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二年即公元764年春正月二十(戊午),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关内和河东副元帅兼河中节度等使,取代仆固怀恩。二月初三(辛未),仆固怀恩杀了朔方留后将军浑释之,反叛成实。
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武穆王李光弼,一贯治军严整。他发号施令时,部将们都不敢抬头看他。他总是制定了战略后才开战,所以能以少制众。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他与郭子仪齐名。当他在徐州时,因为拥兵不进,没有及时进京勤王,所以诸如田神功等部将就不再畏惧他。李光弼因为愧恨成疾,然后派衙将孙珍带着遗表向朝廷解释原因。七月十四(己酉)李光弼去世。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祖先曾是契丹酋长。他父亲李楷洛,在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闻名。李光弼幼年时就持有操行,善于骑射,能读班氏的《汉书》。他少年从戎,严肃刚毅,很有大略,从左卫郎起家。为父亲服丧期间,终丧之前他始终不入妻室。天宝初年(742),他经累迁出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和朔方都虞候。天宝五载,河西节度王忠嗣补他为兵马使,并出任赤水军使。王忠嗣待他非常优厚,常跟人说:“李光弼必定会得到我的官位。”边塞的人们都称他为名将。天宝八载,他出任节度副使,封蓟郡公。天宝十一载,李光弼官拜单于副使都护。天宝十三载,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奏任命他为副使、负责留后事务。安思顺爱惜他的人材,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李光弼称病辞去了官职。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得知后上奏朝廷,他才得以回到京师。安禄山叛乱时,封常清和高仙芝战败,在潼关被处斩。朝廷又派哥舒翰率军抗拒叛兵。很快朝廷又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让他在河西征兵。唐玄宗一心想得到良将,好将河北和河东的军事委托给他,便征求郭子仪的意见,郭子仪因此推荐了李光弼。天宝十五载正月,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云中太守,摄理御史大夫,出任河东节度副使、负责节度使事务。二月,他转任魏郡太守和河北道采访使,带着朔方兵五千人和郭子仪军队会合,东下井陉,收复了常山郡。叛军大将史思明率领数万士卒前来增援常山,但被他追击打败。李光弼进而收复了藁城等十多个县城,接着南攻赵郡。三月八日,李光弼兼任范阳长史和河北节度使,又攻拔了赵郡。自从安禄山造反后,常山成为战场,死的人漫山遍野。李光弼把酒洒在尸体上痛哭,被叛军幽禁的人们纷纷逃出,发誓要扫平寇难,以安慰他的善心。六月,李光弼率军与叛军大将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在常山郡的嘉山决战,击溃了叛军,斩首数以万计,生擒了四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地打着赤脚逃往博陵。河北归顺朝廷的多达十来郡。
李光弼觉得范阳是安禄山的巢穴,准备先除掉它,让安禄山失去根本。刚好哥舒翰潼关失守,唐玄宗到蜀郡逃难,人心惶惶。唐肃宗在灵武治兵,派中使刘智达追李光弼和郭子仪赶赴他的行宫,并授任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他带领景城和河间的五千士卒赶赴北京太原。当时节度使王承业因为军政不修,朝廷下诏让御史崔众到河东接替他。崔众侮辱了王承业,甚至身披盔甲,手持枪槊,突入王承业的听事厅戏谑他。李光弼听说这事后对崔众很是不满。到这时,朝廷让崔众将兵马移交给李光弼。崔众带着麾下过来,李光弼出迎。崔众的旌旗和李光弼的相接而不回避。李光弼对他的无礼非常愤怒,又气他没有及时移交兵马,便下令关押了崔众。