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最大烂尾楼之一的传奇前世今生 | 土地公案例002 (二) Pritzker家族,卖 或是 不卖,历史性的选择

北美土地公 原创的北美商业地产投资案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二部分:Pritzker家族,卖 或是 不卖,历史性的选择

 
经过全方位采集资料,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土地公认为,Pritzker没有任何资产相关的理由,在2007年公开售卖Presidential Towers。而想要更好地理解Presidential Towers项目的抛售,就不得不谈到,Pritzker的家族历史——
 
Pritzker家族的财力全美皆知——从1982年,Forbes(福布斯)发布”全美家族财富榜“(America's Richest Families)开始,Pritzker的名字从未下过榜单的前十。
 
没有人比Pritzker更清楚”美国梦“的极限在哪里。
 
Pritzker家族财富的真正积累,开始于族内第二代移民。
 
Abram Nicholas Pritzker,1920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他,进入了父亲的律所成为一名律师,几年后他的弟弟,Jack Nicholas Pritzker,跟随哥哥Abram的脚步也成为了一名律师。
 
1936年,兄弟俩发现投资机会,双双离职,在美国中西部的房地产市场和小型公司股权市场中掘金,完成了Pritzker家族的原始积累,成功打破了父辈(第一代移民)中产阶级的隐形的天花板。
 
 
所谓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家族原始积累的基础上,Pritzker 的第三代,也就是图中所示的Abram的三个儿子,进行了一场酷炫吊炸天的富二代逆袭,使得 Pritzker 家族跻身全美富豪榜。
 
Pritzker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Jay Pritzker,是不良资产的运作高手,经常并购破产企业的债券,得到控制权后,将旗下资产盘活,简直是不良资产私募股权的鼻祖。
 
 
截至1985年末,Jay Pritzker和其兄弟注资购买的濒临破产的公司以及物业资产得以百位数记。
 
当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也许冥冥之中,天选之力无可阻挡。第三代所创造的财富将会远超祖辈,Pritzker的影响力将会拓展整个美国的版图。
 
1953年,Jay Pritzker 32岁,结识了一名有志青年,沃伦巴菲特。23岁的巴菲特,每天心里惦记着可可豆的交易。芒格还未成为他的搭档,巴菲特还没有完成“从猿猴到人类的进化”。
 
 
而已经“进化成人类”的Jay Pritzker,深得父亲对于收购不良资产,以及运营企业的真传——
 
在认识巴菲特的那一年,Jay Pritzker连同他的兄弟,Robert Pritzker,作价三百五十万美元,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俄亥俄工厂,怡口母公司(Marmon),将不良资产剥离,改善经营。
 
怡口母(Marmon)没过多久便开始盈利,一旦开始盈利,怡口母就变成了Pritzker家族第三代的收购平台。
其他制造业的小企业被一一囊入旗下,Marmon的资产逐渐壮大,包括车轴,火车车厢,汽车,电线电缆,等等一系列的制造产业。
 
1976年,Marmon收购的Cerro Corporation,使得Marmon的每年营收直接翻番,第一次超过了十亿美金。
 
1981年,Marmon继续拓展版图,收购了美国三大消费者信用体系公司,Trans Union Corporation,使得营收直逼三十亿美金。
 
时间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成全。
 
距离收购Marmon的六十年后,Marmon成为了Pritzker资产体系中最珍贵的明珠之一,在全球23个国家共有19000个员工,营收达七十五亿美金。
 
而当年的有志青年,巴菲特,也在时间的成全里,凭借Berkshire Hathaway这一史诗级的企业收购平台,修炼成了世界级的顶尖投资者、企业家。
 
六十年后,Pritzker家族又和巴菲特交集在了一起。
 
第三代掌门人已逝,第四代继承者共有十一位,股权分散,无法对Marmon的未来达成一致。
 
虽然当时的Marmon利润率高,且每年为Pritzker贡献超过50亿美金的营业收入,但家族争锋已无可调解,第四代中有志在商场做出一番大事业者寥寥无几。唯一能平息家族内部斗争的办法,就是用屁股决定脑袋,出售资产,拿现金走人。
 
 
既然Pritzker的第四代,不是所有人都有心耕耘庞大的商业帝国,巴菲特适时主动提议一个解决方案——Berkshire Hathaway提议收购Marmon,作价48亿美金率先将该资产63.6%的股权囊入怀中,再逐步分几年收购剩余的36.4%,定价以Marmon的年营收入为基准。
 
2010年,Berkshire为16.6%的股权支付了15亿美金的价格;2012年,作价14亿美金收购9.8%的股权;2013年将剩余的股权以14.7亿美元全部买入。
总收购价格为91.7亿美元。
 
曾经一心关注可可豆的交易员,历经六十多年的商场浸染,终成奥马哈先知,再一次成功地为 Berkshire Hathaway 添加了一名现金牛大员。
 
 
另一边,虽然Marmon难逃被收购的命运,但是在50年代被收购的资产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逃脱了家族内部的争锋,仍然牢牢地掌控在 Pritzker 家族的手中。
 
就在收购 Marmon 后的四年,1957年——
 
第三代家族掌门人Jay Pritzker和兄弟Robert Pritzker,由于十分中意一家汽车旅馆的名字,有钱任性地”挥霍“了220万美元,购买了一个独立运营,临靠着洛杉矶机场的汽车旅馆——
 
这个旅馆的名字,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凯悦(Hyatt)。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Pritzker将凯悦酒店(Hyatt)从独立的汽车旅馆扩张成为国际化全价位连锁酒店,于1962年上市。
 
1968年拆又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凯悦集团(Hyatt Corporation)拥有所有酒店物业的产权,凯悦国际(Hyatt International)则实现了重资产退出,品牌留存的轻资产模式,管理酒店运营,授权 Hyatt 酒店品牌,主要收入来源于酒店经营的费用。
 
之后一直到2004年,Hyatt 的上市股权部分,经历了包含私有化和公司合并在内的复杂资本运作,最终合并更名为凯悦酒店集团(Hyatt Hotels Corporation),旗下包含777个酒店物业,遍布54个国家。
 
凯悦酒店集团(Hyatt Hotels Corporation)被 Pritzker 持有至今,侥幸逃脱了被收购的命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