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着俄罗斯》— 你所不知道的早期苏维埃艺术

古稀老翁防痴呆,学习码字非有才,有话则长无话短,艺术本是开心菜。无病呻吟莫耻笑,偶有得罪莫见怪,君子自有常来客,清茶淡酒敞胸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红星照耀着俄罗斯》
— 你所不知道的早期苏维埃艺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00年前的十月,列宁在俄国领导发动的这一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艺术。
   本文无意去谈论此类革命的功过得失,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批绝大部分人所没有见过的、珍贵的历史资料,看看在这场血与火的革命中催生出来的早期苏维埃艺术,以及他们的命运。
   作为一个历史的回顾,我觉得还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些珍贵资料全部来自一位叫大卫·金的伦敦记者的私人收藏品。

      大家知道我最大癖好就是逛书店,那年,我便是在伦敦泰特画廊的书店里闲逛时,无目的扫视的眼光突然被一幅极其熟悉的图像抓住了,在众多西方大师画册堆中出现了和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一个头戴红星骑马冲锋的“红军”形象,这形象霎那间几乎钩起了自己全部童年的记忆:保尔·柯察金、列宁在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难忘的一九一九、以革命的名义、攻打冬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伟大的公民……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一切似乎是过于熟悉了。
  抓住我眼球的便是这本名为《红星照耀俄罗斯》的画册
 
《红星照耀俄罗斯》图册封面

  当我打开这本厚达350多页500多幅图片的画册时,更是大吃一惊:书里的大部分图片都是我从没有见过的!
    站在那里, 徐徐翻来,越翻越有兴趣。这些图片和配注的简短文字,如同一部高度写实的纪录片,将一段曾经发生过、并着实改变了人类命运的、血与火、革命与动乱、希望与恐怖、英雄主义和大屠杀混杂的真实的历史,从我们以前“被所知”不同的另一个角度,再次展现在你的眼前,使你情不止境地为之震憾,一种莫名奇妙的好奇感攫住了我的心。我花去了25英镑,还让它占去了我行李箱1/12的重量,把这本图册揹回了加拿大。

    此书的副标题是:《从1917到斯大林逝世的苏联视觉史》。
    作者:大卫·金(DAVID KING)— 一位住在伦敦的新闻工作者,也是《被消失的人民委员》《斯大林俄国对摄影和艺术的窜改伪造》《普通公民们》《斯大林的受害人》等众多苏联专题著作的作者。
   《红星照耀着俄罗斯》中的图片都出自大卫·金的私人收藏。包括摄影照片、宣传招贴、报章杂志印刷品等。作者在历史的急剧变化中抢救和保存了不少现今已是“绝版”的图片资料,这回是首次复制出来和公众见面,所以弥为珍贵。
     本博文重点挑选了苏维埃早期到斯大林30年代收紧文艺政策、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前的20余件艺术品,加上原文字说明摘译,供网友分饗。括号( )中的文字是本翁插入的夹议。
 
图1  宣传招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20年代中期  列宁格勒  佚名艺术家 水粉画
 
图2  《十月》
1921年 谢尔盖·切库宁为早期苏维埃政权摄影集设计的封面画
(图1、2,手法上都有着明显的立体派和未来主义的痕迹)
 
 
图3、图4  《列宁像》
一幅准宗教式的列宁像,1922年 彼得格勒 斯莫利可夫作
是用1918年布尔什维克制定的苏联宪法前六段文字拼成的一幅肖像
(这做法也可以说是很“当代”的)
 
图5  《车站装饰》
这是彼得霍夫车站装饰的,一件受Suprematist“至上主义”影响而创作的艺术品,包含有一个倒向地面的双头鹰,文字口号是:“帝国主义战争和独裁政权的倒台”
 
 
图6、图7  《小油灯》杂志的两期封面 
封面画作者:奥尔迦·阿莫索娃,1911-1914曾在罗马学习艺术

布尔什维克认为这杂志政治上“有害”,波罗的海舰队起义后,此杂志同其他那些被称作“布尔乔亚的出版物”一起封掉了。在经过和布尔什维克四个星期艰难的谈判协商后,杂志得以复刊。但国内战争开始后,又被再度封杀。(可看到封面的艺术风格是受到当时风靡欧洲的“新艺术”和DECO艺术的影响,尤其是比亚兹莱插图风格的痕迹很明显)
 
图8 《十月之夜》
此画作者鲁道夫·法兰兹,
他是当时彼得格勒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文明委员部主管宣传鼓动的负责人
 
