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投资组合,价值投资者没有统一的看法。
(又是转发群主的旧文。删减了一点点。这方面我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可能更适合小白,当然也可能只适合自己。以后有时间会整理分享。)
有极小的一部分投资者根本就不管什么投资组合的管理。符合他们的投资标准的标的将进入投资组合,不再符合他们的投资标准的标的将被剔除出投资组合。不同的标的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毫无意义,有时同一个行业的公司股票可能会占投资组合的50%以上。通常,他们也不在意单个仓位在投资组合所占的比重,单个仓位占据投资组合的25%稀松平常。疯了吗?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位最顶级的投资之神,对于投资组合就都持有这个态度。他们有本领这么认为这么做,因为他们证券研究的深度非常人所能企及,他们形成的观点的高妙非常人所能企及,他们执行的精准非常人所能企及。
但我等是常人,我们研究的质量低,我们常跟风,我们老是管不住自己,我们总是犯错误;所以,我们得借助于投资组合管理来降低由于我们的愚蠢而产生的风险。
投资组合管理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投资组合内最好有多少的股票?
投资组合内一个标的最多可以占据整个投资组合多大的比例呢?数学家给出2p-1,这里p即你对这个标的达成预期结果的概率或把握的估计;如果你的把握有五成,2p-1 = 2 X 50%-1 = 0%,你不该入仓;如果你有六成的把握,2p-1 = 2 X 60%-1 = 20%,说明该标的最多可占总资本的20%。你可以通过累计自己以前每一次投资动作总结出自己投资操作大致的把握。通过推算,巴菲特对他自己投资操作的把握大致在62.5%。不管你有多么牛逼,请把你对自己投资操作的把握定在巴菲特的水平下面,即60%以下。也就是说每个标的占比不能超过20%,也就是说整个投资组合里至少要有五个以上的个股。
当然,个股之间得相互独立;至少它们之间的关联系数得要越低越好,这样个股之间才会有你跌了我涨了这种相互补偿效应。金融学理论研究表明,一个投资组合内个股数目超过16-17之后,通过额外追加一个股票而得到的个股之间相互补偿效应便显著降低。所以,投资组合内个股数目完全没有必要超过15个。
综上所述,一个投资组合内个股数目宜控制在10个左右。维持大致这个数,您可以在多个因素之间找到平衡。一个投资组合内个股数目太小了,您就无法得到个股之间相互补偿效应 - 投资操作中唯一的免费午餐。相反,价值投资讲究研究深度,研究范围缩小到您的能力圈之内您才能深入研究。也不能太累,否则身心疲惫之下您会犯愚蠢的错误的。您可以通过比拟母亲生养孩子数目来理解不同的路子:在生存环境险恶的社会里,一个妈常生养5个8个10个孩子;孩子多了也照顾不过来,死三五个是常事儿,活下来的也好不到哪儿去。在生存环境优越的社会里,一个妈常生养1个2个三个,个个都能成年,教育也到位,给整个社会的回报自然更高。
请注意,每个标的的仓重即包括主标的也包括仆从的对冲工具。
2。怎么控制投资组合的总体质量?
无非控制进与出而已。进,必须完全符合投资标准(见价值投资者怎么选股?)。在,必须密切观察股票后面的那些公司的运营进展。一旦一个公司一个股票不再完全符合投资标准,必须把它剔除出投资组合。这个绝不能心慈手软,优柔寡断。
如果发现更佳的标的,需要减仓或清仓某个股票以筹集资金,您得考虑税收事宜。
可以通过叠加投资组合内个股在以前几个熊市中的表现来获得你的投资组合在未来抵抗熊市的能力。若该能力较差,最好提前补强。补强的方法包括引入针对个股的对冲。我喜欢把对冲限制在个股的层面上,因为那样更有针对性。我不喜欢通过做长做短SPY之类的对冲,因为我们没有预测市场动向的能力。
3。随着投资者年龄和本金的变化怎么调整投资组合?
