科学与技术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比作罗马,美国就是当今这样的罗马帝国,丝毫未见她衰的迹象。今年三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和三位物理奖得主均被美国人囊括,加上一位美国人获化学奖,以及一位美国人独享经济学奖。今年与科学相关的诺贝尔奖的10位得主中,8位是美国人,占全球的8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支配程度?仅从科技成就来评说,美国比当年的罗马帝国还风光。在这里应该告诫那些国内铺天盖地般转发唱衰美国帖子的人们,你们应该醒醒,美国仍然正当年。

我在读诺贝尔委员会关于化学奖的评语和Citations时感概万千,一句话被美国海归们带坏了的国内杂志崇拜现象,现在应该休矣。他们在中国发明了以CNS代替Cell, Nature和Science, 我们在美国只知道CNS是中枢神经系统,国内发明CNS的人还不是学医的。我在美国科学界几十年,从来没有在非华人科学家中听过有人使用CNS的缩写以代表杂志。

国内人跟风做结构发遍著名杂志,问题是诺贝尔化学奖甚至连引用他们的贡献都沒有,在诺贝尔委员会的87篇引用文献中只有武大校友和美国UCSF教授程亦凡的两篇。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涉及的发明冰冻电子显微镜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带来革命的关键论文, 都是发表在我们这些外行甚至不知道的专业杂志,更不谈Nature或Science了。我把它们标记出来了,从诺贝尔评委笔中,他们是靠这些关键文章授奖的。对发表热门文章的追求,可以使时髦的科学家随时跟风转向已经形成paradigm的领域,而我们在科学史里最应该欣赏和鼓励的是那些制造paradigm shift的原创科学家,这点诺贝尔委员会几乎总能评价到位。

芝大的28位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教授和校友:

今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及其相关的关键文献: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认同这个观点。
红新 发表评论于
AGREE: 按中国现在的投入,发展,30-50年后, 中国的诺奖得数会占有一个相当的比例。

>>>>>
modems 发表评论于 2017-10-10 13:50:01
美国诺奖虽多,也只代表30-50年前美国确实独步全球。以今天的经费投入,PhD等研究人员的规模和趋势看,30-50年后的诺奖,美国现在不会像现在那么压倒性优势。美国的优势地位大体形成于二战之后,但经济规模远在半个世纪前的19世纪末就是世界第一了,经费投入对研究成果的效应也许需要半个世纪才显现。今天的美国经济,经费已现疲态,和中国比30-50年后远不如过去,今天般乐观
amyktao 发表评论于
文學城還一些像樣的文章.
czhz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这次的奖是给Cryo-EM 直接观测生物大分子结构, 即两部分: 1)Cryo-EM; 2)观测分子结构。文献23是第一次用EM观测蛋白结构的尝试,虽然分辨率低,但告诉人这是电镜直接观察分子是可能的,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原创性极高。后面的工作实际是在完善和推进该工作。没有这篇文章,可能会有Cryo-EM, 但不可能会有用Cryo-EM观测生物大分子。诺委并不讨论所有引文,但discuss这篇,说明其重要性,说分辨率,并非贬低其重要性,而是为了引出下文。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发表评论于
So what?
what is you point?
Your point is: USA will be #1 forever?
Or: USA will be same as 罗马帝国, will be disappeared sooner or later?
czhz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Sanger是否参与创办JMB不清楚,Not surprised if he did, 但NMB被认为是Brenner的杂志。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zhz' 的评论 : 回复 'czhz' 的评论 : 我是根据评委意见书找关键文章的,这个奖是授予冰冻电镜,那23虽为Nature 但是普通电镜,评委评语也与31不可比拟,请看这里摘自诺贝尔委员会的评语:““Using these data they obtained a 3D map of bacteriorhodopsin, which revealed the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the protein, but still at a rather low resolution (23).

......

The year 1990 marked a critical milestone when Henderson and colleagues (31) show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biomolecules using cryo-EM through averaging over many copies of the same object (Fig. 2). ”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zhz' 的评论 : 知道好像Sanger参与创办的JMB。
声嘶力竭123 发表评论于
如果美国真的没落了,如果美国仅仅是最后的疯狂。那为什么每天还有那么多中国的商务考察团,公务考察团屁颠屁颠的坐着飞机来到美国,忍受着长途飞机之苦,忍受着甚至是移民局的刁难?那为什么楼下诸君还死赖在美国不回到自己的祖国怀抱中去呢?做人无耻到可以这样,今天国人的形象就是坏于你这帮人手中。
czhz 发表评论于
更不谈Nature或Science了。我把它们标记出来了,从诺贝尔评委笔中,他们是靠这些关键文章授奖的。
---------------------------------------------------------------------------
为什么不标引文23的Nature paper?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per.
czhz 发表评论于
modems 2017-10-10 13:50:01 美国诺奖虽多,也只代表30-50年前美国确实独步全球
-------------------------------------------------------------------------
最好不要信口开河。随便举几个例子,得2012年化学奖的美国人是凭2007年的成果,2014年的Eric是2006年的文章,得奖时才54岁。什么30-50年前,自己在那想当然。
Goldwang 发表评论于
"这是最后的辉煌",有这可能。
czhz 发表评论于
都是发表在我们这些外行甚至不知道的专业杂志,
------------------------------------------------------------------
You never heard of JMB?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dems' 的评论 : 关于你的观点,可以看我前不久写的这段文字:“美国的自然科学持续在世界上处于支配地位,也许你会说这些成就是在三十年以前完成的工作。我们几乎可以每年这样说,让我讲个故事吧。我在27年前入美国一流大学受训,几个月后正值诺贝尔奖公布的日子,当时没有网络,靠听收音机知道消息。实验室的美国博士后们相互间的问题是:“今年的奖授予哪个大学?”,他们想当然应该有美国人,因为他们没有问是“哪个国家的人?”。快30年过去了,美国学生仍然会习惯于问哪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因为CRISPR, 肠道菌群或免疫治疗又是美国人在引领天下。在美国的大型报告会中或小的讨论桌上,放眼望去太多不同专业领域的世界名流。”
试试水 发表评论于
不是唱衰美国,只是一个基本事实。这是最后的辉煌。美国在吃最好的一点儿老本儿。看样子你也来美国多年了,比一比当年的美国,你自己也明白,只不过掩耳盗铃罢了
modems 发表评论于
美国诺奖虽多,也只代表30-50年前美国确实独步全球。以今天的经费投入,PhD等研究人员的规模和趋势看,30-50年后的诺奖,美国现在不会像现在那么压倒性优势。美国的优势地位大体形成于二战之后,但经济规模远在半个世纪前的19世纪末就是世界第一了,经费投入对研究成果的效应也许需要半个世纪才显现。今天的美国经济,经费已现疲态,和中国比30-50年后远不如过去,今天般乐观
Liberty-bell 发表评论于
真是篇好文章。在国内上大学里读了所有可找到的 Milton Friedman 的著作,对我思想信念形成有重大影响。
二战中当美军陆战队员在硫璜岛顶????树起那面国旗时,在场的海军部长激动地喊:这面旗帜代表着陆战队今后五百年的荣耀!这是一语成谶。美国的伟大至少还可保持四百多年。
7grizzly 发表评论于
I'd interpret this as a sign that capital/science is undermining the glory of the American empir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