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马丁路德和他的前修女妻子

脚踏东西文化,手写天地真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革命。他当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天主教的教义和腐败问题,在世间掀起惊涛骇浪,随后又写出《婚姻的价值》一文,指出神职人员独身不符合圣经教导,一石又激起千层浪,引起众多修士修女们“大逆不道”地热烈响应。

这股风暴吹进了德国一个天主教修道院,在十二名修女们的心河泛起了涟漪,同感只羡鸳鸯不羡仙,她们冒着生命危险集体出逃。逃去哪里呢?三名回了娘家,九名逃到了路德家门前。那时候路德的敌人们都对他虎视眈眈,巴不得散布路德家有个女子宿舍的谣言,用流言蜚语的口水把他淹死。热心助人的路德却知难而上。这群修女只有两个出路:找工作或是嫁人,二者都不容易。修女们擅长的只是祷告和唱歌,没受过职场训练。她们又是大龄圣女,那个年代的德国女子通常在十五六岁就出嫁。好在路德有一群忠心的朋友,他们连同他们的朋友就娶了修女们,最后只剩下凯蒂波拉。

心直口快的凯蒂说出她只愿下嫁的两个人选:路德或是路德的朋友艾斯铎夫。路德这下子为难了,不能强迫朋友结婚,自己也不打算结婚。倒不是他不解风情,而是他认为自己处境危险,很有可能被杀,不想连累人。但是,不久后他改变了主意。起因是他去探望双亲,年迈的父母迫切希望儿子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他仔细考虑,又觉得应该对自己所倡导的婚姻身体力行。于是,他做出了结婚决定,让父母和凯蒂都高兴,何乐不为!

42岁的前修士和26岁的前修女喜结连理。路德的朋友们吃惊之余都不看好这个婚姻,认为他应该娶一个更出色的女子。凯蒂的教育程度不高,又是一个出逃的修女,就好比今天一个才华横溢的博士娶了一个村姑。

这对鸳鸯的个性也很不利于和睦相处。路德性情急躁,凯蒂快言快语。路德的生活习惯是典型老光棍的脏乱差,睡的是稻草床,一年都没有换过,并且一年才洗一次澡(据说在那时还挺普遍)。他极为俭朴,从不存钱,有了钱就送去帮助别人,缺乏养家糊口的经济意识。

所幸路德决意要改变自己去爱妻子,尽管没有浪漫的爱情,因为他明白上帝的旨意。上帝说人当爱邻舍,路德把妻子看作是他最近的邻舍,她就应该成为他挚爱的人,更应该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这位神学博士还洞察人间烟火,认为凡夫俗子在夫妻相处和养儿育女过程中能够操练出好品德,不亚于修士们在修道院独善其身。

路德的幽默感成了夫妻磨合的润滑剂。当凯蒂称他“博士”时,他回敬“女博士”。要表达亲密时,他称她“我的肋骨”。看到凯蒂辛勤养猪,他给她封号“维滕伯格猪圈中的高级情人”。出门在外,他会深情款款地写信:“给我深爱的妻子、贩猪市场的主人、区斯多福的阁下以及其他所有配得上你恩惠的头衔、凯蒂路德博士夫人”。当他反对妻子购买一个庄园时,他俏皮地说:“凯蒂啊,你已经有一个这么爱你的丈夫,且让别人去当女皇吧。”

多年的修道院生活让路德习惯隐居静修式的工作,他曾经有一次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三天三夜,凯蒂受不了去把房门拆掉,他看到站在房门口的妻子,很无辜地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我这样根本没什么大碍嘛。”后来他努力适应家庭需要,学会了在嘈杂的环境下工作。

他还学会了欣赏妻子的长处。看到凯蒂在家务管理和财务开源节流上高出自己一筹,他经常向她的意见和喜好“投降”,声称:“在家务事上我顺服凯蒂,在其它方面我顺服圣灵。”他还把圣经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加拉太书称为“我的凯蒂波拉”,可见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做天才丈夫的贤妻很不容易,什么时候该顺从他、什么时候该坚持己见,很需要智慧。尽管路德才华和声誉名震天下,他娶凯蒂的时候是一个穷书生,他讲道和出书都不取分文,一心想把真理传播出去。他又慷慨好客,常常邀请人来家里免费吃住。幸而凯蒂坚持客人支付房租和伙食费,家里才有了一点钱。他们后来有了六个孩子,还收养了四个孤儿,又有路德的六个侄子侄女来住。凯蒂常常天刚亮就起来忙碌,被路德骄傲地夸为“威登堡的晨星”。

凯蒂决意要让自己日益庞大的家庭自给自足,她在菜园里种各样蔬菜,在果园里植多种果树,又养了牛、猪、狗、鸡、鹅和鸽子等等,甚至还办了一个家庭啤酒厂。她把这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大管家凯蒂在尽大大小小的职责当中没忘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和丈夫建立亲密关系。工作狂的路德越来越体弱多病,患有痛风、失眠、眩晕和耳鸣等等疾病,凯蒂悉心照料着他,不仅保证他有正常的饮食,还以自己精通的草药和按摩一次又一次帮助丈夫恢复健康。

历史学家们评论,因着马丁路德兴起的改教运动,上帝从壁垒森严的神坛走下,进入人们的心灵,成为欧洲信心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以及人类文明。上帝对他仆人的奖赏是丰厚的,不仅叫他发现了因信称义的真理,还赐给他一个幸福家庭。路德由此感叹:“在婚姻生活中能享有和平和爱是一份礼物,这礼物仅次于认识福音。”他也高度评价孩子们带给他的快乐;“神给我的礼物,比神在一千年内给予任何主教的都宝贵。”

婚姻是所学校,这是路德给予我们的启示,他和凯蒂在这所学校里共同学习和成长了二十年,成为我们的婚姻楷模。

 

 

zhuc 发表评论于
非常爱读这篇文章。记得马丁路德传《这就是我的立场》中说到他失去爱女,那段太令人感动了。
露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泥中隐士' 的评论 : 不只是德国,以前的家庭都有很多孩子:)
泥中隐士 发表评论于
近代德国人有很多家庭生很多小孩。
露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温馨的鼓励,谢谢!
露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bai' 的评论 : 不客气,也谢谢你来访!
露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很高兴你的赞同!
露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吴友明' 的评论 : 谢谢!
xibai 发表评论于
让马丁路德走下书本!谢谢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非常有意义的好文,谢谢分享!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很赞同婚姻和养育子女是一场修行的说法。
吴友明 发表评论于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