图9  《街头雕塑》
作者尼古莱·柯利  1918年十月革命一周年时,竖立在莫斯科革命广场
大白石块代表反革命力量(白匪)被一个红色的楔子(红军)从中劈开
用胶合板围成的黑色底座后面有个门,里面是一个够大的储藏室,
用来摆放街道清洁工所用的扫帚和铁铲
 
图10  《共产国际》
谢尔盖·切库宁为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做的封面设计
 
图11  《托洛茨基像》

在革命早期,尤其是内战时期,托洛茨基作为列宁最主要的助手、苏联红军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他享有着极高的声望和权利。斯大林执掌政权后,“托派”被打成了“反革命”,托洛茨基流亡国外,最终被克格勃暗杀在国外寓所中
这里是一幅用立体派和未来派手法画的托洛茨基像,大约作于1920年,艺术家佚名。20年代后期,所有保存与托派或被称为“人民的敌人”有关联的事物,都意味着要坐牢、去集中营或处死,这幅像能保留下来实属罕见。
(和政治同步,这类“西方形式主义”的艺术手法也被宣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敌人”,从20年代末起,在苏联艺术中消声灭迹了)
 
图12  《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图中五个俄文字母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缩写。此宣传画的作者是弗拉基米尔·列别杰夫,1920年由波罗的海苏维埃革命军政治部出版。从30年代起,两个S(Socialist和Soviet)位置作了交换,更名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图13  《战争》
这是全俄中央行政委员会1919年在莫斯科出版的“苏维埃年历”中一幅极富装饰趣味的插图,在那个巨大争执的年代的苏维埃出版物中,这一新颖奇特的装饰风格是异乎寻常的。
 
图14  《消灭世界帝国主义》
一幅讽喻宣传画的杰作,作于1919年,
作者是国内战争时期布尔什维克最负盛名的政治宣传画家基米特里·摩尔。
宣传画黑色文字右上角有一行红色小字,声明:
“任何对这幅宣传画的破坏或覆盖,都是一种反革命行为的表现”
 
图15  《罗斯塔之窗》

革命初期,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发动组织艺术家开辟了《罗斯塔之窗》,由艺术家创作讽刺宣传画,手绘和模版印刷,张贴在全国各地的电报局营业室的窗户上。
据估算,在内战时期,他们一共制作了3000多幅这种宣传画。
这是其中的一幅,创作于1920年,正值波俄战争,用来讽刺波兰的大地主:“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一个共同的口号 — ‘潘’将不再是劳动人民的统治者”
 
图16  《‘潘’在破坏,普罗大众在创造》
作者是阿纳托里·彼得里茨库 作于1920年  

这张印刷品,来自基辅RUK出版社(RUK有革命乌克兰艺术家和手艺的双重意思)《乌克兰革命宣传画》一书的彩色插页校样。此书应是为纪念十月革命15周年于1932年出版,但是找不到任何痕迹证明它曾经出版过,可能因为不太符合独裁者很快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胃口,此书已成为斯大林主义者书籍审查制度的牺牲品。
 
图17  《共产国际》杂志封面
季诺维也夫主编   画家库斯托基耶夫作封面
(季诺维也夫后来也被打成了“人民的敌人”)
 
图18  《年历封面》
1922年,库班 - 黑海地区国家出版社出版,佚名艺术家
(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
 
图19  《要拥有多,你要多创造;要创造多,你要多知道》
画家泽林斯基创作的宣传画 1920年 彼得格勒
(用镰刀、麦穗和打开的书,表示号召农民学文化)
 
图20  《红色莫斯科 - 世界革命的心脏》
1921年 由“高等国立艺术与技术工作室”出版的宣传画
 
卢那察尔斯基曾在1919年提出:艺术教育“提供产品比教授美术更为重要”,随后成立了这一工作室,以培养社会主义者成为“艺术家-建造者”把艺术和设计归为一个大的学科范围。1920年代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著名的前卫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电影艺术家有:李西斯基、柳博芙·波波娃、亚历山大·罗德琴科、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弗拉基米尔·塔塔林。20年代末,这些著名实验艺术家和设计家的作品,越来越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摇旗呐喊者们视为敌人。1930年工作室被关闭。改成保守的莫斯科艺术学院。
 
图21  漫画杂志《鳄鱼》封面
1927年11月14日,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被开除出党。这是11月号《鳄鱼》杂志的封面,画中把托洛茨基画作一个摇琴手,唱歌女郎是季诺维也夫,加米诺夫只是一只鹦鹉。漫画作者是依里斯耶夫。
 
《鳄鱼》杂志上另一幅讽刺东正教教会的漫画
 
 
 
 
 
