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舞龙灯

一位爱好艺术、文学、摄影和旅游的海外游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期间看大人们舞龙灯的情景是永远难忘的。

我的家乡是山东潍坊,那里民风淳厚,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习俗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尤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种古老的习俗便表现的淋漓尽致,过新年舞龙灯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舞龙灯”俗称“舞龙船”或“耍大龙”。据说它起源于汉代,唐宋时期的“社火”中,“舞龙灯”就已经是很常见的地方文化活动了。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在潍坊,新年期间从进了腊月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男女老幼只要听到锣鼓响,就兴高采烈地到大街上迎接舞龙灯队伍的到来。

潍坊有一个传统,从腊月到正月,全城的各企事业单位及居委会等无不在忙活着同一件事儿,那就是组织人们扎灯笼,挂灯笼和训练耍大龙的队伍。耍大龙可不是任何一个小单位可以舞得起的,它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为基础。大龙的扎制集扎制,绘画,装饰,烛光,响铃为一体。大龙的龙头大小一般在一米见方左右,由竹竿及铁丝扎成骨架,外面蒙以稠布,龙眼睛可以转动,龙须飘飘洒洒。据说从明朝到现代潍坊有五百年扎制龙灯的传统,因此这龙头扎起来更加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大龙的身子俗称“龙腰”,一般有九节,十一节甚至二十一节。每节龙腰的直径约半米,长约一米,也是竹子扎成,裹以色泽鲜艳的绸布,上面遍饰龙鳞。一般以红色居多,也有黄,白,绿,紫等颜色。龙头和龙腰再用同样颜色的绸布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或者红色,或者黄色,紫色,白色,绿色的长龙。每一节龙腰下面由一人举着,行进时所有的人都随着锣鼓点跟着龙头前后左右上下舞动,内置的烛光不断闪烁,玲声悦耳,一条十几米长,上下翻飞摇头摆尾的巨龙就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龙头因为个头大,用的材料多,重量大,而且还要舞出许多花样,因此舞龙头的人需要很大的力气,往往需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人轮流替换,否则谁也吃不消。因此,舞龙的人一般都是青年男性,鲜有姑娘们掺和。他们都是统一的武士般装束,紧身利落,色泽或红或白,或紫或绿,与所舞的大龙浑然一体,刹是好看。

尽管过年时节的天气还十分寒冷,有时甚至还飘着雪花,但人们对观看舞龙灯的热望更加高昂,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那一天,过年的所有活动在这一天达到了高潮。全城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猜灯迷,放鞭炮,耍大龙,踩高跷,扭秧歌,傍晚时大家早早就扶老携幼来到大街上,或结伴等候在市中心的一些较大的广场周围,大胆些的孩子干脆爬到附近的一些树上,盼望着舞龙灯队伍的到来。当远处传来铿镪的锣鼓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人们便奔走相告:“来了,来了!“,“看那边,看那边!”。于是,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蜂拥而上,把一些观望点挤的密不透风,人山人海。

当锣鼓和鞭炮响到跟前的时候,舞龙的队伍也就到了。放眼望去,由各企事业单位及各居委会组成的舞龙队及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彩船队,彩车等组成的喜庆队伍形成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巨大彩龙。灯笼火把,鞭炮礼花,色彩斑斓地映亮了周围的夜空。一般而言,在市中心的一些较大的十字路口或空场上,这些喜庆队伍都要停下来,给围观的人们做现场表演,最壮观的当然是“耍大龙”了。

在巨龙翻滚的队伍前面,还有一个人举着一个蓝球般大小的球状灯笼做引导,俗称“龙珠”。“龙珠”在前面随着锣鼓边走边舞,大龙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还时时做出欲吞“龙珠”而下的举动,俗称“戏龙珠”。如果一条龙的表演,叫做“单龙喜珠”。若两条龙一起联合来表演,则称为“双龙戏珠”。其阵势壮观无比,让人们欢呼叫绝。

舞大龙不仅有盘龙头,龙翻身,交叉穿梭等花样,有时龙舞正酣的时候,从大龙的口中喷出一团火焰来。那是怎么会事呢?原来是有人在龙头附近举一火把,然后随着龙头舞动的方向朝空中撒一把火药,火药遇到明火被“轰”地一声点燃,形成一个大火球,浓烟滚滚,看上去真的象巨龙在喷火吐雾呢!

说到“耍大龙”潍坊当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据说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潍坊的前身老潍县有一名姓王的举人,为了当上状元而绞尽脑汁。可他不是在文章上下功夫,而是在“老佛爷”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时给她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怎么个特别法呢?既不是玛瑙蜚翠也不是古董珍宝,而是一把用纯银打造的“夜壶”,并在壶底刻上自己的名字“王寿彭”。知道“夜壶”是做什么用的吗?那时候中国的居住条件还很落后,即使是皇帝太妃的室内也是没有卫生间的。他们起夜用什么呢?就是太监宫女伺候的“夜壶”呗。当然了,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家的夜壶多是陶瓷的,也有用锡焊成的。

据说当慈禧接到这份礼物时先是一惊,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当她把夜壶翻转过来时就心花怒放了。你想啊,送礼者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这么一个玩艺儿的底下,那对主人又是何等的忠诚啊!况且,“王寿彭”这名字也吉利,似乎隐寓着“王者寿如彭祖”的意思。于是传下旨来,封王寿彭为一甲一名,赐顶带花翎,官从六品。从此,王家鸡犬升天,风光无限。

王家此术当官的举动实在不体面,因此当地与他家有些过节的人便想了一招羞辱他的后人。在某年耍龙灯的时候,专门来到王家的宅前。可这次引导大龙的不是“龙珠”,而是一把用银色锡纸糊成的大夜壶,壶底下赫然写着一行字-“这是当年那把壶”。呵呵! 想象一下吧,一条大龙(暗寓慈禧)在一把夜壶( 嘲讽王状元)的引诱下左扭右晃丑态百出,该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场面啊!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舞龙灯上来吧。近年来潍坊的龙灯可是舞的更欢了。不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舞,其他一些喜庆的节日或者庆典之类的场合下也有舞龙灯的表演,而且大龙扎制的更威武,舞的更精彩。现在耍大龙还用上了电子技术,彩灯灿灿,愈加光彩夺目。由于不用再点蜡烛,也不用担心大龙着火的事了。

小时候只知道看热闹,后来才逐渐体会到这每年舞龙灯的真正含义。那大龙代表着的是咱们中华民族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舞龙,则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新年到了,今天又是初五,想必家乡的大街小巷上龙灯和舞龙一定十分红火。

 

后注:王寿彭,山东潍县人,清代光绪二十九年中状元,后担任过湖南巡府,民国初期任首位山东大学校长。

09/02/2019 多伦多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嗯,舞龙灯,平民百姓热爱生活的表达,在简单剧烈的聚众舞蹈过程中释放自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