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旋律浅谈
遍野
唱歌的人都知道有音乐旋律。 一首歌好听不好听与其音乐的旋律有很大关系。其实语言也有自身的旋律,象诗、词、曲、咏就很重视语言的旋律。从历史渊源看诗、乐、曲、舞是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等到四者逐渐分立,节奏仍然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若论语言旋律,中文比任何文字都富有表现力。任何一句中国话说出来都富有节奏感, 因为中国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此外,中方又有意存乎声,声缘于意的现象。例如,大字之声大, 小字之声小,长字之声长,短字之声短。又如说酸字时,口形如食酸之形,说苦字,口形如食苦之形。说甘字,口形如食甘之形等等。再加上中文的四声(现为三声),抑扬顿挫,极富于感情气势之表现。所以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点也不过分。
语言的旋律主要有三要素。即声调,韵律和音节的长度。
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阳平和阴平。入声除了某些方言,在汉语中已经消失于其它几声中了。四声之间的配合也会表现不同的色彩和感觉。例如,平平相连会有平舒的感觉,去去相连会有劲切之感。上去,去上相连最为美听。 “平林漠漠烟如织”的声调是 平平去去平平平。所以读平林 和漠漠时的感觉会不同。
韵律是运用韵母相同,前后复沓的道理,把散漫的音声籍着韵的回想来收束,呼应和贯穿。如果一首诗里押同一个韵,而且平仄相同,这首诗就相当于有一个调,这类似于音乐中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必须和其基调相呼应一样。 在音乐里可以变调。诗和词中的的也可以变韵,和变化韵的平仄。诗中押韵,四声须各自押。例如平声不能通押,词则可平可仄,上去两仄音可以独押也可通用押。曲则四声可通(混)押,使其较合乎自然语势。诗和词是要吟的,所以要求比较严,曲则主要为唱,所以可以变通。此外,上乘的赋,散文也会借助声韵以提高表现力。例如苏轼的赤壁赋。押韵的疏密也会起到调节音节快慢的作用。
音节的长度是指句子中词的长度。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分为三个音节, “床前明月光”可分为两个音节。其中最后一个音节,“明月光”字数为单数,所以叫做单式。 “有暗香盈袖”的最后一个音节,“盈袖”为双字数,所以称为双式。 五言七言诗只能用单式。词可单可双。所以“有暗香盈袖”虽然有五个字,不是一句诗,应该是一句词。
汉语领域中另一个突出的审美特征是双声叠韵。例如 “意犹未酣情未尽”中的意犹,以及“琵琶”,“高歌”都是双声的例子。“长江”,“凤城”,等是叠韵的例子。有双声叠韵的句子读起来会朗朗上口。
最后,汉语中的轻声儿化音,对表现汉语语音的音乐美有相当大的作用。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 中的“的”,和“人们经过了她的帐篷”中的“了”,马儿慢些走中的“儿” 都属于这类轻声化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