图22 - 图26 《红色涅瓦河》周刊

《红色涅瓦河》是一份广泛发行的文学艺术周刊,创刊于1923年,彼得格勒,总编是当时的教育与文明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作为人民委员,他致力于教育和鼓励工农去享有和参与20年代丰富的新文化生活。为了这目的,杂志定期印制国内外艺术家绘画作品的大张彩色复制品。外国画家中包括了像雷诺阿、塞尚、高更,以及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等人的作品。这在当时是很激进的。这个非常成功的大众普及教育项目一直延续到1930年。在1930年后,斯大林对文艺政策的收紧,使此杂志的尺度也不得不收紧。
 
图27  《穆拉的第三个老婆》
约瑟夫·盖拉西莫维奇设计的电影海报。《穆拉的第三个老婆》是1928年列宁格勒苏维埃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无声故事片。
 
故事大意:苏维埃政权初年,伊斯兰神学教师加尼耶夫妻子死后,要娶他的小姨、年青貌美的爱莎为续,而爱莎爱的是共青团员学生沙基尔。爱莎被迫和加尼耶夫成婚。新婚之夜,爱莎逃了出去。在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她去敲了富商阿不杜拉家的门。她怀孕了。爱莎向共产党妇女部求助。在她们帮助下,爱莎当了小学教师,生了孩子,送进了当地幼儿园。加尼耶夫和阿不杜拉都想把她劫掠回去。紧急关头,爱莎写信给正好从大学回家乡来,准备完成实习项目的沙基尔。沙基尔娶了心爱的爱莎,成为孩子的继父。
 
图28  《丽人》
亚历山大·努莫夫设计的电影海报 

《BELLA-DONNA》1927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美国电影译制片
当时,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非常受苏联观众欢迎。对于急需资金的、苏维埃自己急速发展的电影工业来说,译制发行外国电影,是极重要的资金收入来源
siliconbeaver 发表评论于
Second! 俄罗斯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史的精华。
伯乐山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蓝天白云915LQB' 的评论 : 我是文革前的美院毕业生,研读过俄罗斯艺术史,对革命前的俄罗斯艺术了如指掌。此文的目的并非介绍俄国艺术,而是在100年后,希望借此来回顾此革命对艺术的影响,以便今人更好认识当下。
伯乐山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少林商僧' 的评论 : 谢谢理解
伯乐山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ng' 的评论 : 谢谢您认真读了此文,十月革命初期,留在苏维埃的俄国艺术家还多少享有一点"夹缝中的自由,党内高层的权力斗争也直接反映在艺术政策中,到30年代斯大林收紧文艺政策,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连这点自由也没有了。
伯乐山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ndy47' 的评论 : 谢谢点评,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您显然出于对政治宣传的厌恶,没有认真读文,所以没有理解此文背后的历史观点。如果你读过我另一篇博文《巴克斯特和俄罗斯芭蕾的黄金时代》,恐怕您就不会下这个结论了。以史为鉴是很重要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历史的最大教训,就是人们永远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大意),所以历史在100年后,还会重复出现。
少林商僧 发表评论于
谢谢楼主为我们分享这份历史遗留下来的充满苦涩的艺术大餐。
Sophie308 发表评论于
有时候感到艺术家在俄国当时虽受压抑,也比中国艺术家的日子好过许多。
cng 发表评论于
不少作品即使在表现“革命”的主旋律,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饱含了无限的艺术匠心,可见苏联艺术家在夹缝中生存的不易。值得收藏!
Quarx 发表评论于
楼下说的都挺好。俄罗斯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史的精华,很多国家没法比的。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ndy47' 的评论 : 你说的很对。俄罗斯绘画艺术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支绚丽的花朵,虽然被共产主义这个政治正确,糟蹋了不少,但传统的东西还是很精湛的,应该去找这些精华,而不是类似文革宣传画。
andy47 发表评论于
你举的这些多是共产党的斗争文学宣传画,其实前苏联还有象肖斯塔科维奇等艺术大师。说明你和我一样从小能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少,最多是一些小说,前苏联红色电影之类。我们对艺术了解得太少,生活贫乏得很。前苏联有大量的音乐等艺术学院,传承了俄罗斯的艺术传统。哪像中国编些样板戏,姚雪垠的《李自成》,就那么几本小说,姚还狂妄得很,妄称“李学”,很好地解释了什么叫坐井观天。我觉得你现在写的这篇短文仍然显示出你认识的缺陷。我现在一直在坚持欣赏古典音乐,基于这样返老还童式的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补课,即便我再有很大的猎奇心理,我也不会去搜集这些垃圾宣传画。多有得罪,请楼主原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