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气极之言,跟“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一样,发泄一下情绪而已。董仲舒却由此发展出天人感应说,当然是胡说八道了。朱熹用阴阳两气说天理,想把“天”理性化,但天理还是“天”定,怎么定的?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还是说不清楚。
时至今日,还有人算命,多少还能说得过去——天命既定,或许能算出来;但能转命,我真不能理解了。天定的事,谁能改变?谁敢改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气极之言,跟“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一样,发泄一下情绪而已。董仲舒却由此发展出天人感应说,当然是胡说八道了。朱熹用阴阳两气说天理,想把“天”理性化,但天理还是“天”定,怎么定的?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还是说不清楚。
时至今日,还有人算命,多少还能说得过去——天命既定,或许能算出来;但能转命,我真不能理解了。天定的事,谁能改变?谁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