临近退休,投资者更喜欢收入型股票。本金多了,便不必着力追求高成长。这些会导致个人投资标准的变化。投资标准变了,投资组合自然要相应调整。收入型股票强调稳定而较高的分红。REIT,高股息公司如烟草,传统制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超大石油,老牌工业,蓝筹等从前不入法眼的如今变得可爱起来。盈利不稳定的公司,如高科技,生化制药,中小盘股,新兴市场,慢慢地退出。详情参见另一个帖子:“投资攻略之七:临近/已经退休者的股票投资组合。”
只是要注意,这个调整不能玩得太猛;宜在老牛市退出成长型,熊市进入收入型 - 损失一点时间而持有现金没什么大不了的。
1. SWAN(Sleep Well At Night)型的股票,有持久的宽阔的护城壕,股价缓步上升,波动不大。这类股票的例子很多,如烟草公司MO和PM,日用品公司KMB等,又如电力公司或不动产公司,支付极高的股息。适宜于大萧条时入仓,多年持有,并积累派发的股息,等下一次大萧条时加仓。
2. EGG(Evergreen Gallopping Grower)型的优质股票,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无限的成长空间,健康的内在动力。例如UNP,WAB,V,VFC,MCO等。适宜于熊市入仓,多年持有。
3. EDI(Event-Driven Investment)型的股票,不确定性小,宜做短平快投资操作,赚15-25%即可鸣金收兵。比如公司分拆(spin-off,如AGFS),互助社转体(demutualization,如BHBK),兼并收购(M&A)等。
投资攻略之二: 事件驱动之互助社之股份化,以 FNWB 和 BHBK 为例
投资攻略之三:事件驱动之公司分拆和扭亏为盈, 以AGFS和GNW为例
4. Deep Value即深价值股,通常隶属于强周期性的行业(比如,但不限于,金融保险),公司业务正常运营,但市场突然对其价值做出极度非理性的估算;入仓宜依托股价大幅低于净资产价值所产生的安全边际,进行中期投资运作,瞄着十倍股。例如2016年的GNW,SVU,CIG等。
我记得曾有听到讲“年轻的也要保守投资”。这话正确无比*,只是不同年龄的人得要按照自己不同的精力时间储备调整投资运作。有的类型的投资标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有的则需要较低的时间成本。研究上面四种类型的股票所需要投入的精力时间依次增多。从这个角度说,年纪轻的,精力盛的,多做些EDI和Deep Value;中年的,上有老下有小,以EGG为主;老年的得着机会多吃进些SWAN。
但无论老少,EDI不宜超过总资本的20%,Deep Value不宜超过总资本的10%,EGG和SWAN应为投资组合的中坚力量。
*注:对冲一下我的话:
上面四种类型的股票所内含的风险,只取决于单个标的本身的种种特性。并不是说Deep Value风险必大,有的情况下Deep Value几乎没有多少风险;也并不是说SWAN风险必小,高位入仓SWAN或EGG风险极高。归根结底,可以这么讲:
- 哪个标的为您提供的安全边际大,它的风险就小;
- 对哪个标的的理解越深刻,风险越小;
- 在投资决策中越理性,风险越小;
- 在投资运作中越能坚守纪律,投资运作风险越小。
所以,风险主要内在于您这个人本身,而不外在于标的。
投资运营无非如下几个方面:
- 界定自己的能力圈,认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挑选适合于自己做的投资标的,基于对公司的全面研究和对管理层的鉴定;
- 确定针对挑选出的投资标的所必需的安全边际,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算和对股票价格历史的研究;
- 控制自己的情绪,执行既定投资决策。
投资回报无非两部分,一是分红,只要公司盈利健康即可保障;二是股价上浮。股价上浮需要有向上的驱动力。股价向上的驱动力通常包括由两种力量,或均值回归(reversion to the mean)一类的股价向内在价值运动,或增长中的内在价值带动股价。
买入股票之前,得算清哪个股票的价格上浮的驱动力在哪里。更深一步,甚至要分析出驱动力的具体实现方式,或负面情绪衰减纠偏转正,或错误认识纠正,或利多消息连连,或正面惊喜不断,或不定因素消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下面围绕安全边际概念看一看楼上所列出的投资组合内的四类股票。
SWAN和EGG:
这两类公司的共性是其内在价值在长期时限里持续成长,不同是SWAN缓慢稳步成长而EGG健步成长。或依靠牢不可破的定价权年复一年涨价,或在近于无限的市场里低成本扩张,或通过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或通过资本支出持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总之能够维持足够高的ROE,每股盈利不断扩大。每股盈利的扩大带来内在价值的增长,而内在价值的增长是催生股价上升的原动力。
这两类股票,若能在盈利力价值以下入仓即可满意。安全边际主要由成长预期组成,若能含有一部分盈利力价值则甚好。
EDI和Deep Value:
这两类公司的共性是投资者不期待其内在价值在中期时限(3-4年)里有显著增长,但均值回归(reversion to the mean)预期将把低股价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值转化为投资回报。EDI的最终股价和时限都是比较确定的,使得杠杆化成为一个选项。Deep Value的特点是股价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值巨大。
EDI的安全边际通常不会太大,因为它本身含有很大的确定性。Deep Value的安全边际通常由一部分净资产价值组成,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