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亚速尔,那一种心动的感觉(六)

https://www.meipian.cn/1w3dsny2

和圣米格尔岛相比,皮库岛要冷清得多。我们的住处附近没有看到一家咖啡馆或者早餐店,于是来这儿第一个早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Shopping.

前一天晚上和房东聊天,得知离我们住处不到5公里处就有一个小超市。

超市位于小镇Calhau的一条小街上。

超市很小,基本来说只能算是一个杂货铺。

鸡蛋和面包倒是很新鲜。

我们买了鸡蛋,食用油,面包,意大利面和当地出产的香肠。

LG一直很喜欢烹调,但这些年他已经很少下厨房了。不过每一次外出旅行,只要是住民居,他都会特别积极去超市准备食材,他说,住在外面,早上一个人起来给老婆,孩子做饭,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来这个小店的应该都是附近的居民,彼此非常熟悉,有说有笑。

从小超市出来,街边的房子一式的白墙红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好似一幅宁静的水彩画。

小镇紧邻大海,站在这儿,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对面的Sao Jorge岛。

皮库岛是亚速尔群岛九岛中的第二大岛。面积433平方公里,人口15000多。相比之下,圣米格尔岛的面积不到皮库岛的2倍,但居住人口却超过14万。

皮库岛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的时间比圣米格尔岛晚了20年。开始这个岛叫做King Dinis Island,后来因为这个岛上有葡萄牙最高的山-- Mount Pico,从而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开始的时候,这个岛的主要经济是农业,那时候除了种植小麦以外,岛上还发展出了菘蓝种植业生产染料,后来,这个岛一些地方的炎热气候和富饶的火山土壤,让葡萄园开始兴盛起来。这儿葡萄的主要品种是Verdelho grape。这种葡萄酿制的葡萄酒(Verdelho Wine)远销欧洲和北美,它甚至出现在遥远的俄国沙皇的餐桌上。

圣米格尔岛山清水秀,到处都是湖泊,有些地方好似江南,而皮库岛虽然也到处都是绿色,但却是山山相连,重峦叠嶂,有点中国西部的感觉。从我们的住处开出去,3,,40公里的路程围着山峦要绕个把小时。

一路上绝少人烟,除了零星的几辆来往汽车。

山坡上牛群在悠闲的吃草。

18世纪,皮库岛发生过好几次火山爆发,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到了19世纪中期,白粉病和根瘤蚜几乎将岛上的葡萄种植园毁灭殆尽。因此岛上陷入了经济危机,皮库岛大量居民都选择移民巴西或者北美。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皮库岛我们一路不时看到很多废弃的房屋,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就这么告别了自己曾经热爱的家园,到了地球的另一边,从头开始。。。

大概也正因为居民稀少,所以皮库岛的风景比圣米格尔岛更加自然和纯粹。

皮库岛又名灰岛,或者山之岛,岛上到处是广袤的熔岩田野,当地人称为“拉吉多”(lajidos),也就是“饼干地”。

记得以前形容中国贵州地势险要,所谓“地无三尺平“,这句话形容皮库岛也是很恰当的。

皮库岛全岛被划分为三个区,玛德琳 (Madalena)、圣罗克 (São Roque) 和拉日什 (Lajes)。我们到的第一个点就是拉日什。

拉日什人口4000多,面积155平方公里。

从山上望过去,这座小镇美极了。

站在海边,远眺皮库山。

Sao Francisco 教堂。

夏季拉日什是观鲸的好地方,从18世纪开始,捕鲸业一直是皮库岛非常重要的产业。但1970年以后,皮库岛禁止捕鲸。从此旅游业成了这儿的主业。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淡季,拉日什的街头冷冷清清。

在拉日什这个小小的杂货店,我们遇到了一位在皮库岛定居10几年的同胞。他是安徽人,原来是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来此,先是教人打球,然后开了这家小店。也许是在这个小城憋坏了,好不容易看到来了同胞,他拉着我们在街头聊了很久。

建于16世纪的圣三一教堂(Igreja da Santíssima Trindade)。

和圣米格尔岛相比,皮库岛的餐馆太少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结果在淡季不营业。

皮库岛最早,可能也是最小的教堂SÃO PEDRO Chapel

在拉日什的街头走了一圈,也没有看到一家营业的餐馆。只能在车内随便啃了点早上买的面包。

出门在外,无非是食,住,行。以前带着女儿出来的时候,我们总是把食放在第一位,因为女儿在这方面特别讲究。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她就是问,今儿我们吃什么。常常为了食,我们不得不压缩行。于是就有了在佛罗伦萨,为了品尝当地的特色Paste,我们在餐馆坐等2个多小时;于是在里斯本,哪儿都可以不去,但是为了进那个著名的海鲜馆,我们不惜在门口排队两小时;更有到了波恩,可以为了吃,宁愿不去莱茵河畔。。。带着女儿的旅行,真的可以算作舌尖上的旅行。等到女儿长大,独立生活以后,我们带着儿子,于是食终于可以放在第二位,我们更重视的是行。每次出门,日平均行走距离都在10公里以上,于是带着儿子的旅行,又成了足尖上的旅行。。。

