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有一位朋友因为肝功异常医生要求他去做B超,并且劝他停止喝酒。B超的检查意外地发现在后面的胰腺头上有肿块,而且不小。接下去就做了pet-CT,内窥镜检查以及活检。一般情况下胰腺肿瘤绝大部分是恶性的,可是这位老兄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的福,居然是良性的。按照网上的说法,胰腺上的肿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都应该切除。他的医生只要求他随访。
今天又在文学城关于癌症讨论的论坛上看到有人写帖介绍她朋友得胰腺癌的消息,在这里我想就这个话题说上几句。
胰腺是人体新陈代谢,也可以说是消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器官,它分泌多种消化酶,有淀粉酶(Amylase)帮助人们消化淀粉类食品。脂肪酶(Lipase)帮助人们消化脂肪。以及蛋白酶(Protease)帮助人们消化蛋白质。还有众所周知的激素胰岛素。
胰腺癌号称癌症之王,发病率虽然占人数比例不大,但是死亡率在各个国家中都占据高位。2015年,胰臟癌在全球已造成約411,600人死亡,是英國第五大死因,美國第四大死因。胰臟腺癌的預後通常很差,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分別僅有25%和5%,据说现在经过努力五年存活率提高了一倍,到了8%以上。早期診斷的五年存活率則提高到約20%。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預後則較好,診斷後的五年存活率約有65%。
为什么胰腺癌的预后效果如此之差?
胰腺所处的位置十分隐秘,它在胃、小肠、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后面一个约六英寸长的狭长器官。当肿瘤在胰脏里形成时,早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只有当肿瘤细胞转移到其它器官后才开始显现。当下,医界并没有十分有效的血检或者其它筛查方法可以准确诊断早期的胰腺癌。
胰臟癌最常見的症狀和徵象包括黄疸、腹痛或背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淺色糞便、茶色尿和食慾不振。疾病的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且這些症狀通常不具特異性,因此發現胰臟癌時常常已經進展到癌症晚期,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发生在胰头的癌症有可能压迫到胆管,引起堵塞,造成胆汁无法流出,进入血液循环,出现胆红素中毒症状,全身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而癌症部位发生在胰身或胰尾的就没有那么幸运,等到症状出现,人体消瘦,大部分都已经到了晚期,癌症转移到了肝,肺或骨。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已经没有可能。
胰臟癌很少發生在40歲以下的病人,半數以上的患者超過70歲。中国的医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认为部分胰腺癌与长期慢性胰腺炎有关。我比较认同这个看法。
胰臟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和缓医疗或結合上述數種療法,療法的選擇和癌症的分期有關。手術是唯一能治癒胰臟腺癌的方法。針對無法治癒的患者,手術則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患者有時也會需要控制疼痛和促進消化的藥物。提高生活品质。
患者对手术医生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胰腺癌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名为胰脏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 operation)的手术。它的原理是切除掉一部分胰腺以及胰腺周围的器官,手术前提是肿瘤生长仅限在胰腺里,没有任何转移,且不与主要血管相互缠绕,但这种理想情况并不多见。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往往导致一台手术的时间长达十个小时以上是常见的。
胰腺癌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案例在诊断出来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手术后的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所以病患在许可的范围内慎重选择医生至关重要。
手术后一般医生会在6-8个星期内会要求病人再进行一次术后化疗。力图把有可能漏网的癌细胞灭掉,避免幸存的癌细胞再次繁殖。
此外手术后的营养调节也是一个关键。一般手术后体重大大的减轻,减少十几到二十几磅,体力受损。手术前后,营养师会根据不同阶段给以不同的指导,让患者早日恢复体力。所以患者要听医嘱。
说了那么多,有人会问:怎么才能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怎么才能尽量早地发现?
实话实说,胰腺癌的发生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就更谈不上预防,医生只能说你的运气不好。
每年的体检对早发现胰腺癌也没有用。胰腺癌的诊断还是要靠PET-CT,如果有可能每年做一次会得益颇多。但是且不说医生会不会同意,在美国保险公司也不会买单。我们只能自求多福吧!
胰腺癌的血液中的癌症因子CA-19-9;CA-125,以及CEA会看出一些问题,但不是100%都有效。指标高的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指标低的也不一定表示安全,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