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滴(二十六)古籍文献记载目录

宋官哥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自古以来有关考证和官哥窑的记载,在历史文献上零碎有限。为了研究便利,我将有关南宋/元官哥窑的古籍做个目录汇总和摘文索引。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发现,以作修改和补充。

1

唐代陆羽著《茶经》

2

北宋王黼等著《宣和博古图》

3

北宋吕大临著《考古图》

4

北宋欧阳修著《集古图》

5

北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著《金石录》

6

北宋薛尚功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7

南宋1211年的叶寘《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馀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 晚数十年的《负暄杂录》也有类同的记载。 

8

南宋1206年的《云麓漫钞》载,“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近临安亦自烧之,殊胜二处。” 

9

1265-1274年的南宋官史《咸淳临安志》载,“青器窑在雄武营山上圆坛左右。”

10

元代蒋祈著《陶记》

11

元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刊《静斋至正直记》载,“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宜兴)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今在庆元(宋时庆元属龙泉县管辖),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

12

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曹昭著《格古要论》,提到[”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也少有。成群对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13

明代《宣德鼎彝谱》讲:“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这便是官窑作为五大名窑中的一个窑系的最早说法。

14

明代王世懋著《窥天外乘》

15

明代张应文著《清秘藏》

16

明代黄一正著《事物绀珠》

17

明代谷应泰著《博物要览》

18

明代陈眉公著《妮古瓷》

19

明代屠隆著《考盘馀事》

20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陶埏》

21

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中对南宋官窑瓷器的描述:“模范极精,釉色莹澈,为世所珍。”

22

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讲:“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23

明代《浙江通志》说“处州……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弟曰生二窑……”

24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破……”

25

明代万历十九年本(1591),高濂《遵生八笺》所记:[“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佳耳…」[官窑在杭州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乃器上仰,泑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

26

清代蓝浦著《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中关于”哥窑的记载,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釉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唐代《肆考》云: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龟子,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极碎,今但辨隐纹耳,又云汁釉究不如官窑。”

27

清代无名氏的《南窑笔记》“哥窑”条记载:即名章窑,出杭州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寺,故釉色仿佛官窑。纹片粗硬,隐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

28

清代吴骞著《阳羡名陶录》

29

清代梁同书著《古铜瓷器考-古窑器考》

30

清代朱琰著《陶说》

31

清代寂园叟著《匋雅》

32

清代程哲著《窑器谈》

33

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

34

民国赵汝珍著《古玩指南-瓷器》

35

民国邵蛰民著《增补古今瓷源流考》

36

民国杨歗谷著《古月轩瓷考》

37

民国向焯著《景德镇陶业记事》

38

民国郭葆昌著《瓷器概说》

39

民国吴仁敬、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

40

民国吴仁敬、辛安潮著《绘瓷学》

41

民国江思清著《景德镇瓷业史》

42

民国张雯然著《江西陶瓷沿革》

43

民国陈万里著《瓷器与浙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