离开拉日什。

既然皮库岛又名山之岛,自然就必须谈谈这儿的山。

皮库岛上的皮库山(Mount Pico)是葡萄牙境内的最高点,海拔为2,351米(7,713英尺),是大西洋上的第三最高点。皮库山远比亚速尔群岛上的其他山高,其海拔至少为其他山的两倍。

我们在皮库岛的那些天,几乎每天抬头都会看到这座雄伟的高山。

1562-1564年,皮库山火山爆发,熔岩流从东南侧翼流出,一直延伸到海里。1718年的火山爆发,熔岩流也抵达了海岸。2009年9月29日,当地媒体报道山顶火山口喷发出了火山气体。该地区的地震和火山监测中心指出,清晨时火山口开始出现喷出火山气体的现象,逐渐剧烈到整岛甚至法亚尔岛的监测点都能清晰观测到。尽管造成了异常的气象现象,真个中部群岛都能看到火山气体的喷发,但是并没有释放出异常的火山气体,其他所有的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10年过去了,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皮库山会真的爆发。皮库岛的居民也真的就这么居住在火山口周围。

皮库山是复式火山,顶峰的形态为锅状火山口,顶峰的那个小山峰是直径为500米,深度为30米的火山口。

LG在计划皮库岛行程的时候,曾经预定了跟随向导攀登皮库岛一日行。计划是早上8点出发,4-5小时登顶,全部时间8-9小时。结果来之前被告知,因为天气原因,活动取消。非常遗憾。

这些年我们一般旅行都是夏天在北美,冬天在欧洲,这样基本可以避开旺季的人流,毕竟对我们来说,出行的目的是为了那一份清净。但淡季出行常常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只是天下本来就是利弊兼有,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

虽然没法登顶,LG说,起码我们也应该去1100多米的山口看看。

越往上看,道路越陡峭。

开到山口的时候,天气已经阴沉下来。而我们来的时候,拉日什还是阳光灿烂。

山口Casa da Montanha就是这么简陋。

服务处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房子里面,那天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他看了一眼我们的装束,说我们这身根本无法进山。因为由此向上,气候会越来越恶劣,不仅下雪,而且结冰。我们穿的太单薄,而且没有装备抓地能力强的登山鞋。

虽然进山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但所有登山客都必须在服务处登记,服务处会给每一个登山客佩戴一片GPS芯片,用来跟踪每一个客人的位置。离开服务处一路向上,沿途一共有47个编号的标杆,但是过了第44号标杆,就进入了最短却是最困难的一段路程,从那儿开始要展开最后70米的登顶,因为山体非常陡峭,对于装备的要求很高,所以服务处强烈要求我们去的时候,最好跟从向导。

山上气候多变,本来看得非常清晰的皮库山顶峰,就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一下就被云雾遮住了。

如果是地狱之口是圣米格尔给我们留下的念想,那么皮库山就是皮库岛给我们留下的念想了。

背靠皮库山,大家合影一张。下次准备充分以后,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一路开车下山,每一个转弯处都是一幅不一样的图画。

透过弥漫着云雾的海峡,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法亚尔岛(Faial)。

进入又一个小城玛德琳 (Madalena)--皮库岛最热闹的城市,我们在皮库岛的日子里,前后曾经3次来此。

玛德琳人口6000多,面积147平方公里。

来皮库岛后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任何Hotel,眼光所及多是我们租住的那样的民居。这间位于玛德琳的Hotel Pico是我们在皮库岛看到的第一间Hotel,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家酒店已经荒废了。

客房里还挂着窗帘,但房子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入住过。

酒店还有一个附属的花园,看起来也很久没有被料理过了。

后来上网搜索,原来这家拥有70间客房的酒店因为入住率太低,早在2011年就被荒废了,也许是来皮库岛的游客太少了。

真的很可惜,如此美丽的地方,外人却多不知道。

玛德琳位于皮库山山麓,低头不见抬头见。

玛德琳的繁荣有很大的因素是在于这儿是皮库岛非常著名的一个港口。

建于17世纪的Church of Santa Maria是皮库岛最大的教堂。

玛德琳有一间比较大的超市,我们在这儿买了水果,牛排,海鲜饭和黄油鸡。

离开玛德琳,翻山越岭。

这段路我们开得很慢,因为实在太美了,LG忍不住经常停下车来,举起相机。

到处可见火山爆发以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火山锥。

从儿子3岁开始就带着他远行,不知不觉,他已经11岁了。我也知道,终有一天,他要长大成人,离我们而去。

看着他沉浸在如画美景,我心情非常复杂。我希望他尽快长大,但又很怕那一天的到来,一次次的旅行,我们一起经历,只希望他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以后,回首过去,所有的这一切都能成为他美好的回忆。

也许很多年以后,他带着他的爱人,他的孩子再次来到这里,看着那么多年过去却依然如故的大海,高山,夕阳,草地,那时,他会对着他的孩子说,很多年前,我和我的Daddy, Mommy站在同一个地方,看着那儿,就如同现在的我和你。。。

从宇宙的宏观来说,我们莫名其妙地来,又将莫名其妙地离去,人生本质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是这些生命中的片段,刹那间的感伤,惆怅,温暖,羁绊。。。又赋予了生命某种意义,为了那份美好,我们还是会坚持在路上,走下去。。。

觅音 发表评论于
十分认可笔者的很多人生哲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