不久朝廷中使来到,要册封崔众为御史中丞。中使怀里带着唐肃宗的敕令,询问崔众在哪里。李光弼说:“崔众有罪,已被关起来了!”中使将敕封出示给李光弼。李光弼说:“今天我只处斩侍御史。如果宣读了制命,那么我将当即处斩御史中丞。如果朝廷拜他为宰相,我也处斩宰相。”中使怕了,只好将册封压下回去了。翌日,李光弼带领兵包围了崔众,在碑堂下将他处斩,因此威震三军。他然后让崔众的亲属前往吊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等四名叛军大将率众十余万来进攻太原。李光弼经历了河北的苦战后,精兵都被派往朔方,麾下只是乌合之众,不满万人。史思明跟部将们说:“李光弼的士兵又少又弱,我们夺取太原的日子将屈指可数。现在我们鼓行而西,拿下河陇和朔方,就再无后顾之忧了!”李光弼所部将士听说后无不惧怕,打算修缮城防等待他们的进攻。李光弼说:“太原城周长四十里。贼兵很快就要来了,现在要修缮城墙,恐怕还没见到敌兵自己就已疲于奔命了。”于是亲自率领士卒和百姓在外城挖掘战壕用以自固。他还让人做了数十万土胚,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用。当叛军在外头攻城时,李光弼就令人在城内增加壁垒,城墙被攻破一处,即随时补上。很多敌兵在城外谩骂或戏侮城上守军;李光弼令人穿过地道,当晚就将他们生擒了。此后敌兵总是提防着地面,不敢紧逼城墙。他又派强弩手发射石块攻击叛军,叛军的骁将劲卒死了十之二三。城中民众,不论长幼,无不佩服他的勤奋和智慧,即使平时懦弱的士兵也都士气大增,争着要求出战。史思明懂得怎么回事,便先行离去,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攻城。个把月后,唐军同仇敌忾,而叛军士气怠惰。李光弼于是率领敢死队出击,击溃叛军,斩首七万余级,缴获了叛军的所有军资器械。叛军首次从太原溃逃。坚守太原的五十多天里,李光弼在城东南角落设置了个小帐篷,有急事无不当即回应。经过自己的府门时,他从未回头看顾过。叛军撤退三日后,他把军务都处理完毕,才回归府第。
李光弼接着转任检校(代理)司徒,接管了清夷和横野等军,还生擒了叛军大将李弘义,然后凯旋而归。唐肃宗下诏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鸿胪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蓟国公光弼,全德挺生,英才间出,干城御侮,坐甲安边。可守司空、兼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
乾元元年(758),他和关内节度使王思礼一道入朝。唐肃宗下敕,让四品以上朝臣全都出城迎接拜谒。他不久就升迁侍中,改封郑国公。乾元二年七月,唐肃宗下制高度赞扬了他,并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元帅赵王李系的副元帅,负责节度行营事务。八月,他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支度营田经略等使,其他职位不变。这期间,他和九节度使带兵将安庆绪包围在相州,眼看很快就要攻拔了。史思明带兵从范阳过来相救,想断绝官军的粮道。李光弼身先士卒,苦战不休,终于打败了叛军。但因为遇上大风,天空晦暗,诸将只好带兵撤退,并在退却的路上到处抢掠,只有李光弼的部队坚持不散。东京留守崔圆和河南尹苏震往南逃奔襄阳,郭于仪率众进驻谷水。史思明趁机杀了安庆绪,即位为帝,然后纵兵横行河南。朝廷加授李光弼太尉兼中书令,取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和兵马副元帅,将东部大军交给他指挥。左厢兵马使张用济习惯了郭子仪的宽仁,惧怕李光弼的严厉,和其它将领们对他颇有异议,想拖延自己的部众。李光弼带着数千骑兵进驻汜水县,张用济单骑前往迎谒,当即在辕门被李光弼处斩。诸将因此害怕臣服。都兵马使仆固怀恩在预定期限前首先赶到。
