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公理系统》
作者:菲沙河星光
理科生别害怕,这题目是为了吓唬文科生的。不过要知道,音乐上有个人用7个音的频率,总结出了一个音乐系统。非常棒!看起来像个理科生干的。文科生难到不喜欢吗?
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对古体诗的一次跃迁。
古体诗听韵脚声
律诗内嵌仄平平
平平仄仄有规律
律恰铿锵若古筝
从唐朝开始诗人不断发掘诗歌的音乐美,在汉语的发音上发现了一套平仄规律,从而为诗歌赋予了内在的音乐美。既然诗歌的美有规律,那为什么不用理科生的办法将它推导出来呢?要知道诗歌的灵魂是意境和情感,不要把文科生那些个宝贵的而又易逝的意境和情感浪费在这些理科生最善长的冰冷的规律上,更不要去死记硬背那些平平仄仄。
那么要是让理科生来总结这些规律会是什么样呢?那个发明了7音系统的人一定同意公理系统是所有理科生都喜欢的。不妨就让理科生来试一试,谁不希望一条公理解决天下所有问题?何况万一文科生要是也喜欢了呢?对了,万一那个打败了李世石,聂卫平的阿尔法狗(AlphaGo)非人类要是喜欢了呢?
这个公理系统最好是简单、明确和完备的。那么能不能给出这样一个完备的公理系统呢?
所谓完备的公理体系是说用最少的条件可以推导出所有的结果,而且反过来,每一个结果必须满足所有的条件。
费话少说,直接上公理。先说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第一公理:
一堆至少40个字的,总数是10的倍数的杂乱的文字,要想成为一首形式上的五言律诗,其发音要满足下面7条所组成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句内逢双必反。
- 对句相对(首句韵尾除外)。
- 邻句相粘(尾字相对)
- 韵尾必平,非韵尾必仄
- 偶句必韵。
- 不可孤平。
- 不可三平尾。
巧了,也像音乐一样是7。
说明一下:
超过40个字的五言律诗叫做五言排律。
这里说的发音就是根据汉字的四声而归纳出的平仄。汉字的四声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两个归为平,后两个归为仄。其实也不限于汉字,大胆地推而广之:所有的发声的语言(哑语除外),都可以归类于平仄两声,有的根据声调,有的根据发音部位。比如英语,可以把前元音+中元音归为平声,后元音+辅音归为仄声。所以这一公理在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发声的语言。这下好了,外国人也能作外国唐诗了。先不说外国语,咱华人的方言唐诗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音乐美。唐诗把韵脚压在平声字上也是为了音乐美。也见到把韵脚压在仄声字上的,不过非常之少。宋词多把韵脚放在仄声字上,因为宋词是长短句配合,因此仄声的沉闷被克服了,反而仄声的铿锵压住了宋词的轻飘。
扯远了,言归正传:
公理中提到的 “反”,“对” 都是指平仄相反,“粘”是指平仄相同。所以第1条是说同一句中,第4字的平仄必须与第2字相反(对),第6字与第4字相反( 对 )。
第2条是说一个对句(也叫一联),对应的偶位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反(对)的。
第3条是说两对挨着的联句,前一联的尾句与后一联的首句,对应的偶位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而尾字是相反的。
第4,第5不用多说。
第6是说韵句中,要有3个以上的平声字。否则这一句中除了尾字的平声就只剩下一个平声了,这样读起来没有音乐美。(这里采用当代学者王力的定义)
第7条是说任和一句的尾部不可有三个连续的平声字。也是为了加强音乐美。
第1条没有说:一三五不论。也就是说一句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服从公理第6、第7条,有时是必须论的。
太深奥了吗?费话少说,举例:
例子:给出首句,试确定其余各句的平仄。
首句无非是以下四种情况:
平起平收,
平起仄收,
仄起平收,
仄起仄收。
因为公理第1条,上面所说的平起或仄起只能以第2字为准。
因为公理第4点,
有人也把上面四种情况说成:
平起首句入韵
平起首句不入韵
仄起首句入韵
仄起首句不入韵
下面以五律平起平收为例,推导出全诗格律:
首先把“平起平收”转换为平仄符号:得到五言律诗的
第一句:
⊙平⊙⊙平
其中⊙为可平可仄的待定符号。
第1句还可以再精确化一些(把待定符号⊙简到最少):
应用条件1: ⊙平⊙仄平
应用条件6:其中的两个⊙必须有一个平,所以只有3种可能。
第2句
应用条件2、5: ⊙仄⊙平平
应用条件7:⊙仄仄平平
应用条件6: 平仄仄平平
第3句
应用条件3、4: ⊙仄⊙平仄
第4句
应用条件2: ⊙平⊙仄平
应用条件6:其中的两个⊙必须有一个平,所以只有3种可能。
第5句
应用条件3、4: ⊙平⊙仄仄
第6句
应用条件2: ⊙仄⊙平平
应用条件7: ⊙仄仄平平
应用条件6: 平仄仄平平
第7句
应用条件3: ⊙仄⊙平仄
第8句
应用条件2: ⊙平⊙仄平
应用条件6:其中的两个⊙必须有一个平,所以只有3种可能。
于是得到:
平起平收五言律诗范本
⊙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共有1728种可能。
同样方法可得:
平起仄收五言律诗范本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共2304种可能。
还有,仄起平收,仄起仄收,要想得到它们的范本,只要应用第一公理也是很容易的。
以上只说了五律。七律只需在字数上改动一下。绝句就更简单了。
当然一堆文字要想成为一首诗,最难的是在意境上。律诗还要加上对仗的条件(绝句除外)。对仗可参考笠翁对韵。
意境是无止境的。但至少不是杂乱的。所以要想成为一首真正的诗至少要把公理中提到的“杂乱的”改成“经过选择的并且有序的”。
以后就等着AI机器人来做诗了,阿尔法狗(AlphaGo)除了下围棋也能作唐诗吗?还想看到更多的方言唐诗。
重点说明:
语言不是科学。这里的一家之言只图好玩,但是也绝不是瞎掰。比如那个7条,是经过网上搜索而采用的绝大部分人共同认可的观点,同时也经过了本人对唐诗的反向验证。所以说可以作为工具使用。
有争议的部分有:三仄尾,孤仄等在这里不算拗句。这也是绝大部分人都认可的。
还有对孤平的定义本文采用的是大陆现代学者王力先生的定义。这一定义唯一的争议是把“仄仄仄平平”算作了孤平,因此历史上许多名家写出的诸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样的名句都要犯规。不过这些争论只对历史上的诗歌分类有影响,是归入古诗呢?还是归入近体诗。对今人的诗歌创作没有影响,意境好词句的尽管突破,就算算作古诗也没什么不好。
另一派启功(1912——2005)认为凡两仄夹一平就算孤平。不过这一说法好像是在解释“孤平”的字面意思,对诗词的节奏感帮助不大,故本文没有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