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篇潘启明先生的博文《玄学与三玄》,以了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转向道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变化。
http://panqiming.blog.hexun.com/115439534_d.html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有三个“玄”字:“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个玄字,是讲玄就是求同。后两个玄字,则是不但人要“求同”,人与天也要“求同”。天道人事,兼容并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与人合一。人世间的一切,皆缘于天人合一。
☆ ☆ ☆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指出道家纯系历史史实的记录,是“君人南面之术”。这里的“南面之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管理学。而“君人”即可作动词翻译为“行政”,也可作名词翻译成“最高领导”。因此道家学说就是最高领导的管理之道。《汉书·艺文志》道家名下,有黄帝、伊尹、辛甲、太公、老子、鬻子、文子、关尹子、庄子、列子、孙子、田子、鹗冠子等。
道家之外的其余诸家则是各管理部门的经验总结,不是个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政府各部门的管理之道。《汉书·艺文志》认为,以孔、孟、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名家,出于礼官,根据名位不同,确立礼数;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主持宗祀,选士上贤,处理民事,推行兼爱,不别亲疏;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研究天文、律历、地理,术数、谶纬、象数、占验、卜筮,“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农家,“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伊尹说》、《天乙》、《黄帝说》、《封禅方说》、《百家》为代表的小说家,出于稗官,记载“街谈巷语、道听途说”;《鹗冠子》、《淮南子》、《吕氏春秋》等杂家,“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总之,诸家都是国家各部门管理经验的总结,无非都是“南面之术”(即管理之术)的实际应用。由于道家出于史官,需要记载全国乃至各部门的活动,所以也可以说诸子不过是各部门“史官”对本部门的史实记载与归纳总结,因此诸子也可以说都由道家蜕化而来,实为道家之别派。
☆ ☆ ☆
秦因为以理官(相当我们今天的公检法、纪律、监察部门)的部门经验管理整个国家,所以秦始皇虽然希望他的王朝能够一世、二世,以至于万世,但结果只能二世而终。因为他以点代面,用局部的道理去管全局。
汉自高祖以至汉文、汉景,都用道家,即用“君人南面之术”。道家是最高领导之术,不是臣子之术,君王可以用,王公大臣、普通官吏并不适合。所以汉武之后,开始独尊儒术,因为儒术适合于士大夫的管理层。它一直沿用到1905年,直到清王朝选派的留学生回国,清帝国无法用儒术从“海归”中选拔干部,至此“学而优则仕”不管用了,科举废除了,“士”也就不值钱了。
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出路。
他们又找到了道家。他们之所以又找到道家,因为道家“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自黄帝以来的最全面的总结与概括,史称黄老。黄老就是炎黄文化,黄老是炎黄文化的核心。
不过他们没有重新启用“道家”、或“黄老”这两个词,而创造出“玄学”这一流派。
魏晋之际的玄学,其含义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从这时开始《老子》、《庄子》、《周易》称为“三玄”。
这三部书,讲的都是孔子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问题。“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译成现代语言可以说是思想解放、人性解放、挑战人的生命极限。
这就是说,《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玄实际上是解决明心、见性、以至于命的问题。这三点,是“人的解放”这一命题的根本问题,如果不说“解放”,要求低一点,也可以说“健康”,即思想健康、人际关系健康、身体健康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讲,也可以说是民主、民权、民生问题。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周易参同契》讲的大易、黄老、炉火。
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有多处谈“玄”。如“唯昔圣贤,怀玄抱真”(77节),“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元基。”(39),“赡理脑,定升玄。”(82),“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86),“阴阳之始,玄含黄芽。”(21),等等。其间很明显有老子“同谓之玄”的涵义,也即“复命”和“知和”之义。
☆ ☆ ☆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和道教人士所充实,它已经离开了过去行政部门经验总结的范畴。后来的玄学产生了包括仙、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它们和先秦神仙、阴阳学说,有密切的关系。东汉时道教兴起,援引《道德经》为经典,同时也继承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仙所包含的内容是指修身养性,静坐内炼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导引、内丹术、外丹术、武术等。代表著作有,《周易参同契》、《老子清净经》、《内丹秘诀》、《黄庭内景经》、《悟真篇》、太极拳、五行拳等。
医术则就是古代中医系统,治疗手段分为:针灸、汤剂、推拿、祝由等。代表书籍有《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大成》、《本草纲目》、《汤头歌》等。
命理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运的学问。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数、九星论命等。代表著作有《渊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数全书》等。
卜,所指就是占卜运程的行为,大略分有:太乙、六壬、奇门、六爻、梅花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删卜易》、《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大六壬全书》、《奇门旨归》等。
相术观察人的面貌、地理环境等方法。大略分为:面相、手相、风水等。代表著作有《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书》等。
仙、医、命、卜、相的基础,仍然是《老子》、《庄子》、《周易》。当然还有汉代新兴的五行说。
而医、命、卜、相,是离不开修行,也即离不开“仙”的。
☆ ☆ ☆
释家临济也讲三玄。这相当于道家的神仙心法。
是天人合一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修炼内容。
元音老人讲临济三玄三要,讲得十分简明扼要。
句中玄:初初见性,识得本性
初要:见性,不起疑
中要:知道保任
上要:顿悟、顿修、顿证
意中玄:佛性无相,故须以智慧光明来照它、体认它,而不能目睹。须证到一切光明、神通摄归自心,丝毫无住,一法不立,一丝不挂,无言可说,才真是妙。
初要:功夫做久了,能忘了,忘记保了,不再保它了
中要:进入无为了,一法不可得了。这个时候是无内无外、无长无短、无青无黄、什么都没有,入于无为正位了。
上要:中要时,还有无为在,上要则连无为也不可得了。
体中玄:这时候你的朱点(真心)还不广阔,妙用还不大,还要在身、口、意三个要紧的环节上锻炼。身具威仪,以身作则;口应随机,法无定法,对症下药;由本体而发出的大意。
初要:返本还原了,由妙而返淡。无所得才证成无上正等正觉,有所得就坏了。
中要: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如痴如呆,饥来吃饭困来眠。
上要:至此难于开口措词,世尊见,文殊、迦叶白椎竟便下座,古来诸禅大德至此便拂衣归方丈。因为这时候你那朗照的太阳光也没有了。
☆ ☆ ☆
我们现在讲的玄学,不同于魏晋玄学,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代表,是始于黄帝,总结归纳于老子,进一步发展为儒释道,包括三教九流在内的华夏文明的概括。
我们现在讲的玄学,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同谓之玄”。
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现在讲的玄学代表东方文明,就像科学代表西方文明一样。
玄学与科学没有可比性,是风马牛不相及。
说玄学不科学没有意义,同样,说科学不玄学也没有意义。
玄学的代表著作是:《老子》、《庄子》、《周易》、《周易参同契》、《心经》、《金刚经》。
证验了这六本书,才能说了解什么是玄学。
PS:
1. 中国民间玄学五术:山、医、命、卜、相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201801/13255.html
2. 佛教禅宗临济三玄三要与修行次第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3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