当初,李光弼驻扎在汴州。听说史思明率领全部兵众即将来到,他跟许叔冀说:“大夫如能守住此城十天,我必将带兵前来相救。”许叔冀答应了,于是李光弼回东京搬救兵。史思明率军来到汴州,许叔冀出战失利,便与董秦、梁浦、刘从谏率众投降了史思明。叛军的势力更加强盛。史思明派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人带兵攻略江淮一带,跟他们说:“如果得到那些地方,我将赐给你们每人两船玉帛。”史思明自己乘胜西进。李光弼整治部众徐徐进发,到了洛阳时,他跟留守韦陟说:“贼兵利用邺下的胜仗,再次侵犯王畿。我们必须按兵不动,挫败他们的锋芒。如今的形势不利速战。洛城并非防御之地。明公有什么想法吗?”韦陟说:“增兵陕州,退守潼关,据险以待,这样就足以挫败他们的锋芒了!”李光弼说:“这只是兵家常用的办法,不是什么出奇制胜的策略。两军相峙,每寸土地都非常重要。如今要委弃五百里不顾,等于是张扬贼兵的势力。如果移军镇守河阳,往北占据泽潞和三城的险要,用以抗拒贼兵,那么战胜则可以消灭他们,战败也可以自守;表里相应,使得贼兵不敢西侵。这才是所谓猿臂之势。要说辨别朝廷的礼仪,我不如明公。但要谈论军旅的事情,明公则不如我。”韦陟答不上来。判官韦损说:“东京是皇帝的住宅,侍中为何不尽力守卫?”李光弼说:“如果坚守洛城,那么汜水和崿岭都必须派人守卫。先生作为兵马判官,你看能守得住吗?”于是移送牒文给东京留守和河南尹,以及留守部门官员和洛阳居民,让他们出城躲避敌寇,留下一座空城给史思明。李光弼率领军士运送油铁等军事物品,作为战守的准备。当时史思明已到了偃师,李光弼率领全部兵众奔赴河阳。叛军已到了洛城,李光弼的大军才抵达石桥。傍晚时,李光弼命令部队举着火炬慢慢前行。叛军跟踪着他们,但不敢来犯。二更时分,他率军进入河阳三城。李光弼视察部队防守的准备,号令严明,和士卒同甘共苦,大家无不发誓,要拼死力战。叛军害怕李光弼的威严和谋略,只是驻军在白马寺,南不出驻地百里,西不敢侵犯宫阙。他们在河阳南面修筑月城,挖掘壕堑抗拒李光弼。十月,叛军攻城。李光弼率军在中潬城西击溃了敌兵五千多人,斩首千余级,生擒五百多人。敌兵淹死的大半。
当初,李光弼曾跟李抱玉说:“将军能为我守卫南城两天吗?”李抱玉问道:“两天过后怎么办?”李光弼说:“两天后救兵如还不来,任凭你放弃。”李抱玉禀命,带兵坚守南城。城池即将陷落时,李抱玉欺骗叛军说:“我们已经粮尽,明日即当投降。”叛军非常高兴,收军等待。李抱玉因此得以修缮城墙和防备,第二天又坚壁请战。叛军因为被骗而非常愤怒,加紧攻城。李抱玉派出奇兵,里外夹击,杀死杀伤很多敌兵。叛军将领周挚率军撤退。李光弼亲自带兵守卫中潬城,并在城外设置栅寨,栅外挖掘了巨大壕堑,宽深都达二丈。周挚舍弃南城,并力攻打中潬。李光弼命令荔非元礼出动劲卒在羊马城抗拒叛军。李光弼在城东北角树立小红旗,在那里瞭望叛军。叛军仗恃人多,直逼城池,还用两辆大车载着木鹅、蒙冲、斗楼、橦车跟随其后,然后督促士兵填平城下的壕堑。叛军在城下的三面各设置了八条大道运送将士,又在壕堑上攻破官军的栅寨,各置了一道门。李光弼遥远地望见叛军紧逼城池,于是派人责问荔非元礼道:“中丞看着贼兵填平壕堑,开栅过兵,居然不管不顾。这是什么原因?”荔非元礼汇报说:“太尉打算坚守,还是出战?”李光弼说:“出战。”荔非元礼说:“如果出战,贼兵为我填平壕堑,我们有什么好不满的!”李光弼说:“我的智慧不及中丞。中丞自勉吧!”等到叛军打开栅门时,荔非元礼率领部下勇士出战。刚逼近叛军,他们就退走数百步。荔非元礼估计敌阵坚强,即使带兵冲杀,也不足以破贼,因此收军稍退,想等到叛军开始怠惰时再猛攻。李光弼远远地望见他收军,勃然大怒,派人召荔非元礼前来,想用军令处置他。荔非元礼传话说:“正忙着作战,召我干什么?”过了一阵子,他命令将士击鼓呐喊,冲出栅门,一齐搏斗而前。叛军结果全面溃败。
周挚重新整军过来,准备攻打北城。李光弼急忙率众进入北城,登上城楼望着叛军,跟部将们说:“对方虽然人多,但军纪混乱喧嚣,不足为惧。等到中午,我当为你们打败他们。”于是命令部将准备出战。到了中午,他还没做出决定,只是问部将们说:“先前作战时,哪个地方最坚硬,最难攻打?”有人回答说:“西北角。”李光弼于是命令郝玉道:“派你前往攻打西北角。”郝玉说:“我率领的是步卒。请给我五百骑兵协助。”李光弼给了他三百骑兵。李光弼又问:“现在何处最坚?”又有人回答说:“东南隅。”李光弼当即命令论惟贞率领所部出击东南角。论惟贞说:“我是蕃将,不懂得步战。请给我三百铁骑。”李光弼给了他一百。李光弼又拿出朝廷赐给的骏马四十匹分给他们,并下令说:“你们应当望着我的令旗作战。如果我挥旗缓慢,那就随便你们见机行事。如果我连挥三下,直到地面,那么你们就必须全力以赴,不顾生死。稍稍退却的人斩无赦。”郝玉策马冲向叛军,手下有一人持枪刺向一个叛军,洞穿了对方的马腹,接着又接连刺杀了数人。另一人遭遇叛军,不战而退。李光弼召回不战的那人,当即将他处斩;同时奖赏那位持枪勇士五百疋绢。