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交响曲:贝多芬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1802)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古典音乐的一个高峰。在BBC评选出的“最伟大的二十部交响曲”中,贝多芬是唯一一位拥有五部的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不算没编号的乐谱手稿)。虽然在数量上不如海顿和莫扎特,但分量很重,每一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有人认为,贝多芬的第一和第二交响曲还没有完全脱离莫扎特的影响。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但我听这两部作品已经明显带有“贝多芬味”,其中也不乏创新之处。例如第一交响曲是以一个持续的不协和和弦开始的,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而第二交响曲的创新分量更重一些。

贝多芬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以下简称“第二”,由以下四个乐章组成:

I:柔板(Adagio molto)3/4拍 – 朝气蓬勃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4/4拍,D大调;

II:稍缓板(Larghetto),3/8拍,A大调;

III:谐谑曲:快板(Scherzo: Allegro),3/4拍,D大调;

IV:不过份的快板(Allegro molto),2/2拍,D大调。

全曲用时约33-36分钟左右。

“第二”的乐队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各两支,加上定音鼓和弦乐。

“第二”的一个明显的创新之处,是第三乐章没有用通常的带有浓厚宫廷味的小步舞曲(Menuetto),而是以更加平民化的谐谑曲(scherzo)取而代之。这个大胆的首创对交响曲创作影响深远,后世交响曲的相应乐章更多是运用谐谑曲,而不是小步舞曲。

1802年,贝多芬住在维也纳市郊的海利根施塔特小镇。当时他的耳聋已经很明显,这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使得贝多芬的情绪十分低落,并在那一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是,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倒,而是顽强地继续进行音乐创作。“第二”就是在这一年完成的,并且于次年(1803),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在维也纳首演。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没有听到“遗嘱”中的悲伤与绝望;相反,作品洋溢着欢乐的情绪与一往无前的动力。我相信,“第二”至少反映了贝多芬在战胜了一次严重的心理危机之后,不屈不挠地继续奋勇向前的精神。

下面是贝多芬“第二”的全曲音像,由克里斯蒂安 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1959 -  )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于2008年演奏。蒂勒曼是一位当今世界杰出的著名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曾与欧洲多个著名的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合作,现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的首席指挥。大家对他可能并不陌生,因为不久前他曾成功指挥了201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Beethoven, Sinfonía Nº 2. Wie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GXpakCu9I&ab_channel=ElJard%C3%ADndeEpicuro

 

下面是“第二”的一个音频版本,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1963发行的唱片:

Beethoven -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15CeeI7w&ab_channel=oppie47

 

还有多种版本的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全集的唱片或录像。仅卡拉扬一生就指挥过四次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其中最常见的是1960年代版(1962年录音,1963年发行唱片)和1980年代版(1982-1985年录音),其中1980年代版有录音和录像。此外,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威尔海尔姆·富特温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卡尔·伯姆(Karl Bohm,1894-1981),索尔蒂(Sir Georg Solti,1912-1997),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1918-1990)等不少著名指挥家也都指挥过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并有唱片发行。尽管卡拉扬1960年代版可能是被欣赏最多的版本(上面“第二”的音频就是出自这个版本),但我还是相信上面那些著名指挥家的版本各有所长。

下面是富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音频在 youtube 上的链接:

Beethoven by W.Furtwängler - Symphonies n°1,2,3,4,5,6,7,8,9 / Overtures (Century’s recor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RBOr4L-yk

 

关于这部交响曲的更多概况,英文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2_(Beethoven)

中文见新芭网:

https://www.sin80.com/work/beethoven-symphony-2-op36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都是比较大的作品,别着急,慢慢来。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还真有呀!那迫不及待的想听听。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谢谢评论。的确如你所说,“人一辈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学习贝多芬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当然这种抗争是广义的,也要根据不同情况,讲究方式方法。至于你提的问题,对困境采取“隐忍并苟且的活着”,在交响曲历史上很难说有确切表现这样态度的,但相对比较类似的还是有的,如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以及马勒的第九等。当然这几部各自在情绪上都有挺复杂的表达,并不单一。在这个系列后面都有介绍。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人一辈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有时是因为自身的病痛,像贝多芬。有时是因为亲人的离去,像现在的我,但生活还是得继续。听贝多芬的这首交响乐确实是感到了力量,好像作曲家一直在用强音跟命运宣战。但有时候想想,这故而是一种面对命运的态度,积极而且不服输。可是一般人好像更趋向于隐忍并苟且的活着,像余华笔下的徐福贵。不知道如果为这些人谱写一首交响曲听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带娃是持久战' 的评论 : 谢谢评论。看视频和在现场欣赏当然无法相比,有机会还是要去现场欣赏。
带娃是持久战 发表评论于
看/听完了第一个视频。觉得非常有力量。 啥时能现场听一回。。。。 效果肯定比视频好100倍。不过视频已经很不错了。 :))

这部交响曲之前是没怎么听说过。= =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带娃是持久战' 的评论 : 别客气,欢迎来此欣赏著名交响曲。
带娃是持久战 发表评论于
不错。多谢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