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官话的形成到西南官话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官话”, 维基百科如是说:

明朝灭元定都南京,“一以中原雅音为正”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

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南京移民之北京四十万人超过了北京人口,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南京官话的腔调逐渐染上以北京语音和北方话的腔调,逐渐产生含有北京声调的官话,作为国语正音的官话又再次分为南北两支,此时的北京官话仍不成熟,通行范围主要在北京及周围地区的民间,地位较低,官场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

明清两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南方官话,周边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期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官话。

清初仍使用南京官话的腔调,经过时间,北方腔调官话的影响逐渐扩大。清中叶以后,北方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主流的地位。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而到了明中后期,北京官话(即当时的北京音)的音系已与现代北京话相差无几。

由此看来,北京官话就是现代北京话的形成大致是明朝中期(十六世纪初即公元1500年之后),而在清中叶(十八世纪后期大约公元1700年前不久)始才取得主流地位。

而“湖广填四川”, 维基百科则说: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顺治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湖南全境、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拓垦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 第二次是康熙平乱后发布《招民填川诏》,规定新移民可免几年赋税;100年间大约有600万人迁入四川,其中湖广湖北湖南)的就有300万。四川人口从1757年的268万,跳跃到1790年的888万,暴增到1830年的3495万。

时间跨度之大,几乎可以把所谓第一次元末明初的忽略不计了,因为从明初到清顺治年间的近300年,如第一批移民及其后代到第二次时的三百来年当地生活, 应该差不多成了“土著”人士了。这后一大批迁入人口的各色口音,很可能相互不能有效沟通,而管理人员大概说“官话”的较多,造成大家只好向官话靠拢,而其中湖广人口最多, 因此带有湖北味道的统一方言“西南官话”就慢慢地形成了,即便没有“普通话”的推广运动。
但这还是无法有效解释“犄角旮旯”的山沟沟里,被几乎一模一样的“西南官话”融合。
另外, 熟悉贵阳的人都知道,十个贵阳土著, 九个告诉你老家是南京的,但他们讲的百分之一百是西南官话,和重庆话有99%的相似,却不带一丁丁点南京话的痕迹, 这也无法解释。

另外近三百年能形成统一的西南官话, 而这三百余年的高山峻岭深谷急流的阻隔,却没造成百里乃至千里的“不同音”,也是很难说得清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