没多久,郝玉跑了回来。李光弼远远望见,吃惊地说:“郝玉退下,我的大事危险了。”于是命令身边的人去取下郝玉的人头。郝玉见了使者说:“我的战马中箭,并非战败。”使者飞驰回来汇报,李光弼令人给他换马。郝玉换了马后重新杀入敌阵,拼死向前。李光弼连挥三下令旗,三军望旗俱进,喊杀声惊天动地,一鼓之下,叛军全线溃败。官军全体出动,斩首万余级,生擒八千多人,缴获的军资器械和粮储数以万计,临阵还生擒叛军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周挚。叛军大将安太清退保怀州。史思明不知道周挚他们已经失败,还在进攻南城。李光弼驱赶着所有的俘虏到河边给他看,还当场杀了数十名俘虏向他示威。其他的俘虏怕了,纷纷跳进河里,往南岸逃命。李光弼把他们都杀了。当初,李光弼出战前,总要跟身边随从们说:“战争是危险的事,关键在胜负。我位为三公,不能死在贼兵手里。如果战败,我只有以死相继。”此后,他经常在靴中放了把短刀,有必死的决心。大捷之后,他在城上面朝西下拜舞蹈,三军莫不感动。叛军败走后,李光弼出兵收复怀州。史思明率军来救,李光弼带兵在沁水之上给他迎头痛击,再次打败了他。怀州守将安太清极力拒守,个把月无法攻下。李光弼命令仆固怀恩和郝玉挖地道进入城里,侦察到他们的军号。官军于是登上矮墙大喊,所有将士同时登城,于是攻拔了怀州,生擒安太清、周挚、杨希文等人,将他们送往朝廷。当天怀州平定。李光弼因功进爵为临淮郡王,累加实封,食邑增到一千五百户。
观军容使鱼朝恩屡次说叛军可以被全歼,于是朝廷下旨,命令李光弼迅速收复东都。李光弼屡次上表说:“贼兵锋芒依然精锐,请等候时机,不可轻举妄进。”仆固怀恩又嫉妒李光弼的战功,暗中依附鱼朝恩,也赞成说贼兵可以被歼灭。于是中使催促他出战,李光弼不得已,只好进军,在北邙山下布阵。叛军出动全部精锐来战,结果李光弼败绩,叛军缴获了官军的全部军资器械。当时李抱玉也放弃了河阳,李光弼渡过黄河,退保闻喜。朝廷下旨,因为仆固怀恩的意见导致失败,下优诏征他入朝。李光弼也从河中入朝,上表请罪。唐肃宗下诏赦免了他们。李光弼恳切辞让太尉的职位,朝廷便加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营节度使;但不久又恢复他的太尉,还出任河南、淮南、山南东道、荆南等副元帅,照样担任侍中,出镇临淮。史朝义乘邙山大捷,入寇申、光等十三州,亲自率领精骑将李岑包围在宋州。将士无不畏惧,请求南保扬州。李光弼径直赶赴徐州,镇定军心,然后派田神功打败了叛军。浙东贼首袁晁攻打劫掠周围郡县,浙东大乱。李光弼分兵出讨,平定了江南,人心才安定下来。
当初,李光弼前往临淮时,在路上得病,但抱病而行。监军使觉得袁晁正在侵扰江淮一带,而李光弼兵少,便请求他退保润州,暂时躲避他的锋芒。李光弼说:“朝廷将江淮的安危寄托于我。如今贼寇虽强,却不知道我兵力的众寡。如果出其不意,一定能让他们不战自退。”于是径直前往泗州。李光弼还没到河南时,田神功就平定了刘展之乱,但还逗留在扬州;尚衡和殷仲卿也在兖州和郓州一带互相攻打;来瑱的军队则占据襄阳;这些都成为朝廷的隐患。当李光弼带领轻骑来到徐州,史朝义退走时,田神功急忙回归河南;尚衡、殷仲卿、来瑱也都害怕他的威名,相继离开藩镇入朝。宝应元年(762),李光弼进封临淮王,赐铁券,朝廷还将他的图像画在凌烟阁。
广德初(763),吐蕃入寇京畿,唐代宗下诏征召天下兵马勤王。李光弼因为和宦官程元振不和,拖延着没来。李光弼后来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这时他在徐州去世时,年仅五十七岁。唐代宗为他停了三天的朝会,追赠他为太保,谥号武穆。李光弼重病不起后,将吏征求他对后事的处理,他说:“我长久身在军中,得不到机会供养母亲。既然成了个不孝子,还有什么话好说!”因此拿了封给自己的绢布各三千疋和钱三千贯分给将士。部下护送他的棺柩回京师。唐代宗派宦官开府鱼朝恩到他的私人府邸向他母亲吊唁,又命令京兆尹第五琦监护他的丧事。十一月,李光弼下葬在三原,唐代宗下诏让宰臣和百官到延平门外为他送丧。他母亲李氏有数十根长达五六寸的须毛,因儿子的尊贵被封为韩国太夫人;两个儿子都节制一品。李光弼十年间三次入朝,和弟弟李光进同在京师。李光进虽然和李光弼异母,性格也十分孝悌。他俩双旌在门,十分豪华,甲第并开,往来甚欢,极尽一时的荣耀。这是后话。
要想知道李光弼死后唐朝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